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材料哲學!負建築大師下一步挑戰「探索布料無限可能」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以「負建築」設計理念聞名全球,然而「負」一詞並非負面之意,其中隱含了他運用材料、理解建築與環境的設計精神。此次藉由專訪隈研吾,由建築師本人帶領我們一窺其建築設計的堂奧及在台灣的展覽《隈研吾的材料公園》。

 

近期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頻頻在台灣亮相,光是在台中地區,就有他與勤美術館合作的個展《隈研吾的材料公園》(Kengo Kuma:Park of Materials)和台中花博的作品「積木概念館」展出中。專訪這天,只見這位身材高大的建築師踏著輕鬆腳步迎面而來,絲毫不見忙碌後的疲態。

 

探索材質 返回設計的原點 

說到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負建築」、「堆疊」和「與環境融合」往往是一般人對其建築設計的第一印象,這些看似有著大學問的關鍵字,對隈研吾來說,其實都源自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個人感受:「因為不喜歡混凝土為建築帶來的笨重感受,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的材質,會讓人感到柔軟及溫暖。」因此在隈研吾歷來的設計中,可以看到他大量運用木材、纖維、石材、瓦片等材質,探討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其中,又以木材質設計最為眾人所知,不論是位在福岡的太宰府天滿宮星巴克、微熱山丘日本店等建築,還是小型裝置如新竹〈風檐〉、像孩童遊戲裝置的〈木靈〉(Kodama),都可以看到他以木材質為空間注入自然、溫潤的意象。

 

隈研吾的設計,除了讓材質替建築「說話」,其最鮮明的設計特色,莫過於以堆疊或編織等手法,為建築、裝置勾勒出細膩的序列感。不少人都好奇,為何隈研吾偏好這樣的設計?「用一些小規模的東西匯集成一個大型建築,一直都是我追求的設計理念。」他這麼說道。隈研吾以目前在台中花博展出的積木館為例,設計靈感來自積木玩具,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過去音樂家坂本龍一發起樹林保育慈善組織More Trees時,隈研吾便曾為其設計一款用雪松木製成的積木玩具〈Tsumiki〉,希望讓小朋友認識到樹林與環境的重要性。

 

而這次台中花博的積木館設計,為了讓大人們也能體驗到小孩玩積木的樂趣,於是隈研吾運用〈Tsumiki〉的設計概念,打造出一座小型建築,「這個設計不只更複雜、結構也更堅固,因此實驗性非常高,算是實現了我們一直想把小單元串連為建築設計的想法。」隈研吾說道。

 

互動式體驗 跟大師一起玩展覽!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設計成就豐碩的他,卻不常舉辦個人建築展覽。這次位於台中勤美術館的《隈研吾的材料公園》展,為亞洲巡迴的第三站,現場共展出近4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創作模型,同時更以戶外大型陳列裝置、互動參與作品、影像呈現與AR互動方式,讓人們能近距離貼近這位大師的設計世界。

 

談到在台中勤美術館的個展,隈研吾表示「這是一封送給台中的情書。」因為相較於過去多在大型美術館或藝廊等封閉空間展出,這次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嘗試。展覽內容不只分布在建築、小裝置空間裡,甚至還有戶外裝置,提供人們更輕鬆自在的觀展方式。除了有別於以往的展覽場域,這次展出的〈海參〉(Namako)裝置,更邀請參觀者用入場券附上的束繩參與創作,體驗互動式設計的樂趣。

 

「〈海參〉是一件以編織手法呈現的裝置,如隧道般的造型,讓人們可以穿梭其中,感受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在這場展覽裡,不只展出相當多的建築模型,還有不少裝置作品,我想要傳達的是,我的設計不只關注外型,而是提供另一種設計體驗,當參觀者可以跟作品互動時,那將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隈研吾說道。不斷探討材料運用的他,這次也展出用布料探索空間構成的作品〈浮庵〉。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一塊布輕盈地掛在升起的氣球上面,布料採用來自大稻埕布市的珍珠紗,地面的榻榻米更是結合台中老師傅的手藝所製成,小型的空間就像是一座移動茶屋。「這是我們一直想運用布料打造輕建築的概念式設計。在這件作品中,你可以發現即使沒有任何結構,只要有一塊布和空氣,就能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建築空間。」

 

負建築大師下一步挑戰

不只探討材料、設計手法及空間的構成,在這次展覽中,隈研吾也首度公開「勤美之森」美術館設計概念。現場除了有1:50的展示模型,也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參觀者彷彿身歷其境般,感受這座充滿綠意的未來美術館。在設計這座美術館前,隈研吾曾前往台中勘察環境,「過去作品大多在台北,來到台中草悟道時,讓我深深覺得在城市中有一條綿延不絕的綠帶公園,是相當特別的事,因為在台北、甚至是東京,都沒有這樣的環境。」為了發揮「勤美之森」的環境優勢,隈研吾將在勤美誠品後段區域、基地面積約4,000多坪的空間中,打造美術館、教堂,並規畫整體景觀。

 

談到這座未來美術館,隈研吾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複合式開發案,但KKAA建築事務所(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負責的設計區域,多位在建築間的小型區域,「要設計出一個完整的建築非常簡單,但如果是在周遭都還有建築、甚至要在夾縫裡做出設計,就成了我們這次面臨的挑戰。」隈研吾表示。「所以在投入這個案子時,其實我是先假設自己在設計一座庭園,因為我要讓它有很棒的綠色空間,在這個景觀裡不會只有我的建築,也會有其他人的作品。」

 

