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以下簡稱台北當代 ),受到國際藝術圈高度注目,全球各地共90家頂級畫廊參與,其中不乏國際一線藝廊,展現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展覽。策劃這場國際級藝術博覽會、廣邀各界藝術畫廊參展的主策展人,正是曾經主導Art Basel與ART HK,成功將香港這個曾被譏笑為文化沙漠的城市變身為亞洲藝術重要據點的核心人物——任天晉Magnus Renfrew。過往戰績風光,這回任天晉又即將在台北引發什麼樣的議題與革命?此次任天晉找到了近年專注於企業識別與傳統產業轉型的品牌設計公司Five Metal Shop合作,邀請其設計2019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CIS企業識別設計。
堅持與台灣設計師合作,接軌台北與國際
「不是單純空降藝廊到台北,我期待看到這個城市的深入參與。」策展人任天晉在第一次跟Five Metal Shop負責人陳靖雯在香港見面的時候,熱切地開頭如此說道。「台北當代將會是一個不同以往、絕對創新的藝術博覽會,而與台灣的設計師們合作,讓識別本質從台灣出生,也是我非常想做到的。」任天晉補充。他的願景,除了貫徹至台北當代評審顧問團、藝廊選擇與觀點討論議題的設定外,更想從「台北」這項主題中,發展這場展覽的代表標識。而這也成為Five Metal Shop發想識別概念的起點。
既混亂又真實,台北從過去到未來處處充滿可能性
在確認以「台北」做為識別概念的想法後,團隊開始討論所有與台北有關的基本概念。從過去、現在延續到未來的城市意象,加入台北既混亂又真實的情緊,以及這次頂尖藝廊的參展、台北的藝術與生活、嶄新科技等……,綜合所有關於台北的觀點討論,等同是任天晉於專案初期規劃討論中,最讓眾人興奮的展覽重點。然而討論歸討論。如何透過向量線條,誠實表現台北的活力、現在與未來性,同時又呼應台北當代的展覽主軸?這難題成為Five Metal Shop在發想設計時的最大挑戰。
這次展會的CIS以亮眼的橘藍色設計,搶眼的方塊排列搭襯白底,讓人無法忽視。究竟Five Metal Shop是如何跳脫一般藝術展覽識別的設計邏輯,提出既台北也當代又誠實面向國際藝術市場的識別概念?設計中不規則色塊構成的量體,是爬上高處俯瞰環山圍繞的台北盆地中錯落的鐵皮自建、頂樓加蓋甚至鴿子屋的視覺印象,這也經常是國際旅客在飛機甫降或中山高速公路進入台北的第一印象……。
這些混雜的違建體、既原始又模糊的台北色彩,該被隱藏起來嗎?Five Metal Shop團隊深刻討論後,決定不把這個城市印象害羞地隱藏,而是大膽轉換成像素組合,利用幾何向量構築出看似雜亂卻相容並蓄的視覺系統,與台北當代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多元性博覽會定位相互呼應。「藝術是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台北當代的識別設計對最當代的真實台北混亂的一塊,提出最當下的討論」設計師郭一樵總結當初設計概念的初衷。
從CIS識別看見台北當代的無限可能
從前期規劃到後期宣傳,如今台北當代即將開展。當「台北」成為主軸,當代變成了Dangdai,台北當代所關注的議題從大師精粹到藝術新星、從考古橫跨到科技藝術討論,不僅藝術涵養廣泛、亦讓台北更接近國際。而Five Metal Shop所設計的識別概念,除了呼應博覽會多變的主軸外,同時更考量未來展覽應用媒材的多樣性,經過無數排列組合嘗試,使用符碼般的塊體結構,讓品牌識別留有色彩變化與延伸可能,讓主辦單位在未來亦能以此為基礎與不同的設計師在不同年度合作,利用色彩組合延伸至各式平面、立體製作物、電子屏幕介面等的規劃,展現一只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活動識別,以對應台北當代這場同樣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全新觀點藝術展會。
Text / Zoe Chen
via / Five Metal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