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浪潮電影教母-安妮華達(Agnes Varda)
身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唯一女性導演,始終頂著標誌性蘑菇頭的安妮華達(Agnes Varda),既是導演、詩人、裝置藝術家,也是名女權運動者。半個世紀以前,她靠著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獨特敘事結構及低成本的製片方式,被視為法國新浪潮的先聲。
儘管她笑稱自己在25歲前看過的電影不超過20部,在紀錄片《沙灘上的安妮》(The Beaches of Agnes)中更直率揭露「以為圖片配上文字就成了電影。」,然而這位半路出家的新浪潮導演正是因為不侷限於過往電影的框架,加上憑藉著對拍片的狂熱與旺盛創作力,成了當代影壇最重要的導演之一。
1961年上映的《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Cléo de 5 à 7)是安妮華達最廣為稱道的作品,以一種幾近真實的日常報導方式,帶領著觀眾跟隨因為害怕罹患癌症而穿梭於巴黎街頭的女主角克萊歐身影,看見這位自戀卻對未來有所迷茫的新女性,是如何重新發現自己與發現世界的過程;而在這部叨絮的法式新浪潮小品中,也能窺見另一位法國電影大導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的客串身影。
創作生涯中締造過不少經典的安妮華達,其作品向來蘊含著一股對生命的熱情與關注,有時則帶著實驗的傾向,柔和、瀟灑、大膽又具探索的特質。她是一位不斷向外開拓的藝術工作者,不斷吸納她所遇到的人事物,將其融匯成一種新的可能性。其電影裡經常出現的風景名信片、牆上的複製畫與照片、街頭壁畫、雕像、圖像式的場景、電視節目片段,報導攝影出身的她,對人物臉部的表情尤其偏好。由於作品大多以女性為主敘事,也讓安妮華達被普遍認為是一位女權主義導演,但她自己並不強調這一身份,她說:「我做的所有事、照片、電影,還是我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做,而不以男人為準則。」。
談起華達一生最心愛的伴侶,同為導演的丈夫傑克德米(Jacques Demy,曾執導過《秋水伊人》),無疑是法國影史上最知名的導演夫妻檔,兩人鶼鰈情深,在1990年德米病逝後,華達也拍了宛如一部動人情書的作品《南特傑克》(Jacquot De Nantes),溫柔凝視丈夫的童年,細數那些她不曾參與的成長經歷。 而在今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中,觀眾們也能見到這位帶又銳利眼光卻又風趣的教母級導演,在鏡頭前訴說著想念丈夫的思念心情,發自肺腑之心的告白令人動容。
▶開著攝影車捕捉法國鄉村「有故事」巨型人像照!《最酷的旅伴》法國名導安妮華達揪藝術家JR打造行動美術館
今年迎來人生九十歲大壽的安妮華達,這位法國新浪潮教母,其對電影事業與領域的熱情不因年紀漸長而冷卻,身為坎城影展71年來唯二獲頒金棕櫚獎殊榮肯定的她,在今年影展期間,也聯袂本屆影展競賽主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蕾雅瑟杜(Lea Seydoux)、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等82位女性影人步上紅毯,齊聲抗議坎城影展長期忽略女性導演作品的情況,「女性在世界上並不是少數,但是我們所在的電影業目前的狀況卻不是這樣。作為女性,我們面臨著自己獨特的挑戰,但今天一起站在這裡,象徵著我們對進步的決心和承諾,我們團結一致聲援所有行業的女性。」,盼望用鏗鏘有力的聲響與實際行動,徹底改變電影界一直以來的潛規則,當然,除了電影界存在此現象外,他們也訴求能開枝散葉深入各行各業中,企圖追尋男女性別平等。
2019/03/29更新 安妮華達辭世
作為法國「新浪潮之母」安妮華達,29日因乳癌在家中離世,享壽90歲。而她生前執導的自傳影集《Varda by Agnes》上月也在德國柏林首映,此部片將成為她的最後遺作。
圖片來源:牽猴子影業、佳映娛樂、雲門文獻堂、海鵬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