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隈研吾以「負建築」設計理念聞名全球,然而「負」一詞並非負面之意,其中隱含了他運用材料、理解建築與環境的設計精神。此次藉由專訪隈研吾,由建築師本人帶領我們一窺其建築設計的堂奧及在台灣的展覽《隈研吾的材料公園》。
近期建築師隈研吾的作品頻頻在台灣亮相,光是在台中地區,就有他與勤美術館合作的個展《隈研吾的材料公園》(Kengo Kuma:Park of Materials)和台中花博的作品「積木概念館」展出中。專訪這天,只見這位身材高大的建築師踏著輕鬆腳步迎面而來,絲毫不見忙碌後的疲態。
探索材質 返回設計的原點
說到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負建築」、「堆疊」和「與環境融合」往往是一般人對其建築設計的第一印象,這些看似有著大學問的關鍵字,對隈研吾來說,其實都源自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個人感受:「因為不喜歡混凝土為建築帶來的笨重感受,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的材質,會讓人感到柔軟及溫暖。」因此在隈研吾歷來的設計中,可以看到他大量運用木材、纖維、石材、瓦片等材質,探討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其中,又以木材質設計最為眾人所知,不論是位在福岡的太宰府天滿宮星巴克、微熱山丘日本店等建築,還是小型裝置如新竹〈風檐〉、像孩童遊戲裝置的〈木靈〉(Kodama),都可以看到他以木材質為空間注入自然、溫潤的意象。
隈研吾的設計,除了讓材質替建築「說話」,其最鮮明的設計特色,莫過於以堆疊或編織等手法,為建築、裝置勾勒出細膩的序列感。不少人都好奇,為何隈研吾偏好這樣的設計?「用一些小規模的東西匯集成一個大型建築,一直都是我追求的設計理念。」他這麼說道。隈研吾以目前在台中花博展出的積木館為例,設計靈感來自積木玩具,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過去音樂家坂本龍一發起樹林保育慈善組織More Trees時,隈研吾便曾為其設計一款用雪松木製成的積木玩具〈Tsumiki〉,希望讓小朋友認識到樹林與環境的重要性。
而這次台中花博的積木館設計,為了讓大人們也能體驗到小孩玩積木的樂趣,於是隈研吾運用〈Tsumiki〉的設計概念,打造出一座小型建築,「這個設計不只更複雜、結構也更堅固,因此實驗性非常高,算是實現了我們一直想把小單元串連為建築設計的想法。」隈研吾說道。
互動式體驗 跟大師一起玩展覽!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設計成就豐碩的他,卻不常舉辦個人建築展覽。這次位於台中勤美術館的《隈研吾的材料公園》展,為亞洲巡迴的第三站,現場共展出近4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創作模型,同時更以戶外大型陳列裝置、互動參與作品、影像呈現與AR互動方式,讓人們能近距離貼近這位大師的設計世界。
談到在台中勤美術館的個展,隈研吾表示「這是一封送給台中的情書。」因為相較於過去多在大型美術館或藝廊等封閉空間展出,這次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嘗試。展覽內容不只分布在建築、小裝置空間裡,甚至還有戶外裝置,提供人們更輕鬆自在的觀展方式。除了有別於以往的展覽場域,這次展出的〈海參〉(Namako)裝置,更邀請參觀者用入場券附上的束繩參與創作,體驗互動式設計的樂趣。
「〈海參〉是一件以編織手法呈現的裝置,如隧道般的造型,讓人們可以穿梭其中,感受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在這場展覽裡,不只展出相當多的建築模型,還有不少裝置作品,我想要傳達的是,我的設計不只關注外型,而是提供另一種設計體驗,當參觀者可以跟作品互動時,那將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隈研吾說道。不斷探討材料運用的他,這次也展出用布料探索空間構成的作品〈浮庵〉。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一塊布輕盈地掛在升起的氣球上面,布料採用來自大稻埕布市的珍珠紗,地面的榻榻米更是結合台中老師傅的手藝所製成,小型的空間就像是一座移動茶屋。「這是我們一直想運用布料打造輕建築的概念式設計。在這件作品中,你可以發現即使沒有任何結構,只要有一塊布和空氣,就能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建築空間。」
負建築大師下一步挑戰
不只探討材料、設計手法及空間的構成,在這次展覽中,隈研吾也首度公開「勤美之森」美術館設計概念。現場除了有1:50的展示模型,也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參觀者彷彿身歷其境般,感受這座充滿綠意的未來美術館。在設計這座美術館前,隈研吾曾前往台中勘察環境,「過去作品大多在台北,來到台中草悟道時,讓我深深覺得在城市中有一條綿延不絕的綠帶公園,是相當特別的事,因為在台北、甚至是東京,都沒有這樣的環境。」為了發揮「勤美之森」的環境優勢,隈研吾將在勤美誠品後段區域、基地面積約4,000多坪的空間中,打造美術館、教堂,並規畫整體景觀。
談到這座未來美術館,隈研吾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複合式開發案,但KKAA建築事務所(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負責的設計區域,多位在建築間的小型區域,「要設計出一個完整的建築非常簡單,但如果是在周遭都還有建築、甚至要在夾縫裡做出設計,就成了我們這次面臨的挑戰。」隈研吾表示。「所以在投入這個案子時,其實我是先假設自己在設計一座庭園,因為我要讓它有很棒的綠色空間,在這個景觀裡不會只有我的建築,也會有其他人的作品。」
持續有新作品在各地落成的隈研吾,還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的「新國立競技場」即將於明年底完工,問他接下來還有沒有想要挑戰的作品?這位建築大師回答:「我想應該就是探索布料吧!」不斷在探究柔軟材質的隈研吾,認為在布料這個領域,雖然已有像是三宅一生設計出高科技的產物,但他認為布料的柔軟還是有不同層次以及給人不同感覺。
「也許未來我能與布料領域的專家合作,設計出只有薄膜的建築,這絕對是一件有趣的事。」隈研吾不斷在各地挑戰建築的設計手法、材料的運用,正如過去他出版《隈研吾:奔跑的負建築家》一書,將自己比喻成在世界各地完成建築設計的賽馬,對他而言,探索建築的各種可能性將是一件永不停止的嘗試。
文: 陳岱華
攝影: 張國耀
圖片提供 :勤美術館、台灣土地開發公司、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8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