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LGARI 全新Fiorever系列 璀璨閃耀上市

寶格麗日前於杜拜寶格麗飯店舉辦全新FIOREVER系列上市派對

義大利文「fiore」(花朵) 與英文「forever」(永恆) 二字完美結合,形成「Fiorever」,以花朵作為知名義大利珠寶品牌正式的象徵。大自然之美,以花朵之貌為日常生活帶來歡愉,是珠寶創作的經典主題,自1920 年來,義大利珠寶品牌寶格麗就憑藉著無與倫比的珠寶工藝與大膽創意,細膩詮釋花朵主題。如今,寶格麗運用迷人的鑽石創作,賦予四瓣花朵永恆生命,象徵羅馬人對生命的熱情。

 

此系列的特色是恣意盛放的四瓣花朵,摘取自羅馬的傳統元素。優雅圖案妝點著多個羅馬帝國遺跡,包括利維雅別墅 (Villa di Livia) 的花園濕壁畫、羅馬國立博物館馬西莫宮 (Palazzo Massimo) 的雕塑,以及聖康斯坦薩墓堂 (Santa Costanza Mausoleum) 的天花板馬賽克等等。大膽線條搭配永恆鑽石,獨家打造出全新經典,以奪目耀眼的光輝頌讚永恆之城不朽的美感、燦爛的喜悅以及狂放不羈的Fiorever 女性。

 

全新寶格麗形象廣告由知名時尚義大利攝影師Mario Sorrenti 掌鏡,並由拉丁裔女演員 Úrsula Corberó 詮釋 Fiorever 女性。出生於巴塞隆納的國際新生代知名女星 Úrsula,在 Netflix 熱門劇集《紙房子》(La Casa de Papel,英譯名為 Money Heist) 中表現亮眼。Úrsula 擁有令人難以抗拒的積極特質,展現羅馬人天生對生命、陽光能量、輕快自然的喜好,因此成為Fiorever 系列的首選廣告代表。

 

Fiorever 女性遵循自己的直覺,從不妥協,擁抱「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的精髓。白天充滿喜悅,夜晚振奮歡欣,她的生活是一場勇敢的冒險。Fiorever 是她的紀念品,提醒她時時刻刻用熱情灌注生命,就像一朵耀眼的花,燦爛華麗、令人難忘。

 

 

FLOWERS FOREVER 寶格麗花朵的演進

Bvlgari’s new collection, Fiorever, is inspired by one of the Magnificent Roman Jeweler’s most enduring motifs, il fiore.

 

花朵為日常生活帶來歡愉,是珠寶創作的經典主題,自1920年來,寶格麗便持續憑藉無與倫比的珠寶工藝,細膩詮釋花朵主題。寶格麗的作品一向從羅馬「Larger-Than-Life超凡脫俗」的精神特質出發。追求「甜蜜生活」的熱情,激發了寶格麗不同凡響的卓越設計,打造出全世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作品。

 

多年來,寶格麗花朵有多種造型的詮釋,證明「花朵」主題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詮釋寶格麗最搶眼、最明亮的寶石,呈現色彩繽紛的熱情。最早的一款作品即是1917年以紅寶石與鑽石鑲飾的純銀胸針。

 

而1960年代著名的Tremblant花朵胸針,從中也可見得寶格麗對花朵獨一無二的詮釋。鑲嵌在彈簧底座的花束,隨著身體律動輕顫振動,如同徐徐微風中轉瞬即逝的鮮嫩花瓣。

 

這些細緻的作品展現寶格麗嫻熟掌握珠寶工藝,將18世紀時珠寶所研發的機械構造,以全新技巧完美再現,成為珠寶品牌的標誌款式。

 

每個年代的花朵主題持續演進,如60年代後期栩栩如生的彩色Giardinetto胸針與不對稱的花朵設計,70年代的造型主題。「四瓣」花朵的設計也隨著年代演變,最著名的代表即是80年代設計的精美胸針,在鉑金底座上鑲嵌華麗的黃鑽,配置出卓越獨特的創作。在珠寶整體優雅的對稱平衡中,三角花瓣繞著橢圓鑽石綻放,散發出令人難以抗拒的女性魅力。

 

生氣蓬勃的 Naturalia 系列則捕捉1990年代的活躍生命力,將花朵主題隱藏在作品的結構中。2015年推出的寶格麗Giardini Italiani 義大利花園系列,則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秘密花園為靈感泉源。寶格麗的花園再次打破常規,結合四瓣不同顏色的花朵,用品牌獨樹一幟的精緻份量感譜出華麗的交響曲。現今,Fiorever不僅延續過去傳統,同時更打破框架,超越任何單一款式。

 

花朵向來是寶格麗故事的主角。隨著Fiorever推出,花朵再次成為舞台焦點,以現代設計搭配華麗鑽石成為永恆。大膽、獨特卻紮根於傳統,藉由Fiorever燦爛綻放的花朵,寶格麗與眾不同的故事彷彿有了生命。

 

via BVLGARI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