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柯比意經典之作!窺探大師代表作廊香教堂、拉托瑞特修道院的「建築光芒」

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

建築的光具有顏色、溫度、質感與深度,並左右著人類的感受。因此,若把建築本身視為生命的軀體,那麼光無疑就成了主宰空間狀態的靈魂。建築旅人謝宗哲在遊歷各地後,看到了不少令人驚嘆的建築作品,其中光的表現也各有不同,這邊分別就柯比意的兩大經典作品:拉托瑞特修道院、廊香教堂,分享光在建築裡形成的戲劇性場景。

 

光的陰翳禮讚 拉托瑞特修道院

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晚年的傑作拉托瑞特修道院(Couvent Sainte-Marie dela Tourette),與廊香教堂屬於同一個時期,就整體格局而言,因為是個讓修道士靈修與生活的場域,柯比意在設計上採取了相對靜態的合院式構成,並以十字形廊道連結內部空間。這個修道院裡的禮拜堂祭壇之處,將光壓抑到最低限,因此光線只能從細長的狹縫微微透進室內。不少人來到這裡會發現,這個空間就是安藤忠雄「光之教會」的原型,但仔細觀察,仍可以發現兩者在光的處理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有趣的是,位於建築側面獨立出來的祈禱室,透過覆土植草屋頂的三管圓筒,將光以大面積的方式引導而入,使得禱告空間呈現一種被和煦之光籠罩的狀態,與禮拜堂中的細微光線有著很大不同。

 

 

若要說拉托瑞特修道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則是連接各空間的廊道中,光因為形式不一的窗框、柱列,甚至是不同顏色窗簾、檔板所呈現的紋理,讓原本平淡的光在線條切割下,有了完全不同的節奏、韻律及漸層濃淡。來到這裡,光是漫步在這些廊道當中,就能看到修道院中呈現的精神性與醍醐味。

 

光之交響與協奏 廊香教堂

廊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不僅展現了柯比意晚年創作的爆發能量,也呈現了其顛覆自身建築風格的一面。有別於早期蛻變自純粹主義的白色住宅,或者類似風格派注重垂直水平構成的設計,這座建築運用具有可塑性的混凝土材料,形塑極具流線的造型,有人覺得看起來像鴨子,有的人則因為船底造型的屋頂而將其視作一艘方舟。造訪廊香教堂時,令我感到最震撼的,莫過於身處昏暗的室內,卻在一轉身便發現整個人被小窗透入的光所籠罩。這些光就像嬉戲的天使們,想盡辦法從建築的各個角落、縫隙湧進來:有的從厚牆上的小窗鑽進來,宛如繁星閃爍的光;有的從來自高塔煙囪般的開口進入,呈現由上而下的光束;還有一些是從縫隙中透射進來,而漫射浮現在建築表層上。

 

 

安藤忠雄曾經形容這些光給他的感受:「在那裡向我襲來的,是來自於所有方向的、摑打著我的身軀,充滿了劇烈與暴力的光。從傾斜的牆壁所開口的四角窗,白天強烈的光線射了進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光線,將鮮明的輪廓映照在地面上,分別呈現著紅、青、黃等繽紛的色彩。在那兒只存在著如同讓眼珠子一直轉個不停那般混亂的空間而已。」而在同一個空間,我所感受到的竟然是帶有音樂性的光之交響與協奏,是彷彿沐浴在天使詩歌頌讚下而得到救贖恩賜般的滿足。

 

文/謝宗哲 

攝影/謝宗哲、Olivier Martin Gambier、Nic Lehoux 

圖片提供/ Fondation Le Corbusier、AONDH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2024年底,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的台中「勤美術館」啟用。而隈研吾除親臨開幕記者會,也在分享會上,特別介紹了多件與勤美術館設計理念相近、融合自然景觀與環境的建築作品。

位於台中草悟道上的勤美術館,於12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其為隈研吾在台的首座美術館作品。考量到周圍有酒店、住宅、商場、教堂等建築環繞,因此,隈研吾建築團隊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唐草」圖騰為設計靈感,運用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圈起建築及四周的互動動線,使其和諧地與街區、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國際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而在曲面綠屋頂上,也建置了能灌溉植物的水源循環系統,之後人們也能順著階梯、踏上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走進勤美術館,也可見隈研吾大量運用木、水、岩或等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在室內也有如置身於森林裡面的體驗;高低起伏的地面設計,也營造出彷彿行走於山谷之間的律動感。

➔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一探隈研吾7件海外建築作品

龜老山展望台(日本,1994)

1994年完工的龜老山展望台,與勤美術館有著相似的設計理念——「幾乎看不見建築本身」,實現了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的概念。隈研吾也特別強調屋頂的設計,在建築的中間打造一個開口,使建築本身與周圍的山坡及城市連結起來。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國立競技場(日本,2019)

