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鍵盤符號上的意義嗎?原來Mac鍵盤上指令符號是取自於一塊公告版

過去三十年因為通訊技術快速發展,創建了新的標誌與符號語言,電子郵件、行動電話、簡訊與社群媒體網站使特定縮寫、符號與簡稱興起,方便書寫和溝通。未來的標誌與符號會是什麼?正式的語言是否將因為追求速度、簡潔和「使用者友善」而衰微?如果是的話,我們是否擁抱科技與無限的可能,將語言與文化傳統所設下的人類溝通界限打開,增加世界通用的標誌與符號不只不可避免,而且其實至關重要。

 

@符號
@符號是當代電子通訊的主要基本圖案,因為大量用於電子郵件位址、社群媒體管理(使用者名稱,像是推特用的)以及簡訊簡稱。的確,@在現代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 由1971 年電腦科學家雷.湯姆林森發明,2010 年收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作為永久館藏。

 

但是@符號的起源有點爭議,它沒有正式名稱,世界各地上有各種不同的命名。在印刷機發明以前,@符號曾用於中世紀商人的書信,但實際起源可能更早。美國古文字學家貝特霍德.路易斯.歐曼在其著作中寫道,僧侶在面對艱鉅、似乎永無止盡的古拉丁文抄寫工作中,開始尋找捷徑,提出@符號是拉丁文「ad」的縮寫。但是其他學者指出在聖經抄寫上偷懶,有違修道院對耐心、勤奮與堅毅的要求,而且特定縮寫連字需要遵循嚴格的傳統。

 

這個符號最早的用法之一,出現在義大利酒商弗朗切斯科.拉匹的信上,1536年五月四日從塞爾維亞寄往羅馬,信中列出目前葡萄酒的價格,為了出口,使用@標誌代表雙耳瓶,幾世紀之來這個符號變成貿易商與零售商標註特定商品個別單位的價格或比率,例如12 個橘子@ $0.50,是銷售帳目與會計實務中常見的符號。

 

1870 年代之後@沒有出現在市面販售的商用打字機上,二十世紀後半葉會計上的使用開始減少,後來打字機的鍵盤上偶爾會出現這個不起眼的按鍵,如果不是湯姆林森這個符號可能已經被淘汰了,湯姆林森在研究網路系統初期原型時,決定賦予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上過時的@符號新生命,用這個符號分隔不同收件人姓名,不久後第一封電子訊息在湯姆林森的辦公室裡幾臺電腦間傳來傳去,使用他新造的位址系統,這個符號理所當然變成了區分線上電子身份的標準方式。

 

藍牙符號

也許你很難相信,不過藍牙無線數據系統的特殊符號,就是全世界無數電子通訊設備螢幕上出現的那個符號,源自中世紀古代北歐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戰士之王的英勇事蹟。

 

西元958年國王哈拉德一世繼承他的父親國王老高姆的領土,也就是現在的丹麥。中世紀史學家偏好給他們的君王取個略帶嘲諷的綽號,幾部古北歐人的編年史中,哈拉德一世被稱為藍牙,因為他的牙齒染色嚴重,傳說中哈拉德一世特別喜歡丹麥盛產的野生藍莓,結果造成牙齒變色。一般認為哈拉德一世在丹麥耶靈豎起了兩個刻有盧恩文的大型石碑。石碑的重要性是為北歐偶像崇拜儀式和哈拉德一世散播的基督教思想之間搭起橋梁,兩個石碑中較大的一個描述了耶穌,並附註哈拉德一世的成就,他平息了丹麥與挪威交戰的派系與部落。

 

1994 年,瑞典電子公司愛立信(Ericsson)提議創建一個無線介面系統,讓世界各地快速增加的移動通訊裝置,在短距離內可以互相連結、共享數據,不需要使用任何傳輸線。最後愛立信邀請幾位電子通訊領域的競爭對手組成SIG 技術研發聯盟,一起在這個項目上進行合作,愛立信的工程師史芬.馬德森送英特爾程式設計師吉姆.卡達奇一本暢銷的歷史小說當作禮物,本特松所著《長船The Long Ships》,書中以綽號藍牙的哈拉德一世為背景。卡達奇看到古代國王在分裂中追求統一,恰如SIG 小組希望跨廠牌能夠統一的目標一樣,結果這個項目就被取名為「藍牙」了。為了紀念藍牙哈拉德一世所激發的合作精神,藍牙的介面標誌設計結合了這位北歐的國王盧恩文名字首字母H 和B。

 

