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即永恆。生活如此勞碌,人們總在須臾間和一景一物擦身而過,試問自己,有多久沒有靜下心,好好觀察週遭那些曾錯過的美好呢?
隨著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正式登場,台中這座越來越年輕的大都會,將引著大家領略台灣多樣的花卉植物生態,看見更多台灣原生之美。位於后里森林園區的「友達微美館」,以「微觀新視界・舞動生命之美」為主題,從細微植物花粉視角出發,以及使用種子標本為創作素材,走訪海內外多處山林,實景拍攝大自然生命力影像,並搭配尖端面板顯示技術,打造出本屆花博中最奇幻的展場。然而如此令人驚豔的植物微觀世界,究竟要如何轉幻成真,且聽團隊親解幕後秘辛!
四大展區 走進繽紛花卉夢境
「友達微美館」展館共分為「奇幻庭園」、「生命之門」、「微觀視界」及「種子光廊」四大展區。在正式進入展館前,位於戶外的「奇幻庭園」陳列手工精製的大型花粉陶磁雕塑,並設計AR擴增實境應用APP,讓大家可藉由手機認識花粉的型態及對應的花卉,甚至有虛實互動的拍照體驗,讓你成為花花世界的亮眼主角。
踏進微美館室內,當門打開那剎間,隨即映入眼前的則是以多層次拱門式拼接牆打造的「生命之門」,28片55吋極窄邊框顯示器所組成的視覺場域,播放著大自然實景拍攝結合電腦動畫的壯闊影片,充滿震撼效果的聲光體驗,不僅傳達植物傳播花粉及種子的意象,置身其中時更讓人有種踏上植物奇幻生命旅程的感受。
緊接著,使用多達60片55吋極窄邊框顯示器,打造全台最大556吋顯示器拼接牆的「微觀視界」,則展示超過30種以上各式花卉與花粉精彩舞動的獨特動態影像,藉由花粉顯微照片作為視覺影像創作的素材,並透過特效動畫及後製合成,創造出時而獨舞如宇宙星球般神秘優雅,時而共舞成如萬花筒般絢麗奪目,充滿包覆感的視覺饗宴,讓人深深墜入花粉微觀世界之中,沉醉又著迷不已。
最後,在接受充滿療癒感的美麗花卉植物景象洗禮後,陽光自然灑落進通透空間「種子光廊」區,則運用場景美學創作演繹植物的生命之舞,以近70種果實與種子作為素材,將風力、水力、動物力、自力等四種傳播方式透過立體裝置生動呈現,展現植物堅韌的生命力。
上山下海 捕捉台灣原生花卉絕美姿態
不同於大多展館,友達微美館可說是此次2018台中花博最夢幻也最數位的展場,或許展演片段只有短短幾分鐘,但背後團隊卻付出了滿滿辛勞與體力。為了呈現豐富的花卉生態與生長環境,團隊實際走訪宜蘭、花東縱谷、屏東恆春和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合歡山等地取景,像是為了捕捉盛開時間僅有十天的穗花棋盤腳、趕在颱風前搶拍極具滄桑美感的花蓮及高雄番茄會社鳳凰木等,儘管時間極為緊湊,但為的只是讓前來的人能夠深深瞭解台灣這片寶島,原來擁有如此多天然美好寶藏。
為了讓造訪者有身歷其境之感,除了地面拍攝外,團隊也特別嘗試了以六軸飛行器材加上現階段罕見的最高解析度8K4K60P規格,並克服風向與風速不穩的困境,空拍美麗花東縱谷,讓大家得以在拼接牆前,用近似上帝般的俯瞰視角,重新認識台灣這片土地。
攜手國立臺灣博物館打造花粉美學影像
有了實景拍攝還不夠,友達微美館此次也攜手國立臺灣博物館,通過專業諮詢與新穎顯示技術,進行了高達百餘種植物的採集、花粉樣品的製作及掃描,建構出兼具知性與美感的展示內容。由於花粉非常微小,無法任意擺設角度,為了觀察到主要特徵,團隊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經過近萬倍放大的微觀照片,透過影像後製及建立3D數位化模型,製作成高解析度的影片,呈現花粉千姿百態。
環保綠建築 明暗空間有巧思
「友達微美館」整幢建築與后里森林園區原始林相巧妙融合,建物色系以沉穩內斂的灰色調為主,在不喧賓奪主的狀態下,以簡約線條象徵與自然兼容並蓄的精神。秉持環境永續與資源再利用的理念,友達微美館的設計也具備建材減量,以及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建材上使用3Rs(Reduce減量、Reuse重複利用、Recycle回收使用)原則進行選材,並採用環保自然綠建材工法,例如使用可回收的鋼結構、金屬格柵和木棧道,建物牆面的中空水泥板亦採用舊報紙纖維和水泥壓製成的輕質環保建材,延續綠色永續精神。
至於在空間上,友達微美館以一明一暗呈現不同氛圍的展示空間,暗室展廳無柱化的設計,創造簡潔直觀及開闊的空間感,有助於讓觀者可以完全進入由全台最大顯示器拼接牆所呈現的微觀視界中,享受震撼的視覺感官刺激;而亮室以大片穿透的落地窗為建築設計構想,主要可以引入自然光線及森林景觀,讓室內展示的花粉傳遞四力能與戶外森林景致相互呼應,呈現自然的景象。而與主體建物連結的戶外庭園,則利用格柵設計延伸周遭樹景,讓整體建築設計能與自然環境無違和。
友達表示,透過友達微美館首次和民眾有如此近距離接觸,希望藉此發揮本業專長,讓一般民眾了解友達的面板其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藉由顯示技術打造一座結合科技與自然之美的展覽館,進而讓參觀者關心身處的環境,共同創造永續價值外,更能用細膩的心去體會和感受科技的真、人文的善、自然的美!
Text/Ian Liu
Photo/Cooper Chang、友達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