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新舊街道肌理的大稻埕,是挖掘城市故事最理想的經典街區。從小生活在這裡的設計師江佶洋,領著我們穿梭大稻埕的巷弄之間,不只逐一走訪了他的兒時記憶中的巷弄,更讓我們看見大稻埕的不同光景。
與其說江佶洋是運用燈光的創作者,不如說他是一位創造空間個性的燈光雕塑家。過去在雲門劇場工作的十年中,他以燈光在藝術的黑盒子裡圍塑出一個個戲劇性的世界,不過從巴黎駐村回台後,深感創作不應該只在舞台或殿堂之上,而是要走入日常,於是他開始著手大型街區的燈光設計案。
回頭看自己從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領域,到投入建築照明的跨領域創作過程,江佶洋認為,過去在舞台空間裡進行燈光設計,為的是替台上的角色製造焦點,同時也為觀眾創造戲劇性的情境感,然而這樣的創作思維同樣可以延伸到城市街道上,透過光的配置,讓空間產生出主角與配角的相對關係,甚至也能創造出充滿戲劇效果的渲染力。「我認為光的設計往往與人息息相關。即使只是一件獨立的光裝置,我們都該思考當人們看到它的時候,心裡究竟會是什麼感受。」江佶洋說。
談到自己從小生活的大稻埕街區,江佶洋認為從過去到現在,這裡展現著多種生活痕跡,有販夫走卒熙來攘往的菜市場、藏著不少戲班子與紙業的街道,還有最為人所知的布行、南北貨及中藥行等,若能親自走過每個巷弄,細細觀察由庶民建構的日常活動,將更能深刻體會這裡最真實的生活力道。此次,江佶洋特別選擇了早晨與傍晚,這不僅是大稻埕較為安靜的時候,也是街區輪廓最清晰的時刻,帶著我們探訪他最喜愛的8 個地點。
燈光設計師的創作地 瓦豆.光田工作室
充滿神祕感的瓦豆.光田工作室,不僅藏身於街邊旁的二樓,入口更因為低調窄仄,讓人很容易在行走間便錯過它。這個修復自祖父「民新齒科醫院」的個人工作室,已有百年歷史,江佶洋大量保留了空間的原始面貌,及祖父的牙科器具和家具,空間內更因為採用了較低的燈光色溫,而形成老屋獨有的幽微感。當下午的陽光從西面大窗穿透而入,原本幽暗的空間更充滿戲劇張力。
屬於孩子的陽光之路 太平國小林蔭大道
太平國小在日治時期與永樂國小同為大稻埕公學校,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具有百年校舍。緊鄰學校的步道上,有著成排矗立的巨大老樹,當進入枝葉茂盛的時節,這裡便有渾然天成的林蔭大道。清早向著陽光走進這裡,將能捕捉充滿詩意的光景。
側巷裡的凝結時光 延平北路二段272 巷街屋
在大稻埕裡隨意轉入一個小巷內,很容易看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眼前這座廢棄建築,保留了完整的紅磚牆和木窗,恣意生長的綠色植物,彷彿成了接手這座房子的主人。特別是當陽光灑落在建築上時,磚牆與窗框形成的光影,成為凝結時間的一幅美麗畫面。江佶洋說走在大稻埕的時候,最喜歡鑽到這些巷子裡「探險」,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那邊拍攝一些照片,因為它們會慢慢地變化,以充滿生命力的方式存在著。
沉睡中的年貨大街 迪化街中街騎樓
迪化街給人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店家將大量貨物放在自家門前兜售的熱鬧景象。為了向我們分享迪化街最美的時刻,江佶洋特別選在早上帶我們到這個區塊逛逛,藉此觀察仍在沉睡中的年貨大街。這裡多半為仿巴洛克時期建築,立面有著華麗雕塑,在店家尚未擺出貨物時,恰好可以在騎樓內盡覽磚拱的原貌。
腳下的大稻埕南街 大稻埕戲苑露台
為了能在制高點俯瞰大稻埕的部分街景,江佶洋特別帶我們登上永樂市場上方的露台。不同於穿梭在巷弄裡,亦或仰頭看樓房立面樑柱的視角,這裡可以遠眺淡水河,觀察黃昏的光線從河面漫散到大稻埕南街街區。江佶洋仔細介紹祝融後重新修建的屈臣氏大藥房、以紅瓦鋪設屋頂的街屋,以及街區的街燈配置,大稻埕的新與舊,頓時都濃縮在我們的鳥瞰目光裡。
探訪早晨的吃食攤位 慈聖宮媽祖廟前
笑稱自己是吃貨的江佶洋,帶著我們來到媽祖廟前。這裡的小吃攤以媽祖廟為中心向兩邊展開。而在我們抵達的清晨時段,店家皆尚未營業,現場只見陽光從樹梢間灑落在廟埕上,形成一派安靜的畫面。如果在店家準備營業時,再鑽到攤位後方的工作區,則能看到融合人工光源與自然光的情景。
早晨的爐煙裊裊 台北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的城隍廟因求取姻緣相當靈驗而聲名遠播,近年更成為國外遊客的必訪之地,絡繹不絕的人潮從早到晚未曾間斷。清晨來到這裡,只見幾位日本觀光客安靜地捻香祝禱,廟宇前方的焚香在陽光照射之下,緩緩地向上飄散,成為畫面中最具動態感的光影景致。
長屋裡的祕密空間 讀人館
有著大量三進式街屋的大稻埕,因部分街屋同時交由不同的商家經營,因此在街屋間穿梭時,頗有走過多個世界的錯覺。讀人館位於聯藝埕的第三進,是外國來台從事文化交流者的接待會所。江佶洋帶我們進入花園天井,走上二樓,看著早晨的陽光靜靜落在洗石子牆面上,這一刻圍著天井的空間,彷彿是個遺世獨立的世界!
文/陳岱華
攝影/張藝霖
【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8年12月號】
更多雜誌文章都在,2018年12月號《光與影的生活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