蘋果電腦的指令符號

就像藍牙符號一樣,蘋果麥金塔電腦鍵盤上特有的方形循環符號也是來自北歐。1980年代早期麥金塔電腦背後的開發團隊有個想法,想在標準鍵盤上加上指令鍵,和其他鍵搭配組合使用,成為大量指令選單的快捷鍵。一開始這個指令鍵當然是用著名的蘋果標識,但是史蒂夫.賈伯斯覺得設計團隊太偷懶了,這個現在舉世聞名的蘋果標識使用未免過於氾濫,重新設計符號的工作落在平面設計師蘇珊.凱爾(Susan Kare)身上,她翻遍無數的國際符號圖鑑,最後發現一個隱晦的符號,常見於瑞典與部分北歐地區的露營地,公告板上用這個標誌代表有趣的地方,像是瀑布或其他自然景觀。賈伯斯喜歡這個標誌的含義,指引使用者電腦上有個「有趣的地方」,這個符號一直保留到現在,成為蘋果電腦上獨特的符號。

 

一探被符號包圍的世界
符號比文字和語言更精簡,卻傳達了更深層與廣泛的寓意。但我們從來不問為什麼有這些符號?或這些符號為何這樣設計?研究人類生活方式中「意符」背後所指既複雜又困難,《符號的故事:從文字到圖像,45個關於宗教、經濟、政治與大眾文化的時代記憶》收錄從早期文明元素的抽象標誌與符號,包含熟悉的政治與意識形態象徵、價值和匯兌概念相關的標誌、身份認同相關的文化圖騰以及越來越多科技和通信相關的45個最重要的象徵。這本書介紹了符號的歷史,以及它們背後代表的價值觀,將幫助我們更了解現在被符號包圍的世界。

 

更多重要的符號象徵的由來,都在《符號的故事:從文字到圖像,45個關於宗教、經濟、政治與大眾文化的時代記憶》

延伸閱讀

RECOMMEND

Casio推出「三溫暖專用手錶」!耐熱防潮還能計時,用設計巧思升級你的舒壓時光

Casio推出「三溫暖專用手錶」!耐熱防潮還能計時,用設計巧思升級你的舒壓時光

想好好享受一場舒適無壓的三溫暖嗎?在日本Casio,一群熱愛三溫暖的員工歷經三年的研發與測試,打造出一支耐熱、防潮,還能幫你倒數計時的「三溫暖專用手錶」。

耐熱防潮的精密設計

專為三溫暖而生的「サ時計」(型號:CPP-0025),共有三種顏色款式,採用可耐高溫的電池,並巧妙運用設計結構與材料,讓溫度難以傳遞到手錶內不耐熱的零件。手錶外觀避免使用容易燙傷皮膚的金屬,絕大多數零件都是由樹脂製成,不僅隔熱、還能阻絕濕氣進入手錶內部,以免錶面玻璃起霧。此外,錶帶也從常見的置物櫃鑰匙汲取靈感,選用富有彈性的「電話線」取代皮革材質,不需要任何錶扣就能輕鬆穿戴。

Casio推出「三溫暖專用手錶」!耐熱防潮還能計時,用設計巧思升級你的舒壓時光
「サ時計」共有三種顏色款式(圖片來源:Casio)

「桑拿模式」啟用!

Casio「サ時計」設有「正常模式」與「桑拿模式」,可以透過手錶的左上角按鍵切換。其中,「桑拿模式」會幫使用者倒數計時12分鐘,提醒你差不多該離開了(根據Casio團隊觀察,人們平均會在三溫暖停留約10分鐘)。

Casio推出「三溫暖專用手錶」!耐熱防潮還能計時,用設計巧思升級你的舒壓時光
手錶外觀由樹脂製成,不僅隔熱、還能阻絕濕氣進入手錶內部,以免錶面玻璃起霧。(圖片來源:Casio)

同時,塗有發光塗料的指針、特別放大的錶盤數字,也讓使用者在昏暗的三溫暖房內輕鬆讀取時間,避免在隔絕的空間裡失去時間概念。這樣一來,使用者更能享受無壓力、舒適和方便的三溫暖體驗。

Casio推出「三溫暖專用手錶」!耐熱防潮還能計時,用設計巧思升級你的舒壓時光
指針塗上發光塗料,錶盤數字也特別放大,讓使用者在三溫暖房裡也能看得清楚(圖片來源:Casio)

哪裡可以買到「サ時計」?

