身在電力方便的時代,你可曾想過在早期能源尚不發達的年代,電是從何而來,又是哪些無名英雄們在維護?時至今日,再生能源發展儼然成為全球趨勢,水力發電身為台灣長久以來穩定發展的重要再生能源,一直都是能源開發的重點,但我們會用電,卻鮮少關注電到底為何物,為此,由台灣電力公司主辦、衍序規劃設計進行總體策展的《電力大地—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則要帶領大家窺見島嶼這麼多年來的電力發展史!
透過本次特展,民眾得以深入理解台灣水力發電史背後所蘊藏的巨大智慧與心力,看見能源與土地間微妙的共生平衡,進而反思當下能源供給與自然環境保護間的永續課題,期望創造討論空間、共同勾勒理想的未來電力藍圖。
選在松山文創園區三號倉庫開展,《電力大地》以一幅1919年「台灣水力發電地點略圖」作為引線,不僅能看見當時台灣總督府對全島水系發電潛能的普查,更能描繪出影響台灣近百年的水力發電發展藍圖。
從展間中翻山越嶺、看見與大地共存的電力地景
展覽從文資保存及工業遺產觀點出發,宛若打開島嶼各處老電廠的時光寶盒,從東部壯闊山脈到工業發達的西部地區,展出山川大地壯闊的電力地景和珍貴典藏文史資料,感受水力發電威力之餘,也見證台灣這片島嶼歷經工業現代化的巨大變革過程。
展覽依時間軸組構的臺灣電力文化資產,共分作「川流地景」、「水力地景」、「眾聲地景」、「山塔地景」到「記憶博物館」五大區。進入展場後,搶先映入眼簾的是如川流般的大型曲面。隨後「川流地景」則以川流式發電開啟南台灣電力時代開始說起。
在「水力地景」中見證台灣島嶼從農業社會推進工業時代以及建設大壩、結合科技與生態的流域電力系統的劃時代工程。由白幅攝影像所打造的虛擬巨型大壩動畫,則展示水壩的各種運作模式,讓民眾親身感受電力大地上波瀾萬丈的壯闊景象。
隨著展場動線進入狹長的隧道地景,通過鏡面設計讓空間無限延伸,在隧道中看見新舊武界隧道的隧道工法演進。出隧道後,則能進入明亮大型空間,感受到明顯反差設計,中央設有模擬電廠控制室和面板,搭配前方水力發電動畫投影,讓參訪者理解水力發電原理。
緊接著的「眾聲地景」則通過影片、座談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解讀台灣電業在城市、景館、工程等不同面向發展,並一次匯集19個電力歷史古蹟,看見台電於全台悉心維護保存的歷史文化遺產,包含7處古蹟、10處歷史建築、1處文化景觀及1處考古遺址。
在「山塔地景」中展現整個舊東西線頗面,依循著山勢搭建,上面有許多保線所,從1950年年代東電西送,到1960年年代轉為西電東送,看東西輸電線如何翻山越嶺、跨越中央山脈,串起台灣東西部電力平衡。
最後一區「記憶博物館」,展出從老電廠搜集整理而來的寶物,並分作生活器物、檢修工具和設備原件等三大類,可看見許多探勘、維修工作時所使用的不同工具及大量文資紀錄與技術圖面,其中還有工程師的探勘筆記與照片。
《電力大地 —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
Power Infrastructure as Landscape -Taiwan Power Cultural Heritage
展覽期間|2018/09/28(五)-10/21(日)
展覽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
電力大地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owerCH/
文字整理 / Ian Liu
圖片提供 / 衍序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