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城市中,你是否曾仔細欣賞植栽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那些不同層次的綠色調,不僅柔化了水泥叢林的冷硬視覺,也大大增加了人們踏入公共空間的意願。目前正進行的「台南府城軸帶景觀改造案」,由來自荷蘭的MVRDV 建築團隊、台北的都市里人規劃公司、與李麗如建築師合作。這次透過負責此改造計畫的MVRDV 資深項目負責人廖慧昕的分享,一窺公共空間裡的綠意設計力。
台南海安路、神農街等街區,近期正悄悄出現變化,現在,這裡有更寬廣的行人步道、綿延的綠意,想漫步探索台南的城市風貌,這裡將是一個新去處。
綠意進駐 府城街上的自然力
台南有樸實低矮的建築與蔚藍的天空,加上古老運河在市區不遠處悠緩地流動,因此著手府城軸帶地景改造的MVRDV,自然而然地連想到台灣的自然優勢,「把綠意和藍水的自然意象帶入城市,是設計中的重要關鍵。」廖慧昕分享道。目前這項改造計畫共有兩部分:海安路與中國城廣場。以海安路來說,路面上眾多的大型通風塔和樓梯口,形成城市裡突兀的景觀,也成了人們鮮少靠近的長形孤島,MVRDV在設計上透過綠意的進駐,希望將台灣森林的樣貌帶入此地,讓人們在這裡能貼近台灣原生植物的錯落景觀。
而另一個改造地區位在中國城廣場,這個長形的空間與海安路形成垂直軸線,並且鄰近運河。「所以我們以『藍』為設計靈感,想做一個市民的戲水池。」廖慧昕說。在設計上,中國城拆除後將保有部分結構,形成帶有舊地景痕跡的新基地,這裡也會以下沉一層樓的設計,構成可自體循環利用的大型戲水池。而考量乾季氣候容易形成少水的情形,MVRDV特別在廣場加入鏡面設計與水霧噴頭,即使只有5到10公分的少水時期,在鏡面映射下,池子裡也會有豐沛水量的視覺感受。「未來這不只是一個有水池的廣場,人們還能在水裡玩耍,享受不一樣的空間互動。」廖慧昕說。
目前隨著府城地景改造的進行,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畫的「街道美術館plus」藝術裝置,也以更多互動性與趣味性的方式出現,來這裡漫步,不只能感受台南獨有的街道風貌,也可以在海安路上欣賞藝術與綠意交織的新構思。
空間使用再定義
讓綠意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主角之外,MVRDV正著手進行、同時由廖慧昕負責設計的台南新化果菜市場,也將在年底動工,未來會以跳脫傳統市場的面貌,帶來不同以往的新氣息。「這是一個介於自然和城市之間的場域,所以我在原有的機能上,也希望可以延伸出農業發展的創新可能。」廖慧昕表示。改造後的果菜市場,將延續過去由屋頂和鋼架結構組成的空間,而屋頂則打造為山形般的外觀,並鋪設植栽呼應周圍的山巒景致。
「在空間上我們也希望透過設計,闢出彈性使用的空間,未來在週末,這裡可以有小農餐廳,甚至是小農擺攤販售農產,讓民眾能近距離接觸到果菜販賣的各種面貌。」讓公共空間成為市民活動的場域,除了以改變地景創造新穎的視覺感受,再造新機能,也將為空間帶來不同的想像。
都市藝術工作室策畫執行「街道美術館plus」
海安路地區除了街道地景正在改變,藝術能量的注入,也讓這裡變得更年輕、更有趣了!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畫的「街道美術館plus」,今年邀請數十組藝術家在海安路和中正路上,打造不少大型的藝術裝置,部分創作更結合燈光設計,讓原本巨大冷清的通風塔區塊,在白天或夜間成了更有互動性的街道景觀。展覽為期兩年,下次造訪此地可別錯過欣賞這些藝術裝置的機會。
〈記憶的重量&漂浮之塔〉
建築師曾瑋利用海安路上拆除的電線材料進行創作,希望透過電線捲成的球體,向人們展示這條路上的過往。球體設置在兩座通風塔間,亮起時彷彿正召喚著人們記憶中的海安路。
〈TAG海安&愛的OS 〉
竹編的雲正靠著通風塔休息中?藝術家游文富以海安路曾是運河作為靈感,利用竹篾做成立體的「對話雲」,並歡迎民眾在此拍照,留下「停泊」的證據。
〈光電獸#5—兩牆 〉
聲光藝術家姚仲涵在通風塔上設置了感應聲音的裝置,路上的車聲、人聲都將轉化為各種聲響和燈光變化,仔細一看,停車場樓梯口和長椅上也都佈滿感應裝置,是個充滿互動性的設計。
廖慧昕
MVRDV建築師及資深項目負責人。出生台北,現居荷蘭鹿特丹,加入MVRDV建築事務所擔任建築師以及資深項目負責人至今。主要負責台灣與亞洲等區域的項目,近年著手項目有2011年台北忠泰建築與藝術基金會的明日博物館《垂直村落》展覽、台南中國城廣場與海安路景觀規畫方案、台南新化果菜市場、桃園美術館競圖等。
文字:陳岱華
攝影:張藝霖、Alex Wang
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MVR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