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月亮神秘面貌總是充滿好奇,想一窺這偌大閃著皎潔白光的明月,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同樣以月亮為靈感主題,今年歲末的新竹交通大學內,則出現一處能近距離探月的場所「觀月計畫#define moon」,不但攤開人類文明中對月亮的嚮往,更要回溯1960年代的「太空熱」!
延續去年首度舉辦歲末光雕藝術展的熱潮,今年交大則攜手三位校友,同時也為何理互動設計藝術團隊的葉韋鉦、鄭任翔及黃彥翔回母校,於光復校區圖書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推出名為「觀月計畫 #define moon_」的藝術企劃,要以月之圓缺變化象徵年末終始新的出發,利用旋轉動力燈具,結合校園社團活動,營造歲末及新年美學氛圍。
以藝術作為載體,利用科技落實想像,三人表示回顧文明發展史,月球就像是意往神馳之地,總讓每個時代深深癡迷,而這股想像與追隨更於上世紀1960、70年代發展至極致,不僅美俄互相打「太空戰」要直衝宇宙天際外,登上月球更直接揭露人類對宇宙的巨大好奇心與探索,也是人類想像力與實踐力的終極成果。
由於交大在多數人印象中是相對理性的一所學校,為此擅長跨界合作的何理互動,則透過新媒體元素,創建實體數位造景,產生新的感官經驗,替校園增添感性一面。他們希望期望透過「觀月計畫 #define moon_」激起觀者對裝置探索的好奇,進而回歸到最初的科學精神,重現人類初觀月形的驚嘆及初心。由九座旋轉動力燈具組成的「觀月計畫 #define moon_」,透過不同觀看角度與日夜光景皆呈現不同美感,也感受如人生際遇般的各種陰晴圓缺。
至於為什麼以「觀月計畫 #define moon_」為題,除了直白的觀月計畫外,#define在程式語言中用來定義專屬於自己的字詞,#define Moon_ 則象徵一個未完成的程式碼,底線該輸入什麼字樣,每位觀者皆自有定義其在心中獨一無二的樣貌。
展出時間:107年12月20日(星期四)至108年2月19日(星期二)每日 17:30~24:00
展出地點:交大圖書館前草皮廣場(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前)
林舜龍操刀《光孢子》
除了「觀月計畫 #define moon_」外,今年交大另一個藝術裝置《光孢子》同樣坐落於交大校園內,交映樓及田家炳光電大樓之間,作品由著名大地藝術家林舜龍以「太陽的光孢子由天上落下,邂诟地上的水,生命由此繁衍生生不息」為發想,設計了一大型裝置藝術。
在交大校園裡,透過藝術的眼光,以科學的理性意象,發散科學想像與藝術的氛圍。《光孢子》白天及夜晚展現不同風情,引領交大師生及民眾迸發對科學想像與環境結合的藝術新體驗。
Text:Ian Liu
via 何理互動設計、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