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運用光作為創作媒材,你會如何構思?擁有藝術和建築背景的藝術家莊志維,透過雷射光建構浮在空中的大型雕塑,也運用光影打造自我療癒的裝置創作。光在他的手裡,成了最輕盈卻也最有力量的創作媒材。
一束一束的雷射光,在黑夜裡構成神祕的虛擬結構,這是藝術家莊志維近期引人注目的作品《裝置微光計畫:台中車站 1908》。然而,他的作品不限於探討空間與光線的關係,還有運用機械、植物等媒材創作,傳遞他對生命、時間和族群等主題的所思所感。在他的創作歷程中,「光」與「裝置」兩大元素,揉合為探討生命主題的內在系統和空間關係的外在系統,它們像是兩條活躍的軸線,或隱或顯地出現在莊志維的每個創作中。
用光做起空間雕塑
剛完成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植物學– 東亞當代藝術展》展覽開幕的莊志維,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回到故鄉台中,完成了三件在火車站、高鐵和花博的現地創作裝置。談到從大學時期就愛上光這項媒材,莊志維認為光在視覺上能給人最直接的訊息,而當光亮起的時候,也有牽引情緒和感受的作用。「就像廚師做了一道菜,當他加入關鍵的調味料時,菜色也開始產生不同的變化。」莊志維說。
在他的光創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在空間中投射雷射光的《裝置微光計畫》系列。對莊志維而言,雷射光是一種可以隨空間條件被擴張的創作元素,「因此在不同場域或空間條件裡,可以融合景觀和歷史背景,打造出不一樣的作品。」以近期在台中舊火車站完成的《裝置微光計畫:台中車站1908》為例,創作靈感來自1908 年,是南北兩端鐵路在中部接軌的重要年份。莊志維在月台上順著鐵軌方向,投射了數道雷射光,夜晚時分,鐵軌上這些向四方飛去的光束就像是火車快速行駛的狀態,具有十足的動態感,而結合現代科技和舊火車站空間的創作方式,也讓這件作品充滿新舊交織的衝突視覺。另一項與勤美學合作的《雨天沐》,則是莊志維創作至今最大型的雷射光裝置。這個現地創作作品,位在苗栗不受光害影響的山谷裡,從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雷射光,形塑出像是懸浮在草原之上的綠色穹頂。當夜晚天空下起雨時,這些雷射光會因為雨滴,形成朦朧且一絲一絲的畫面,別具詩意。
除了雷射光創作,莊志維也運用LED燈條,在城市裡打造出有趣的圓形「洋流」裝置。例如去年在勤美術館展出的《微光島嶼》、《森林裡的洋流》,創作靈感便來自於自然,「在空間的配置上,我想像這是一個人穿過洋流尋找島嶼的過程。」相較於過去在視覺上運用強烈的光束建構地景裝置,這些作品則因為繽紛的光暈,為夜晚的城市空間帶來更溫馨且愉悅的氛圍。而《森林裡的洋流》在今年也展出於新竹護城河裡,是莊志維首度放置於水中的作品。他使用白色的LED 燈條,讓光線投射在水面上,夜晚時,可以看到光因水的流動、陣陣漣漪,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在莊志維的光束或光圈作品中,因現地創作讓光形成有機的變化,不僅展現莊志維對環境的深刻觀察,也讓人們再次看到環境的不同面貌。
讓感性凝結成光的裝置
不論是以雷射光裝置打造大型空間作品,還是運用LED 燈光勾勒城市裡的自然地景,莊志維都將光放在視覺的最前線,讓觀者能直接感受到他建構的空間樣貌。然而有光必有影,莊志維另一個重要的創作軸線,便是運用影子比喻生命的起落。
今年受邀至釜山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轉生樹》,是莊志維創作歷程中最重要的作品。這項裝置的創作概念,源自於就學時期目睹陌生生命在眼前消逝,於是他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並用創作展開自我療癒的過程。釜山《轉生樹》的原型,來自2015 年的同名作品。在盛開著花朵的植物上安置許多細線,並藉由動力機械裝置牽引植物的枝葉。隨著時間流逝,花將慢慢凋零,最後植物的枝幹會因為光線投射在空間中,成為巨大的影子。「在這個創作中,我想拉出兩個時間點,一個是美麗,一個是殘忍。從美麗過渡到殘忍,會有個緩慢的過程,象徵著生命的運轉。」莊志維說。
除了探討生命,莊志維也運用光創作,企圖喚醒人們反思族群議題。例如去年在台北當代美術館門口廣場展出的《黑暗中的彩虹》,邀請民眾在8 個塗上黑色漆料的箱子上,刻出想要訴說的文字或圖案,藉以開啟同志平權議題的互動對話。到了夜晚,箱內的LED 燈條會在刻痕中透出彩虹光芒,象徵同志因壓迫而產生的傷痕,以及仍然勇敢面對逆勢的正向力量。「創作這件作品時,我思考如何在一個開放式環境裡,製造出封閉的空間,而8個箱子的存在就像是紀念碑,記錄著邁向平權的歷史時刻。」莊志維說。
在他的創作歷程中,除了有構築外在空間的創作能量,也有傳達內在省思的裝置作品。這些由理性與感性交融而出的精彩創作,恰如光和影的關係,同時展現了莊志維的細膩與張力。
莊志維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和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擅長運用光和空間探討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2014年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 創作駐村,並曾受邀參加台灣美術雙年展、韓國平昌雙年展,以及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東亞當代藝術展等。過去也曾與勤美術館、勤美學、沛納海(Panerai)、賓士(Mercedes-Benz)、CN Flower 等品牌合作發表藝術作品。
文/陳岱華
圖片提供/莊志維、台北當代藝術館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9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