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應閉上雙眼談戀愛。閉上眼、別看,神奇的事就會發生。」安迪沃荷
在正式進入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展覽前,不妨先將眼睛閉上,捨去一切雜念,將自身全心置入這位向來不吝於與商業扯上邊的藝術家的奇幻國度裡。這位高喊「商業藝術無分野」概念的普普藝術大帝,在他傳奇卻不算長的創作生涯中,通過絹印手法和不段重複的影像,將人物化成視覺商品,舉凡好萊塢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毛澤東、康寶罐頭、可口可樂甚至2元美鈔等,無一不是他創作的素材,「大量複製」(mass productions)成了他最著名的創作招牌,即使在某些人眼中他始終不入流,卻又不得不承認,安迪沃荷確實為藝術開啟了另一扇門。
相隔十年,精選自其1957年到1986年超過百餘件作品的《安迪‧沃荷-普普狂想特展》,再度重回中正紀念堂,藉由四大展區,包含藝術家肖像、名人肖像、雜誌與音樂專輯封面設計和絹版印刷與其他技法,重現安迪沃荷最豐富完整的經典作品。展覽不以時間線性當作順序編排,交錯的作品呈現反而讓我們得以用另一種觀點重新認識這位20世紀的天才藝數家。
如同安迪沃荷最富盛名的名言「人人都有15分鐘出名的機會」,將其放入標榜奇特的新媒體社群年代,一點都不違和,只不過15分鐘縮短成15秒,現在人人都愛的「自拍」(Selfie),在第一個展區「藝術家肖像」中,我們則見著了各式安迪沃荷的姿態模樣。他將藝術家的面孔以回憶的形式自我規格化,如同貼在產品上的標籤,無限制地自我複製並在他的作品中逐漸變得非個人。像是由德國攝影大事漢斯納姆斯(Hans Namuth)所拍攝的肖像照,其自我形象、姿勢與背景角度皆是他所負責。
緊接著登場的「名人肖像」,是安迪沃荷最備受推崇卻也最遭致批評的一環,1960年代期間,沃荷在他知名的「工廠」創作番玩了無數名人肖像畫,其中最為知名的莫屬《瑪麗蓮‧夢露》絹印系列,安迪沃荷不用素描或繪畫的方式畫下瑪麗蓮夢露的臉,選擇使用絹印版畫技法以及重複再置的形式呈現,鮮豔顏色突顯她的五官特徵-耀眼金髮、緋紅翹唇和碧綠眼影,藉浮誇華麗的色調暗喻好萊塢的奢華。而這幅絹印畫作,也成了人們談起普普藝術最聞名的創作之一。
而展間連續十幅的毛澤東絹印肖像同樣搶眼,作品創作於1972年,當時出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初次造訪中國,進而掀起一股中國熱,為此安迪沃荷使用強烈色彩創作了一系列絹印作品,極具複製性的特色也不免讓人想起毛澤東統治時期,那些被大量製造並貼在四處的官方宣導海報。
隨後來到有著鮮黃牆面的「雜誌與音樂專輯封面設計」展區,在這裡參觀者可以見到安迪沃荷繪畫作品外,與流行文化緊密接觸下所碰撞出的火花,像是《地下絲絨與妮可》專輯展品,即是安迪沃荷跨足音樂領域,簽下地下搖滾樂團「絲絨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第一張專輯封面,以單一主題「香蕉」作為專輯封面,入選為當年十大專輯封面設計獎。
專輯封面在全白的背景,放上一根以安迪沃荷風格設計的黃色香蕉,充分反映普普藝術與音樂的結合,這根全世界最有名的香蕉頂端旁寫著,「慢慢地剝開看看」,暗指香蕉其實是貼在封面的貼紙,撕開後就看到一根剝了皮的、迷幻的粉紅色香蕉,性暗示滿滿。除了這張讓人害羞的專輯封面外,安迪沃荷也為黛安娜羅絲、滾石樂團等巨星設計封面。
而在雜誌區,由他與英國新聞編輯John Wilcock於1969年一手建立起的前衛美學雜誌《Interview》,以及權威雜誌《TIME》等名人封面照也於此區展出。有趣的是,安迪沃荷過往曾癡癡著迷的楚門卡波堤(Truman Garcia Capote)登上《Interview》的封面也同樣於展中亮相。另外,本區也特別打造出安迪沃荷著名的裝置藝術作品《Silver Clouds》,用無數個銀色枕頭妝點展間。
最後穿梭一道印著錢、安迪沃荷、瑪麗蓮夢露、太空水果等字樣的走廊後,登場的為「絹版印刷與其他技法」展區,從1960年代便迷戀上絹印技術的安迪沃荷,創作靈感包羅萬象,從人物到水果,甚至美國紙鈔應有盡有。
《美金符號》是安迪沃荷最極致的招牌作品,標誌金錢、藝術以及他自己,他不認為商業跟藝術會產生衝突,「在嬉皮時代大家把工作跟錢視為是不好的,但其實這兩個都是藝術,且能賺錢的商業活動,是最棒的藝術。」,他毫不避諱努力做到這點,「好的藝術就是會賺大錢的藝術」,一生創作不僅發揮普普藝術的複製精神,更將藝術品變成印鈔機,也讓自己成為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廣告藝術家。
Info|安迪‧沃荷-普普狂想特展
展覽時間:2019年01月09日(週三)至2019年04月14日(週日) (除夕及初一休館)
開放時間:平日10:00-18:00 / 假日09:00-18:00 (17:30停止售票與入場)
Text:Ian Liu
via 時藝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