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香氛市場越見蓬勃,五感中的嗅覺,也慢慢成為生活家的品味焦點,不讓國外品牌專美於前,越來越多本土香氛品牌以天然環保的質材、充滿人文關懷或文化特色的品牌定位,表現出屬於島嶼的獨特芬芳。
曖曖。內含光 氣味實驗室 以「曖」之名, 點亮燭火
從2017白晝之夜的《如果我的母親是地球》展覽,到今年與星巴克共同推出的環保咖啡油蠟燭,多元跨界的表現形態和關心公益的品牌態度,讓香氛蠟燭品牌「曖曖。內含光 氣味實驗室 Äi Äi ILLUM LAB」(後簡稱曖曖。內含光)即便只提供好樣VVG、地衣荒物Earthing Way等少數選品店和網路販售,仍如黑暗中的燭火般,吸引許多相同理念的人趨光聚集。
從旅遊開始的實驗計畫
事實上,曖曖。內含光除了以100%純天然植物精油、大豆蠟和台灣蜂蠟手工製作,並以附蓋手工磨砂瓶口的口吹玻璃標本瓶承裝,讓蠟燭兼具環保、動保與溫潤手感之外,品牌緣起也充滿獨特的人文關懷。主理人Taffi因為過去曾在柬埔寨、印度等地旅遊,目睹開發中國家貧童習於接受援助,卻常在這過程中失去自信,淪為貧窮觀光(Poorism)的展示品,而決定發起「行。行好」行動,讓旅人到當地育幼院請求院童協助手繪明信片,進行一場「表面請求幫忙,卻暗地裡給予對方力量」的實驗性計畫。
計畫進行了一陣子後,她發現不只有手繪明信片才能「行。行好」,其實只要「賦予他人給予的機會」,讓不知道自己擁有力量的人們也能自信、獨立,便是一種換位思考的公益模式。而這個發現也意外賦予曖曖。內含光獨特的品牌精神。長年練習瑜珈的Taffi表示,瑜珈提升了自己對於光和氣味的感受能力,讓她決定以結合光和氣味的香氛蠟燭,作為「行。行好」的新載體。「『行。行好』的人文關懷被曖曖保存了下來,從去年白晝之夜,到今年與星巴克、世界展望會和珍古德協會一起推動的慈善蠟燭義賣,這股力量一直推動我前進。」
用光和氣味,凝結記憶與想像
Taffi也將過去的生命經驗,轉化成光與氣味,曾在凡爾賽ISCPICA香料香水學院學習調香歷史、氣味組成的她表示,在學院的學習,就像是了解音樂史與音樂符號,譜曲風格卻仰賴創作者的生命經驗,「過去的旅行、異地居住經驗,現在全部成為曖曖內含光的創作養分。我教導自己用生命體驗的記憶與想像力,透過氣味,編織出畫面與感覺。」
舉例而言,「木。林森」蠟燭的創作量感,便是Taffi在北加州紅木林、斯里蘭卡坎迪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台灣深山的山林記憶。她以溫和的肉豆蔻、雪松、檜木為基調,穿插薰衣草香氣,最後以甜蜜的鼠尾草點綴,表現出「徜徉在蓊鬱、神秘卻不晦暗的森林中,在轉角處見到針葉縫隙透出曖曖、暖暖的陽光,以及毬果散落在微濕土壤上,鱗片上黏著透明松脂,因某一縷陽光折射成閃閃亮點」的森林印象。
未來她也將以自己在美國永續瑜伽社區的居住經驗發想設計香氣,紀念那段對Taffi有重大意義的魔幻時光。結合光影和氣息,曖曖。內含光點亮燭火的同時,不僅點亮了Taffi的生命經驗,也將這些記憶與關懷,隨著承載光的容器,在更多人手中持續曖曖發光。
文/郭慧
攝影/ 張藝霖
圖片提供/ 曖曖。內含光 氣味實驗室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