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博怎麼逛?跟著姚謙、趙琍兩大藝術行家不藏私推薦名單!

台北當代藝博怎麼逛?跟著姚謙x趙琍的不藏私推薦名單!

2019首度舉辦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後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將於1/17正式登場!

 

來自全球各地共90家頂級畫廊參與,許多國際級一線畫廊更是首度至台灣參展,如高古軒、豪瑟沃斯、里森、佩斯畫廊等。這次不用飛到香港巴塞爾,只要買張藝博門票,在台灣就可欣賞一線畫廊之作品!

 

這次La Vie邀請到資深音樂人暨藏家的姚謙老師與誠品畫廊的執行總監趙琍,不藏私推薦台北當代藝博的亮點!早已認識二十多年的兩位,對談間你來我往、機鋒四射、老交情及對藝術的分享與熱愛不言而喻。為什麼週末不去看電影,要來逛藝博?我們在藝博中可以獲得什麼經驗?挑選藝術作品的秘訣在哪裡?又該如何逛藝博?跟著兩位藝術圈老手,一起逛台北當代藝博。

 

藝博可以讓你逸脫原來的生活,遇見日常難以相遇的作品

Q:想請兩位聊聊印象深刻的藝博會經驗?台北當代藝博又可以提供我們何種體驗?

 

姚:應該是2010或2011年,第一次去巴塞爾時吧!

 

藝博可以讓你脫離原來的生活區域!過往在原來生活中無法接觸、無緣接觸到、不熟悉的作品或藝廊,藉由藝博相遇。

 

就像我當時遇見瑞典藝術家Andreas Eriksson的作品,因為生理因素,他只能住在低電波環境,必須住在森林中。最近他滿有名的,但之前完全不認識這位藝術家,就因藝博相遇,作品打動了我,進而收藏,也是一種緣份。

 

趙:我也是對瑞士巴塞爾藝博印象深刻。2008年第一次去的原因是想帶誠品畫廊參展,後來2009年誠品畫廊就參加瑞士巴塞爾的展覽。

 

當下心中自然有一種朝聖的想法。瑞士巴塞爾藝博的高規格,其實是由歐洲長遠的藝術歷史及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累積而成。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參加時,主辦方對於VIP的分眾層次非常細緻,例如第一個小時進來的是First Choice,你就是第一個選的,之後每個時段的VIP程度也都不同。整體而言,含金量非常高,號稱每4個VIP裡面,一定有一個會下手買藝術品。因此預展時,大部份作品都賣出了,因為我們是展商,所以我們會對於博覽會的主事者如何經營會很在意。

 

不用飛到香港,首度在台灣就可看見國際級畫廊作品!

Q:每年台灣其實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藝博,2019年首度舉辦的台北當代藝博會對兩位來說有何不同?您最期待在台北當代藝博看到或發生什麼?

 

姚:其實我非常相信台北當代藝博總監Magnus Renfrew(任天晉,後簡稱Magnus)的能力與眼光,這次,他把很多至少需飛到香港甚至遠赴全球各地才能接觸到的國際級畫廊帶到台灣。現在我們不用飛到香港,在台灣就可以看到,這是很大的一步。

 

但我也希望這次活動避免掉學術化的姿態。因為許多大畫廊皆以此方式策展、炒作議題,例如找皇家美術館的理事長、董事來包裝博覽會。Magnus是少數幾個不看名字,直接看作品的人。

 

我覺得博覽會不僅只針對藏家,也希望能吸引非藏家一同來看展,我很鼓勵全家帶小孩一起來看台北當代藝博!

 

因為博覽會不是一個比拼名牌的地方,而是真正看藝術的地方,最近台灣很多新的、小的博覽會,培養了越來越多年輕藏家、藝術迷出現。現在我們有一個面向國際的台北當代藝博,週末假日除了看電影、看煙火之外,也可以來看台北當代藝博。因為閱讀藝術的機會,真的不多。

 

趙:對啊,你花750,就可以看見全世界各地共90家畫廊的作品、上萬件藝術作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姚謙x趙琍眼中的鄭君殿:從色線到光線的轉變

Q:這次誠品畫廊選擇在台北當代藝博呈現鄭君殿個展「陌生的花園」?請兩位聊聊如何欣賞、觀察鄭君殿的作品?誠品為何選擇在台北當代藝博推出其個展?

