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堪稱短期間內政治意識角力最劇烈的集體活動之一。我們在年底選戰倒數前夕,走訪4 組雙北市長競選團隊(侯友宜團隊婉拒受訪),見證他們取得初期宣傳佳績、或者正經歷重新盤整之挑戰,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此刻的台灣政壇,設計與政治的關係出現了哪些變台北市長候選人化?而設計在這場角力中,扮演什麼角色?
雙北市長選戰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事件,莫過於柯文哲團隊為選舉經費進行線上募資,9小時就募集到1310萬元,最後更以4093餘萬元超標達陣的記錄。此事件的意義當然不只在於募資或金額多寡,更重要的是,如果捐錢可以當成是某種有效的表態,募資網站的上線就等於是柯文哲參選以來,支持者的首度正式集結。
在雙北市長各組候選人中,蘇貞昌的臉書保持著高度活躍,新發表的競選動態識別動畫裡,藏著「碧潭划龍舟」、「海洋音樂祭」等地方特色梗;短影片則搭配動畫與資訊圖表(infographic),簡潔說明「捷運工程延宕」、「偏遠地區公車班次不夠」、「大漢溪左岸堤外便道應全線打通」等三大新北交通議題。
而臉書小編搭配節令與熱門話題的「告白圖」與「長輩圖」系列,在line、臉書或IG上,都有很不錯的分享與按讚數。告白圖在搞笑之餘還順道「溫習」了蘇貞昌過去擔任台北縣長期間的數項政績,儘管網友的按讚分享不等於投票意願,但的確予人一種有備而來的印象,無形中也反擊了質疑他年紀太大、倉促接受徵召等輿論。
電火球頻道 有趣有料又有梗
「其實蘇貞昌在選舉中認真做設計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0年選台北市長時就已經花了很大的心力,讓設計有空間可以發揮。」競選團隊創意總監、蘇貞昌的么女蘇巧純回憶,蘇貞昌從選屏東縣議員開始,就樂於運用當時很新穎的錄音帶、錄影帶,更早早以獨特的「電火球」作為個人logo。
「logo就是要選一個只有你能用的,別人用了都沒意思,這才是一個CI(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的真義。」而這回不但「電火球」形象繼續沿用,還想出一個運用電火球形象的新宣傳方式—背影照。選戰初期,創意團隊便以大尺幅的蘇貞昌背影照高懸在熙來攘往的馬路口,標題寫著:「A7合宜宅汙水,朱立倫侯友宜做不到,蘇貞昌24天解決!」而同一張背影照,在農曆7月前夕,還一圖多用被小編用來製作應景的「拍肩不回頭」搞笑長輩圖。
環形城市 用一個環認識一座城市
「我們有兩組不一樣的主視覺,各為文武場而設計。」蘇巧純說明,而標語的「衝」字由設計師自行開發字體,透過傾斜角度來表現速度感、力量感,在需要熱鬧的場合使用;另個則是「環形城市」動態識別,「這個多邊形做成動態是為了針對不同政策做變形,例如講婦幼政策的時候,也許是比較圓潤的形狀;講智慧交通或都市更新的時候,可能是比較方的。」她解釋,「環形城市」識別不見得只放在網路上,在平面文宣品上也會因應政策類型,印上這個多邊形的變體。
「環形城市」的概念聽起來已經很「炫」,再加上台灣選舉史上首次出現的「動態識別」,難道不擔心部分選民無法理解?「就像平常我做策展,8成的觀眾都是接收到最表象的訊息,其實那就夠了,只要大家記得『有一個環,是在講新北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蘇巧純說,「環形城市」是這次蘇團隊規畫市政的主要綱領,最初由負責視覺的同事提出,「如果不看台北市,新北市的形狀就像一個環,所以從交通開始,它的發展就不是輻射式的由內向外,而是多點多核心的狀態,從理解如何去串連這些點,就能看出政見核心!」
文|賴韋廷
圖片提供|蘇貞昌競選辦公室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