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 品牌年會【色散花開】 匯聚藝文創作者 打造台灣產業文創化

BIOS年會演講者(左起)張鐵志、方序中、顏君庭、白尊宇、陳建騏、馮宇、劉奕成

BIOS 自 2011 年創辦品牌至今八週年、開辦文創經紀也屆滿五年時間。一直以來致力於協助創作者整合跨領域資源、佈局規劃海內外商業合作,希冀打造出產業文創化的台灣之光。今 BIOS(12/18)開辦了第一屆品牌年會【色散花開】,透過主題論壇形式由 BIOS 創辦人白尊宇依序對談小花計畫發起人方序中、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暨《新活水》總編輯張鐵志、IF OFFICE 負責人馮宇、好多音樂創辦人陳建騏、Pinkoi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與未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串連合作媒體、目標廠商與創作者社群,創造藝文創作者與產業間溝通的橋樑。


BIOS 創辦人白尊宇開場時說:「讓創作者能夠更專注於創作,讓創意發揮更大的效果」是當初發展文創經紀的初衷。在過去五年間累積了與創作者合作的經驗與觀察,白尊宇希望未來能協助更多創作者整合跨領域資源,持續發掘產業文創化更多的市場機會。


與 BIOS 長期合作的小花計畫發起人方序中分享擔任金馬、金鐘視覺統籌的經驗,他認為台灣當代創作者需要有勇敢許願的勇氣,而加入 BIOS 團隊可以讓設計師從一個獨立的個體變得更強大,擁有和不同創作者合作拓展的機會。


談到今年九月與文化總會合作、在日本東京舉辦的「Taiwan Plus」成功原因,方序中點出,日本對台灣文化的印象還限縮在比較傳統如夜市、小吃的概念上,但除了這些,今年他們更想向日本展現的是令他們好奇的台灣設計文創文化。中華文化總會(以下簡稱文總)副秘書長暨《新活水》總編輯張鐵志也補充:「台灣因為政治因素外交較為困難,因此文化價值是台灣很重要的對外武器」。


而文總作為公部門與創作者的平台,旨在引介民間優秀的設計人和政府合作,希望創造更多如「Taiwan Plus」的成功案例。張鐵志也表示,從個人立場出發,他觀察到台灣當代文化的三個特性:一、創意與設計的革命,二、價值革命,包括年輕世代重視友善環境、土地、性別平權等多元價值;三、新獨立時代,獨立書店、音樂、品牌蓬勃發展等,代表市場越來越傾向分眾價值,而不是大眾口味。


IF OFFICE 負責人馮宇也呼應這樣的當代性,擅長設計改良、品牌再生的他認為,從外觀功能做整體的改良,並從本質加入設計以強化核心價值,就能讓目標對象逐漸認同進而接受。而「永心鳳茶」便是近來著名的成功案例,如何將一個高雄茶品牌再造,他認為首先必須屏除掉當今許多台灣茶葉品牌主打的日本味與日式空間,他強調品牌再造必須從歷史的脈絡開始,以在地文化底蘊塑造一個有台灣歷史感的品茶空間。


馮宇也建議設計師在和品牌主溝通的時候應理性與感性並重,因為「作為一個商業設計師你永遠不知道客戶什麼時候敲你的門,要找到他的差異性和核心價值,從視覺、空間、服務做改良,讓品牌能與客戶產生溝通。」


好多音樂創辦人陳建騏則在回應台灣流行音樂產業面對選秀節目及網路挑戰時提到,現在音樂創作門檻低,因此創作者要出頭,看的不是你有多少資源,而是你的創作有多少獨特性,包括歌聲是否能被辨識、創作的觀點與他人有何不同,都是現在音樂人需要琢磨的。


如何將台灣音樂推廣至海外,陳建騏認為音樂是本質,但最重要的還是經紀團隊。在非華語地區,如何不只做一次性的巡演,必須靠經紀團隊擔綱後續的聯絡,才能在海外持續拓展、往下發散。他舉例,「韓國以舞曲作為文化侵略,因為在西洋世界裡舞曲很容易進入市場,但接下來他們的創作類型也越來越多元,接著推廣其他類型的音樂,如韓國的 Hyukoh。」他認為這樣的經驗或許不一定能在台灣適用,但可以將之作為參考,找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模式。


Pinkoi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則以電商大數據為我們分析台灣進攻海外市場的策略。他點出中國九〇後、〇〇後走「消費升級」路線的年輕消費者,比起購入高端名牌奢侈品,他們更在意產品是否有獨創性。於是生活風格類的商品商計就非常重要:「消費升級的訴求是獨特,他們要商品獨一無二、有特殊的梗,才能成為社交圈的話題。」


Pinkoi 的商品現已賣往全球 93 個國家,但對顏君庭來說,每個海外市場都像是不同的怪獸。他首先發現日本的消費市場和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樣,經過兩年的嘗試,他便確立在每個市場都要有在地團隊的核心原則,他說:「一定要是當地人,必須要由當地團隊接地氣,才能建立真正在地化的團隊。」除了網上購物,他們也積極發展線下市集,讓台灣品牌實際接觸海外市場。


最後壓軸短講的,是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劉奕成是台灣少數以金融界身份參與文化投資者,他首先以同溫層破題,表示網路雖打破地理限制,卻也創造了一個個不同的同溫層。而從群體角度觀看,台灣符合「餓不死也吃不飽」的狀態,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在哪裡?他認為,創作者與企業主之間若能找到彼此的同溫層,再利用正確的訊息流將商品、服務傳送到對方手上,便可打破這樣的困局。


BIOS 八年來從創辦自有媒體 BIOS monthly 出發,深入報導台灣創作者的奮鬥故事與驚豔成果,逐漸匯聚創作者社群的關注與能量,將之媒合對應產業界需求,協助品牌升級或翻新改造。BIOS 發展出結合文創經紀與品牌顧問的獨特模式,描繪出一幅動人的美學升級藍圖,精確掌握當代產業環境需求,跨界整合多方資源,創造出一次又一次令人驚豔的合作成果。


從立足台灣到放眼國際,BIOS 以台灣為軸心,在國際舞臺畫出實力的圓,活絡創作市場的資本流動,將文化與創意價值最大化。從品牌到創作者、從創作者到關注社群,BIOS 以美學核心說出台灣的故事。這是我們八年成長歷程的總結,也是下一段偉大航程的開始。


via BIOS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