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朔回 1910 年代迄今一百年,許多攝影家(或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家)包含先驅 Alfred Stieglitz、Edward Steichen、Man Ray,當代的 Barbara Kasten 與 Thomas Ruff,再到 Antony Cairns、Maya Rochat 和 Daisuke Yokota,透過實驗性的嘗試,挖掘攝影作為一個藝術創作媒介的千百種可能性,更重新詮釋「攝影 v.s 紀實」、「藝術 v.s 抽象」之間的關係。這些精彩的作品解構著攝影和其他藝術創作媒介之間的藩籬。
而這次倫敦 Tate Modern 以光之名,藉由《Shape of Light: 100 Years of Photography & Abstract Art》展覽,試著將攝影和抽象藝術之間交纏相織的故事娓娓道來。
此次特展分為 12 個小展間,從立體主義(cubism)和漩渦主義(vorticism),到 1920、1930 年代的結構主義(constructivism)與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迄至 1940、1950 年代主觀攝影(subjective photography)的興起,一路細細爬梳攝影與藝術創作之間的彼此交織,探討著攝影在抽象藝術裡所扮演的角色。其中包含油畫、雕塑和攝影之間的互動、致敬;到如何透過大膽使用新的材質、不同的燈光和暗房裡實驗性的操作,呈現攝影作品不單只是反射現實的影像、經驗和情感,更是全新的藝術抒發和創作。
日常所見的世界是光的反射成像,而攝影被視為紀錄所見的重要媒介。然而,攝影作品的「真實性」究竟有多高呢?或者該這麼問:攝影作品「創造性」的精髓在何處?又如何與抽象藝術創作互相對話、產生新的對於「虛實」的辯證?
展覽從美國攝影師 Alfred Stieglitz 談起,他不僅是攝影師,也是美國現代藝術重要的奠基者,終其一生便致力於推行「攝影」作為一個藝術創作的形式。從早期畫意攝影(Pictorialism)的風格、主編《Camera Work》替攝影爭取藝術地位,而後轉向凝視攝影的本質——銳利聚焦、對比的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攝影師 Paul Strand 等人更藉由各自的作品推崇著這樣的理念,在其拍攝日常物件的作品構圖裡,已無從辨認物件的樣貌——Paul Strand 稱之為「abstractions」。
1920 至 1930 年代,以物件達成「攝影上的抽象」成為一股創作潮流。藉由極度貼近的視角,重組、「陌生化」尋常的物件,或是將可辨認的物件混合著神秘的形體,攝影師們將物件的片段、軌跡、符號甚至記憶,超越攝影這媒介原為「重製現實」的意義。在藝術家手上,攝影跳脫原本平凡「描述真實」的任務, 運用鏡射、扭曲或化學作用,尋找著形體同時創造抽象,展現著想像力的可能。
「我們已經經歷了 100 年『有攝影技術』的期間,以及 20 年有錄製影片技術的時間。可以這麼說——我們從此之後看世界的方式已經完全改變了。」——László Moholy-Nagy
伴隨著德國包浩斯(Bauhaus)的興起,所有藝術創作形式皆被視為平等,攝影被提升至與繪畫、建築同等的高度,被視為當時符合「現代性」的理想創作媒材,其中最具影響力之一的藝術家 László Moholy-Nagy 作品尤其驚豔。這位來自匈牙利籍的畫家和攝影師、同時也是包浩斯學校的教師,擅長從特異的視角去構思如何攝影,呈現簡潔、強而有力的工業感。其攝影作品承襲了結構主義和包浩斯的色彩,也帶著一點向工業與科技致敬的意味,在畫作與攝影中可見現代生活的微型縮影。
「我想進行關於『光』的實驗。就好比今天你拿起畫筆,開始思忖該如何使用顏料,然後每次該如何下筆一樣。」——Nathan Lerner
而 Nathan Lerner 的《蛋與線》作品,則是一系列在暗房中藉著調控光與物體創造而成。若從攝影的詞源談起,「Phot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phōtos」意指光;而「graphé」意指描繪。對於 Nathan Lerner 而言,攝影就像是一場和光影一起作畫的遊戲,換句話說,是跟隨光的變化而隨之起舞的動態過程;每一捲底片,從構思、實際拍攝、選擇沖洗的藥劑、到最終顯影的過程皆為創作。他的作品像是暗房實驗室一般,充滿各種天馬行空地揣測和趣味,試著「描繪光的形狀」,如同畫家拿起畫筆臨摹物件輪廓。
同樣思索創作過程的,還有德國攝影團體 fotoform 的攝影師 Otto Steinert。40 年代之後,攝影與抽象的交集產生更為多元的共鳴,而 fotoform 重新拾起二戰前包浩斯的理念。其中扮演代表性角色的 Otto Steinert,認為攝影創作過程的每個決定,賦予攝影主題更明確的定義與重要性,藉由展覽《Subjektive Fotografie》在世界發起了主觀攝影(Subjective Photography)的運動;其結合當時新科技的實驗手法與技術,強調的並非外在世界,反而審視攝影師的內在心理與狀態,除了具象的作品,其中也不乏許多抽象的創作。
在後現代到當代的時空下,這些藝術家大膽挑戰了不同創作媒介之間的界線,打破現實與抽象二元對立的關係。他們以攝影作為創作,開啟和其他媒介對話的可能性,並且相互辯證、產生新的藝術論述。攝影是展演性的創作,所有行動過程也成為作品的一部份,也藉此被重新賦予其藝術地位——不單只是反映出現實所見,更是藝術家主動性的創作過程與成影。
All images courtesy of Tate Modern
※本文由 Polysh 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