有別於大家多對體育場是厚重的印象,隈研吾以木頭材料及綠化來柔和建築外觀。他從奈良法隆寺屋簷底下的木頭組合排列汲取靈感,並透過精密計算,讓風能容易穿透每個木格柵,使體育場不用開空調,也能保有舒適感。

而在室內,隈研吾希望營造出在森林裡觀賽的氛圍,因此,在座椅設計上,便以落葉為整體意象,透過這些不同色調的座椅,使場內即便沒有太多觀眾時,背景也不會顯得過於孤單。

UCCA 陶美術館(中國,2024)

由於中國宜興素有「陶瓷之都」之稱,隈研吾將建築打造成猶如一座陶器山的形態,並在不同方向結合開洞的設計,呈現通透感,也營造出人與環境融為一體之感。而與當地工匠合作完成的立面,使用當地陶土燒製而成,凹凸不平的紋理與釉藥漸變的色彩,將隨著時間與季節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建築表情。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建國先賢紀念園(新加坡,施工中)

多數人聽到「紀念園」多會聯想到厚重莊嚴的氛圍,而隈研吾提出一個更加柔軟、像是公園般,可以與周圍綠意融合的設計。另外,隈研吾也補充,新加坡雖然高樓大廈林立,但綠化做得非常好,他認為每個城市未來都會朝著與綠色環境融合為主軸來發展。

V&A Dundee(蘇格蘭,2018)

隈研吾以蘇格蘭群島壯麗的懸崖中汲取靈感,打造出具有動態感的立面,也將自然的有機感融入建築設計中;建築中央如洞穴般的巨大「孔洞」,連接起人們與建築面向的泰河(River Tay),將都市與自然重新串連起來。隈研吾也在室內大量運用了木頭材質,營造出如自然地形般的溫暖氛圍,期盼這裡成為「城市裡的客廳」。

安徒生博物館(丹麥,2022)

為紀念童話作家安徒生所打造的安徒生博物館,正位於安徒生的出生地——奧登斯(Odense)市中心。而隈研吾設計出一處被大量綠意包圍,同時與周圍社區融為一體、像是公園般的博物館;不同的建築配置與庭園規劃,象徵安徒生筆下的故事,歡迎人們沿著庭園慢慢散步,走進他的童話世界。

古爾本基安現代藝術中心(Centro de Arte Moderna Gulbenkian)(葡萄牙,2024)

這座位於里斯本的新落成現代藝術中心,由隈研吾建築團隊在原有的建築進行增建,其以日本建築中的「緣側」為靈感,並選用葡萄牙的白瓷與木頭為材料,打造一個連結室內與室外的公共廣場,讓人們能在此進行各式活動,使美術館不再是封閉的方盒子,而是能向城市開放的空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於臺博館登場的《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建築特展,與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策劃,探索「台灣第一女性建築師」修澤蘭的生命歷程,透過經典作品如陽明山中山樓、景美女中校園規劃、新店花園新城等,從照片、建築圖、建築模型等各類檔案,重建並認識修澤蘭的建築現場,也看見其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上的特殊性。

修澤蘭:突破時代背景的建築先驅

修澤蘭於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任職期間規劃設計舊板橋車站等相關建築。辭去公職後,在國家建設時期投入全台各項計畫,如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的「中山樓」、景美女中行政大樓與圖書館、台中衛道中學教堂,更在新店山林開創住宅社區「花園新城」,推出之際引發一陣熱議。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陽明山中山樓(圖片來源:台北旅遊網)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新店花園新城(圖片來源:打開台北)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景美女中圖書館(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當時,在男性從業者為大宗的建築界,多數建築師採取理性、方正的現代主義風格,而修澤蘭的作品則偏向復古主義,其設計重視美感與實用兼具,並著重與大自然環境的結合。修澤蘭堅韌、執著的性格,讓她的建築在經過時代的洗禮,至今仍能被看見並啟發當代的建築人。

6大主題展區,縱覽修澤蘭的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涵蓋「初到.出道」、「獨樹一格的校園建築」、「大屯火山群中的傳奇建築」、「新店溪畔的理想家園」、「相遇.相惜」、「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等六大主題,縱覽修澤蘭從求學、臺灣鐵路局時期、與伴侶傅積寬共同創辦「澤群建築師事務所」,再到經手各項校園建築案、完成陽明山「中山樓」、新店「花園新城」等代表建築的歷程。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修澤蘭的建築師事務所曾遭祝融,導致其設計的建築書圖全數損毀,僅能從業主(學校、機關)的契約、檔案等進行資料回溯,也令其所留下的建築遺產格外珍貴。本次展覽呈現修澤蘭如何運用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達到建築的流動性,同時也首次公開展出景美女中原始建築設計圖檔,從其中可見建築師追求建築細節的用心,也透過修澤蘭的作品,帶領觀眾共同回顧臺灣建築的歷史與發展。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

展覽期間|2024/12/03至2025/11/0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樓特展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