 

趙:台北當代藝博在台灣,所以我覺得誠品回到台灣這主場,有使命推薦台灣藝術家,尤其是第一屆。在我們目前畫廊藝術家的組合裡,我覺得應以40-50歲中生代藝術家為主,因為中生代崛起後,他還能繼續母雞帶小雞,引領後輩,而且是具有活力的。於是我就從中選了自己覺得最棒的鄭君殿。

 

鄭軍殿這兩年狀況非常好,不管是繪畫風格、繪畫實力,都在此時達到非常飽滿的狀態,而且題材也非常好。他最初只畫線條的抽象畫,三四年前轉變為色線畫,但那色線畫中仍有具象;兩年前他把色線隱藏,又開始畫色塊具象。色線畫對他而言,如同嚴格的體操訓練,所以這次個展,他可以透過之前的嚴格訓練,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且游刃有餘。

 

這次他的畫更自由,光線成為畫中的靈魂。從原來優雅、乾淨、較拘謹的色線畫,演變為明亮大器的作品。這時候你就要退得很遠看他的畫,因為邊線都消失了。或許可以暫且說是「屬於鄭君殿自己的具象風格繪畫。」

 

因為博覽會時間短、人流量高、駐足攤位時間短,所以我們選擇以個展呈現。讓觀者重複看到其作品,進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是先決定個展形式、再決定藝術家,目前我們預期表現應該會很好!

 

姚:其實繪畫是我主要收藏,我也看過他很多次展覽,但我們一直沒有重合。這次我倒是有一點感受,雖然畫作表象是台灣自然中的植物,但我這次覺得更多是對於光的描述,是不同面向、不同層次、不同面積上的光的描述,這也是印象派很重要的主題吧! 

 

拋開所有標籤,用心去看,因為「心」不會騙你

Q:剛開始接觸藝術收藏的朋友該怎麼挑選藝術作品?

 

姚:其實收藏是一種冒險,所以參加藝博,就把它當成一種冒險,丟開成見,就只看作品,也不用太看畫廊品牌、作者名!

 

欣賞藝術就像閱讀,你心中渴望什麼,你就會在閱讀中發現吸引你之處,而且你會想帶它回家,與你一起好好生活。這十幾年我逛藝博的經驗,都是對作品有感覺時,才會問作者名、問價錢。

 

我最近買了一幅Studio of Sir Peter Paul Rubens (Siegen 1577-1640 Antwerp) 的畫(後簡稱魯本斯,為17世紀巴洛克代表藝術家,當時魯本斯擁有一個工坊,採生產線方式製作畫作,因此往往會以 Studio of Sir Peter Paul Rubens標註出處),也是因為喜歡就買了,但當時必須很有勇氣,因為這幅畫來源考證其實沒有完成,只有一半。後來,我這幅畫的修復師去東京旅行時,正好遇到魯本斯大展,發現顏料、人物是重複的,我們都很興奮。

 

坦白講,現在劉野的作品還是很打動我,但我買不起啦(哈哈哈),所以我更期待15年前,劉野的經驗會再重現。其實不管是收藏劉野的繪畫、或是賴志盛的裝置,都是一樣的,「哇!你們用藝術品敘說一件我無法用文字描述、只能感應的主題。」

 

例如當初劉野的畫,很容易被歸類為奈良美智的卡漫,但當時我就知道他不僅僅只是可愛、取悅你而已。賴志盛也是,當時他在誠品畫廊的《原寸素描》展中,提出一個看似沒有邊線,只在部分真實空間畫邊線的裝置。好的藝術家,是不停的打破我們的審美,但在打破同時,又讓你心裡服氣,認定這是我心裡想要描述卻又無法描述的事,賴志盛做到了!