Casio於2024年12月在日本募資平台「Makuake」發動CPP-0025募資計畫,並在短短一天內就達到目標,獲得超過2000人支持。品牌尚未宣布該款式是否會量產或於海外販售,有興趣的話不妨密切關注產品官方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史博館館藏品化為紀念商品!大理石、瓦片退役建材新生成圓盤、擴香石與置物盤

史博館館藏品化為紀念商品!大理石、瓦片退役建材新生成圓盤、擴香石與置物盤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攜手擅長將廢棄物與再生材料點石成金的點睛設計(Dot Design),將過往執行整建工程拆卸的退役大理石及瓦片建材賦予新生,把常玉、李義弘、王南雄3位代表性藝術家的館藏作品,轉化為3項開館70週年紀念商品。

史博館退役建材化身永續生活物件

成立於1955年的史博館,2007年經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物」,2019年起開始長年整建,終於在2024年初以嶄新樣貌重新敞開大門。為了慶祝2025年史博館建館70週年,此次退役建材永續產品計畫選定廢棄大理石、瓦片為基礎,將建築角料製作為多元的商品,把「歷史」再造為可觸摸、可使用、深具收藏意義的實用物件。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紅牆綠瓦印象,也成為此次永續產品設計計畫的色彩靈感。(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紅牆綠瓦印象,也成為此次永續產品設計計畫的色彩靈感。(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讓歷史魅力走進生活

而成立至今已21個年頭,點睛設計自2017年起即跨足永續設計,此次分別以大理石板、屋瓦廢料規劃為荷花圓盤、山水擴香石、水波紋置物盤共3項紀念商品,並且各自結合常玉、李義弘、王南雄3位代表性藝術家的重量級館藏作品。此外,這次產品也與花蓮大理石、鶯歌陶瓷等在地產業合作,百分之百為臺灣製造,鞏固這塊土地的創意、設計與工藝能量,更顯得彌足珍貴。

點睛設計將過往執行整建工程拆卸的退役大理石及瓦片建材賦予新生,結合館藏圖像拓展授權潛力,推出開館70週年紀念商品。(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點睛設計將過往執行整建工程拆卸的退役大理石及瓦片建材賦予新生,結合館藏圖像拓展授權潛力,推出開館70週年紀念商品。(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史博館 × 點睛設計紀念商品

庭園幽靜: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

使用整建退役、原生於花蓮和平地區的珍貴「和平白」大理石建材,在沉穩高雅的紋理上,取用常玉〈荷花〉畫中元素,運用特殊印刷技術將精美畫作噴印於石材表面,形塑融合現代與古韻的巧妙風情。圓盤採中央鏤空設計,結合扇形大理石物件,帶來呼應藝術家作品氣韻、如同荷花池畔的造景氛圍,適合置於玄關、客廳迎賓,享受常玉筆下雅興之餘,還能收納零錢、鑰匙等各種居家小物,賞一幅優雅的生活風景。

荷花(典藏編號 26897)|油彩、纖維板|122 × 190 cm|常玉|1895-1966|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荷花(典藏編號 26897)|油彩、纖維板|122 × 190 cm|常玉|1895-1966|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山川怡人: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

在有關「臺灣八景」的文獻中並沒有「花東縱谷」一景,李義弘便將心目中認為美得屏息的花東美景入畫,也擴增了八景的意涵。這款陶瓷擴香石將縱谷放眼望去的山巒疊嶂化為空間的一抹詩意,整體造型刻劃山水意象,並在其中富有細節變化:上方以陶瓷塑燒不上釉料方式燒製,圓盤的冰裂紋則以館舍整建回收的屋瓦製成瓦粉,再加上玻璃釉局部處理而成,展現出川水流動的晶瑩樣態,既可作為擺飾,也能滴入精油或插上線香,儀式感滿滿。(本商品需自行添購線香或精油)

花東縱谷(典藏編號 95-00068)|國畫|92 × 152.5 cm|李義弘|1941-2023|國立歷史博物館(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花東縱谷(典藏編號 95-00068)|國畫|92 × 152.5 cm|李義弘|1941-2023|國立歷史博物館(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漣漪漫擴: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

王南雄的國畫常以西洋手法的構圖與用色,展現純中式的筆意與情趣。此款設計既是置物盤、也是杯墊,並以〈瀑布〉畫作中水流沖刷而生的波紋為靈感,由漣漪的同心圓紋路象徵時間流逝與影響力擴散;材質則運用花蓮在地工藝技術,以史博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紅牆綠瓦印象,將回收屋頂瓦片磨為瓦粉後溶入水泥,製作出「青瓦綠」、「磚牆紅」兩款史博館獨有的磨石子,整體在在呼應史博館從展示文物、故事到現今藉由循環利用持續傳承文化價值,喚起人們對文化資產流傳的思考與重視。

瀑布(典藏編號 103-00010)|國畫|73.5 × 141 cm|王南雄|1943|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瀑布(典藏編號 103-00010)|國畫|73.5 × 141 cm|王南雄|1943|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片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
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圖片提供:點睛設計)

國立歷史博物館 70 週年|退役建材永續系列商品
發售日期:2025年1月起
發售通路:
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店(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49 號 1 樓)
史博館精選商城
更多資訊請洽史博館官方網站

資料提供|點睛設計、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