持續有新作品在各地落成的隈研吾,還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的「新國立競技場」即將於明年底完工,問他接下來還有沒有想要挑戰的作品?這位建築大師回答:「我想應該就是探索布料吧!」不斷在探究柔軟材質的隈研吾,認為在布料這個領域,雖然已有像是三宅一生設計出高科技的產物,但他認為布料的柔軟還是有不同層次以及給人不同感覺。

 

「也許未來我能與布料領域的專家合作,設計出只有薄膜的建築,這絕對是一件有趣的事。」隈研吾不斷在各地挑戰建築的設計手法、材料的運用,正如過去他出版《隈研吾:奔跑的負建築家》一書,將自己比喻成在世界各地完成建築設計的賽馬,對他而言,探索建築的各種可能性將是一件永不停止的嘗試。

 

文: 陳岱華 

攝影: 張國耀 

圖片提供 :勤美術館、台灣土地開發公司、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8年12月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全面呈現代表性作品的大規模個展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呈現從過去到現在的代表性作品,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將於日本大阪舉辦的「安藤忠雄展|青春」,為繼2017年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挑戰—安藤忠雄展」之後的大規模個展,本展將全面呈現這位建築大師從過去到現在的創作歷程。

出生於大阪的安藤忠雄,透過自學習得建築知識,並於1969年開始建築設計活動。自此之後,他不斷打破既有概念、接連打造嶄新的建築作品;90年代起,他不僅活躍於全球建築界,還積極投身於環境再生與與震災復興等社會公益項目,影響力早已超越建築家的領域。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睽違16年在大阪的大規模個展

而這場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ヴイエス)」登場的「安藤忠雄展|青春」,更是安藤忠雄睽違16年在大阪舉辦的大規模個展。如同其展覽名稱,半個世紀以來,安藤忠雄始終站在第一線,仍懷抱著「青春」之心,奮戰不懈,而作為一名不斷挑戰的建築家,他所傳遞的人生訊息,也將為觀者帶來極大的啟發。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從挑戰的軌跡到安藤忠雄的現在

本展將分為「挑戰的軌跡(挑戦の軌跡)」與「安藤忠雄的現在(安藤忠雄の現在)」兩大區域,前者將完整介紹安藤忠雄過去的住宅、教堂、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的代表性作品;後者將呈現其目前的建築作品,包含長期進行的「直島計畫(直島の一連のプロジェクト)」、以「巴黎證券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為代表的歷史建築再生項目,以及如「童書之森(こども本の森)」的社會公益項目。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 撮影:松岡満男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撮影:松岡満男)

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也將打造高達15公尺的沉浸式影像空間,引領觀者遊覽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同時展場也將以原尺寸重現其早期經典之作「水之教堂」,讓人們能以五感體驗這件建築作品。此外,本展也將透過模型、影像與音樂裝置,呈現安藤忠雄與直島共同走過的37年軌跡。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安藤忠雄展|青春
展期:2025年3月20日― 7月21日
展場:VS.(大阪市北区大深町6番86号 グラングリーン大阪 うめきた公園 ノースパーク VS
休館日:毎週一;開館時間:10:00 - 18:00(五・六到 20:00)
票價資訊請點此

資料來源|VS.共同事業体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開幕!免費入場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睽違六年,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即將來台舉辦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帶來兩個核心建築概念「纏繞」與「迴響」,透過近40件珍貴草稿與模型,深入分享近年創作,同時展現其理論的延續與突破。本展將於2025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登場,開放大眾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睽違六年在台個展

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兼具論述與設計實力,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之一。繼2019年的《人間自然》後,忠泰美術館再度邀請平田晃久來台舉辦個展,分享近期的重要創作與理論突破。本次展覽將呈現平田晃久如何將人類角色與自然想像融為一體,探索其更深層的創作思維。

「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與人類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展開未來建築與居住想像

忠泰美術館的長期藝術實踐「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致力邀請不同創作者離開美術館的既定場域,在非典型的展演現場,以建築與藝術詮釋「Off」的定義。作為2025奧夫塞計畫之主題,觀眾將可以一窺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激發出充滿生命力的思考與碰撞,展開對於城市、居住環境的未來想像。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在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舉辦,「纏繞」主題於大階梯空間展出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在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舉辦,「纏繞」主題於大階梯空間展出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創作概念「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來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並將建築視為人類、生物與自然彼此纏繞相容的生態系統。本展更進一步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迴響」主題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亮點作品

平田晃久除在日本有許多代表作外,亦在臺灣設計不少建築作品。《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精選其最新作品、位於東京原宿的新地標「HARAKADO」,以及多個臺灣在地重要建築案,透過珍貴的草稿與模型,全面展現平田晃久在建築創作中的歷程與變遷。

▸ HARAKADO

HARAKADO於2024年開幕,是位於日本東京原宿的複合式購物商場。整棟建築物以「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運用大量立體玻璃帷幕打造鏡面效果,映照出外在的天氣變化與人潮車潮,使 建築物如同周邊環境的一部分。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HARAKADO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HARAKADO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 富富話合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住宅建案「​富富話合」,層次錯落的外觀吸引不少行人的目光。在這座建築中,平田晃久利用陽台在建築外部創造出立體且舒適的區域,將光線、微風和雨水溫和地導入這座如同生態系般的建築中。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富富話合(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富富話合(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 太田美術館

「​太田美術館」坐落於群馬縣的太田車站前,純白的建物與周邊綠意交織。該展館以促進地方創新發展為設立理念,開幕以來也吸引人潮回流,成為市民匯集的據點。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平田晃久團隊也多次舉辦工作坊,邀請民眾一同發想、討論,讓太田美術館成為一座市民參與的建築。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2.15–2025.3.30
展覽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參觀辦法|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