 

趙:我覺得藝博會是一場藝術、視覺的盛宴,其實就是用眼睛看,把所有訊息標籤拿掉。當我去看別的畫廊時,我也變成一個收藏者,抱持著雀躍心態,而且我什麼都不要知道,就是用眼睛去看。你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與你的心是相連的,而他是不會騙你的,一定要相信你真心看見的。如果只關注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就太可惜了!

 

我第一次在北京博覽會,遇見一個中南美洲畫廊介紹的女藝術家作品。藝術家在A3紙中央擠壓突起一座高峰,運用小孩子的筆法,在高峰兩側畫了兩個人,其中一人朝著高峰大聲問,你在哪裡啊?另一人的反應卻是茫然。這麼簡單的作品,其實啟發了我,人際間距離隨時都可以形成,也隨時都可以化解,因為只要用力把這張紙扯平,中間的障礙就消除了。

 

後來我在香港巴塞爾,在Galerie Krinzinger攤位遇見Angelika Krinzinger的作品,藝術家到教堂拍攝各種浮雕,再以人工上色呈現,作品可能是優雅的一雙手、可能是傷感的手、可能是充滿希望的手。我就覺得好奇妙,這手沒有五官,但我還是能真切感受到它的情緒。

 

說真的,這些作品是否有市場價值,對我而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次看到這件作品,心裏會有一種躍動;每次回到家,感覺疲累時,一但看到那雙手,會有啪,突然一盞燈打開的感覺,不見得那盞燈非常亮,但它是有效的,撫慰了你。

 

收藏是另一種閱讀,不要把藝術看得很崇高,它其實很生活

Q:對兩位而言,收藏藝術的樂趣是什麼?

 

姚:我從小就很喜歡藝術,收藏對我而言如同閱讀的延伸。我有許多小畫作品,房間床腳也一直會放一些小作品,例如常玉的小畫就陪了我20幾年、莫蘭迪的畫也比較適合放房間。我最常挑戰自己的是,浴室那一張要掛什麼,現在是掛莫里斯.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的一座教堂,前一陣子我掛的是一張大陸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間一張小小的培根肖像,故意做一個三維不標準的紅色空間,我覺得很有趣。

 

因為浴室很長時間是在馬桶上,我會告訴自己在這裡時就不要看手機,專心如廁,對身體比較健康,畫就掛在馬桶側邊,我就專心看著它。

 

趙:受你的薰陶(笑)。

 

姚:對啊,我還有一陣子在那裡掛過常玉的畫。當然我朋友也批評過我,這樣不尊重藝術家,哈哈!

 

趙:我覺得這些藝術品,不要把它奉為殿堂之上,你就把它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其實家裡有原作藝術品,我不是說那種很高貴的,對一個家影響很大,尤其家裡有小孩的。我覺得他從小就可以鍛鍊看到真跡及原創。

 

Q:此次台北當代藝博共規劃四主題展區,兩位最感興趣的展區是哪一區呢?

姚:我自己比較期待找到一些尚未被定義好、具有潛力的藝術家,我想看他們怎麼看世界,也想看非遠東區的人怎麼看世界,拓展閱讀。(編註:此次的新生畫廊計畫、藝術沙龍及部分的個人展藝展區,即可發掘這些尚未被定義好的潛力藝術家)

 

趙:我也是對年輕人的區域很感興趣,因為不可預期,無限的感覺。主要的畫廊部分,我們大概會知道展出的藝術家、帶來哪些作品,面貌是可以預期的。


姚謙x趙琍 台北當代藝博不藏私推薦!

Q:這次推薦的必看畫廊是? 

 

姚:這次我平常熟悉的幾家畫廊也加入了,例如誠品畫廊、亞紀、當代(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滿多收藏的作品都來自他們,我還滿期待這一次看他們怎麼選擇在台北當代呈現他們的作品。

 

另外一個藝廊Esther Schipper,我自己之前在巴塞爾買的藝術家之作品,就是由他們代理。我覺得藝博會就是一個探險吧,因為你不知道世界大到超出你想像,透過藝術,發現不了解之處,去拓展你的眼界;另外我也很期待白立方,因為我有一件在拍賣會收藏的作品就出自於他們,這次台北當代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台灣。

 

趙:我喜歡的台灣畫廊有就在藝廊、安卓、双方藝廊,這幾個畫廊都是台灣小而美的畫廊;國外畫廊,我則推薦里森(Lisson Gallery)及義大利的常青畫廊,這兩個畫廊,是經營最多不可思議的當代藝術大師的畫廊,推薦給大家。

 

Q:此次的藝術沙龍專區,以8,000美金以下作品為主,兩位是否有特別感興趣的藝術家推薦給我們的讀者?

姚:像林亦軒,作品看似塗鴉抽象,但所談的不僅於此;吳美琪,她的攝影重新再定義審美;林彥瑋跟吳美琪有些共通性,吳美琪用攝影再定義繪畫,並呈現X世代、Y世代後的視覺、修圖後的真實世界;林彥瑋則用繪畫重新檢驗攝影。我覺得也只有在攝影、電腦出現後出生的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才有雷達去解讀。我傾向找這種比較年輕、不同觀點的論述,解構我制式思考的藝術家。

 

Info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日期:貴賓預展2019/1/17、公眾開放1/18 - 20
 地點:南港展覽館4樓
 贊助單位:UBS瑞銀集團 
 大會指定酒店:寒舍集團
 看更多藝博會資訊>>https://taipeidangdai.com/


文/彭永翔
 攝影/Cooper Chang
 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誠品畫廊

藝術家鹵貓個展台北登場!以「月醒時分」為主題,感受畫作中的療癒魅力

藝術家鹵貓個展台北登場!以「月醒時分」為主題,感受畫作中的療癒魅力

中國藝術家鹵貓(Oamul)個展即日起至10月27日,在台北Contemporary by U藝廊登場,以「月醒時分Moonrise」為題,並透過3大展區設計,將帶領觀者從午後的黃昏、月升的平靜,再到靜謐的夜晚,一同感受其畫作中的溫柔且療癒的氛圍。

在社群平台上擁有高人氣的藝術家鹵貓,創作中常能看見與大自然的緊密連結,比如其《24節氣》、《Season》等廣受人們喜愛的系列作品,不僅純粹療癒也極具魅力。而除了藝術創作,鹵貓也曾與Louis Vuitton、Chanel、La Mer、SHISEIDO等國際品牌合作,以及為聯合國郵局設計一套以日常教育場景為主題的「Education First」郵票。

1988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的鹵貓(又名Oamul),自小在幽靜的自然環境中長大,這種與自然的緊密聯繫深深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1988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的鹵貓(又名Oamul),自小在幽靜的自然環境中長大,這種與自然的緊密聯繫深深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大麗花與我  Dahlias and Me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藝廊)
鹵貓 Oamul 大麗花與我 Dahlias and Me,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中國藝術家鹵貓個展降臨台北

自2016年開始,鹵貓曾於首爾、廈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過聯展與個展,今年7月,鹵貓更受到MoCA上海當代藝術館邀請,舉行「花與花豹的凝視」個人展覽。而繼去年首度於台北登場的「春天在耳邊的輕聲細語」,今年8月,鹵貓再次來台舉辦全新個展,並由Contemporary by U 藝廊策劃,透過分段式的3大展區,讓人們從黃昏到夜晚,靜下來欣賞鹵貓畫筆下的詩意創作。

鹵貓 Oamul  花束 Bouquet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藝廊)
鹵貓 Oamul 花束 Bouquet,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巴黎公園 Park in Paris  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藝廊)
鹵貓 Oamul 巴黎公園 Park in Paris,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以「月醒時分」為主題

而展覽主題之所以定為「月醒時分」,也與鹵貓早期是位動畫設計師、經常在夜晚創作有關,他也曾提到,夜晚是他最喜歡作畫的時候。此次展覽中,將從帶有溫暖金黃色、模擬了日落時分光影變化的「午後黃昏」區開始,牆上則可見,其以自然筆觸描繪出城市公園的傍晚風景、帶有溫柔姿態的花卉與植物作品;由兩個布幕隔出的「月升時分」區,展出月光倒映在水面的作品,充滿了靜謐氣息,也讓人們沉澱心情;最後營造出夜晚寧靜氛圍的「夜晚沉靜」區,以微弱的燈光,營造出猶如月光灑在大地上的情景,帶領你我更深入鹵貓的藝術世界。

此次展覽由Contemporary by U 畫廊策劃,透過分段式的3大展區,帶大家體驗鹵貓月色下的創作。(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此次展覽由Contemporary by U 畫廊策劃,透過分段式的3大展區,帶大家體驗鹵貓月色下的創作。(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自小被自然包圍的鹵貓對四季變化有深刻的感觸,在此次展覽中展示了許多鹵貓繪畫的花卉和植物作品。(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自小被自然包圍的鹵貓對四季變化有深刻的感觸,在此次展覽中展示了許多鹵貓繪畫的花卉和植物作品。(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窗外的夜 Night Beyond the Window,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窗外的夜 Night Beyond the Window,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綠洲白馬 Oasis Horse,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 Oamul 綠洲白馬 Oasis Horse,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同步販售文創商品

另外,此次展覽也特別販售鹵貓的限量版畫,以及30幾款鹵貓的文創商品,包含:「水仙花」笛型玻璃杯、購物袋、多款手機氣囊支架、貼紙、筆記本、鑰匙圈、茶具組、T-shirt等,有興趣者可於展場或Contemporary by U官方網站購買。

除了限量版畫之外,此次也販售鹵貓的文創商品,如玻璃杯、購物袋、手機支架、貼紙等。(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除了限量版畫之外,此次也販售鹵貓的文創商品,如玻璃杯、購物袋、手機支架、貼紙等。(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除了限量版畫之外,此次也販售鹵貓的文創商品,如玻璃杯、購物袋、手機支架、貼紙等。(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除了限量版畫之外,此次也販售鹵貓的文創商品,如玻璃杯、購物袋、手機支架、貼紙等。(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鹵貓Oamul — 《月醒時分》
展覽期間:2024年8月23日(五)至10月27日(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2號1樓(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票價:150元(門票可折抵 100 元文創商品)

資料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集劇集道具、歷史文物,刻畫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從戰爭題材、劇情到美術,公視歷史劇集《聽海湧》無疑是2024最受好評的臺劇之一。全劇以二戰時期為背景,故事圍繞著被派至東南亞擔任「戰俘監視員」的臺籍三兄弟展開,講述動盪時代下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9月10日起,看《聽海湧》不只能透過螢幕,也不妨走進臺灣歷史博物館「《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特展現場,藉道具、劇情相關文本,了解劇集拍攝幕後;也透過呼應劇情真實歷史背景的臺史博館藏,深入《聽海湧》刻畫的時代。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回家,是「臺灣人」的共同期望

二戰時期,臺灣為日本殖民地,日本政府除了招募臺灣人擔任「志願兵」外,也徵調軍夫、軍屬等協助戰地管理或勞動,《聽海湧》主角新海三兄弟擔任的「戰俘監視員」即是軍屬的一種。戰時被動員赴海外各地戰場的臺灣人,在戰爭結束後迎來了不同的命運,有的被迫加入國軍,捲入國共內戰;有的則是在無人聞問的情況下設法回到臺灣;有的則如戰俘監視員這般,因為被指控虐待戰俘而遭受盟軍的軍事審判、甚至處死。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在烽火連天的時代,他們不只要面對戰爭的血腥與殘酷,掙扎於軍隊命令、人性糾葛之間,更墜入日本皇民化教育、日本戰敗後臺灣主權轉移所造成的身份認同困境。回家,成為這些臺灣人的共同期望。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聽海湧》特展重現劇集內外的真實歷史

臺史博特展「《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以歷史為本,交織劇集場景及真實歷史背景,透過3個單元:「戰爭背景、精神動員與認同」、「戰爭動員:奔赴戰場的臺灣人」、「終戰與審判」,讓觀眾更了解劇中因時長限制而未能完整呈現的歷史背景,並跟隨時代巨輪轉動的軌跡,重新理解、走過《聽海湧》的動盪年代。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戰爭背景、精神動員與認同

《聽海湧》主角新海志遠生於1926年的高雄,公學校畢業,曾在1942年參加皇民奉公會,於1943年從軍擔任軍屬,赴婆羅州俘虜收容所擔任戰俘監視員。大他3歲的哥哥新海榮輝,則是堅定支持日本的臺灣年輕人代表。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二戰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達成戰爭的需求,在精神上動員臺灣人成為「皇民」,除了在臺灣社會全面普及日語,也推動神道教信仰、寺廟整理運動、改日式姓名等措施,試圖激起臺灣人成為日本人的熱情。對於這些政策,不同世代的臺灣人抱持不同想法,如青年世代在學校受到更多皇民化思想,而容易傾向支持戰爭;中老年世代就未必如此。可當時的臺灣青年,無論戰時做了什麼樣的選擇,都深受日本的宣傳影響。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戰爭動員:奔赴戰場的臺灣人

中日戰爭爆發後,日軍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戰場,陸續徵調臺灣人擔任軍夫或通譯、戰俘監視員等軍屬,前往日本占領地協助統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在臺施行「特別志願兵」制度,許多臺灣年輕人也就帶著各種身份奔赴戰場。二戰尾端的1945年,日本終於在臺正式施行徵兵制。不久後戰爭結束,散落各地的臺灣人,由於不同的戰場與身份,而迎來了不同的命運。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聽海湧》新海三兄弟所擔任的戰俘監視員,並非正式的軍人,但仍受軍隊的各種規範。新海志遠等人受命監視戰俘,有的積極認同日本,有的如志遠是為了證明自己跟日本人一樣而從軍,但在與戰俘接觸的過程中,仍保有人性的一面。劇中透過戰俘監視營的生活,巧妙地論述了監視、被監視間的微妙變化。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終戰與審判

1945年8月,二戰結束,《聽海湧》劇中盟軍佔領了主角們所在的戰俘監視營,發現壕溝內的戰俘屠殺事件,戰犯審判隨之啟動。將視線從劇集拉回現實,當時臺灣人遍及了日本於二戰時所占領之處,他們在不同的戰場,迎來了1945年夏末的戰爭結束——如何復員回到臺灣,成為這些海外戰場臺灣人的願望。然而有些人如戰俘監視員,於戰後遭受審判,或被處死、或被刑而無法回家。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此外,戰爭結束後,臺灣由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人從戰前的「日本人」身份轉變為「中國人」,有人熱烈歡迎「祖國」接收,有人則是茫然不知所措,也有不少年輕人一開始對於新政府抱有期待,積極參與社會議題、學習「國語」,然而復員失業等社會問題,加上兩岸相隔50年的文化差異,最終壓垮了許多臺灣人的期待。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公共電視)

同場加映|主視覺定格荒涼海景、Podcast揭秘拍攝幕後

展覽主視覺延伸自《聽海湧》中的重要場景——主角在海邊聽著海浪聲,遙想家鄉。荒涼影像令人聯想,究竟對當時飄落在外的臺灣人來說,海的形狀是回家的道路,或是不再可能返鄉的暗示?「《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將於9月10日開展,不妨到展覽現場探索你的答案。

若想更了解劇集拍攝幕後,也可收聽《5分鐘聽海湧》Podcast,由導演孫介珩、製作人林佳儒等製作團隊成員,不藏私分享角色塑造、場景搭建等精彩細節。

《聽海湧》特展9/10臺史博揭幕!刻畫二戰時臺灣人的掙扎和困境
(圖片來源:臺灣歷史博物館)

《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

展期|2024910日-202568

地點|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41樓大廳(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資料來源|臺灣歷史博物館聽海湧 Three Tears in Borneo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