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是全球重要的設計盛會,2019年一月展會將攜手中國領先的建築、室內設計與家居產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方DesignChain,把新銳設計師獎的觸角向東拓展,前往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設計圈,發掘未來的設計之星。作為提供全球年輕設計師嶄露光芒的領先平臺,獲選為M&O新銳設計師獎,使他們有機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人士展示他們的才華與作品。
繼新銳設計師英國、義大利與黎巴嫩獎引起的熱烈回響後,新銳設計師中國獎將於2019年1月18日至22日在巴黎北維勒班特展覽中心(Paris Nord Villepinte)登場。本次選擇聚焦於中國年輕設計師,就是中國設計產業快速崛起的最好證明,也表現出MAISON&OBJET企圖鞏固在全球設計進步與發展的領先地位。
新的定位
活躍發展的設計現況反映出中國正試圖成為設計、創意與創新產業中的一員。現今中國生活的快速轉變與設計產業的迅速發展,都證明了社會的成長與進步。十年的變革正刻畫出新中式美學,越來越高的專業素養,以及重新對良好工藝、創新、品質的要求,都影響設計師對自身的審視,也同樣改變中國自己與全世界看待中國設計作品的角度。
很明顯,有才華的中國年輕人正努力塑造出新的身份。有些人的靈感來自於深入思考中國文化,其他人則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但他們都全心投入探索著新的設計思維。反復來回於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創造出富有趣味的文化大融爐,在中國,幾乎每天都有新的設計師或設計工作室出現。新銳設計師獎評審委員Luca Nichetto說「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中國設計師尋找的是身份定位,而不是只有西方外觀的設計,還要融入中國千年歷史的工藝遺產與傳統。有很多例子都顯示他們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我很好奇他們接下來的演變。」
雖然不乏創造力,但中國的設計仍在努力當中。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是,要讓國家以產業供應鏈角色享譽全球的同時,為年輕設計一代找到新的機會。這與中國設計師逐漸意識到社會環境有著密切關係,更多人開始考慮到他的創作會如何影響世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中國的設計愛好者也在不斷改變。對國際生活美學與風格持有開放態度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能夠接受以設計來擁抱自身的文化認同,這對設計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個積極的消息。
「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中國設計師尋找的是身分定位,而不是只有西方外觀的設計。」
MAISON&OBJET與DesignChain邀請6位來自相關領域,並對中國當代設計產業非常瞭解且有所貢獻的專家,擔任今年新銳設計師獎的評審委員,分別是對中國設計產業有深度見解的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主席劉珝;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公司之一的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前總建築師邢同和。
著名雕塑藝術家瞿廣慈,稀奇藝術的品牌創始人及藝術總監,以限量的手工雕塑聞名,將他的創意與敏銳的商業嗅覺帶進評審委員會裡;具有全球設計與商業應用豐富經驗的倫敦照明與傢俱設計師Tom Dixon,活躍在全球與中國市場的義大利工業設計師Luca Nichetto。還有,來自上海如恩設計研究工作室(Neri&Hu)的郭錫恩(Lyndon Neri)和胡如珊(Rossana Hu),他們擅長跨領域建築與設計應用,並從目前中國對於現代與傳統的思辨中提出看法。
今年的評選過程,由評審委員挑選五位新銳設計師,一位則經由品牌報名參加。周宸宸(Frank Chou)、陳福榮、蔡烈超(Mario Tsai)、楊泓捷、李希米與陳星宇(Sing Chan)被視為目前中國年輕設計師中最閃耀的新星們。
這六位年輕設計師展現了才華和創造力,賦予設計作品創新的活力。有幾位的創作傾向以中國為核心,其他幾位則吸收在海外求學或工作中受到的多元文化影響;然而他們都有著要為中國創造出全新設計語彙的抱負。由評審委員之一, 來自如恩設計研究工作室( Neri&Hu)的郭錫恩(Lyndon Neri)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以及對自身文化表達的需求,我們看到有許多設計師,為了文化與身份認同,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他們的風格可能有所不同,但明確的是:這六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正在建立出新標準,並同時在創意與商業需求間取得平衡。「中國多年來都是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領導者,然而現在對中國與全球設計師來說,中國正迅速成為提供眾多機會的溫床。」Luca Nichetto表示「中國設計師意識到他們身處於發展成熟的製造環境,也正充分利用著這項優勢。」
周宸宸 FRANK CHOU
「我的創作理念與靈感,源自于對東方現代和未來生活的深層考量。」
周宸宸出生于傳統與當代迅速交替的北京,親眼見證了家鄉過去十幾年的巨大變化。從北京林業大學畢業後的幾年裡,他往返於中國與歐洲,積累了大量的國際行業經驗,於2012年成立了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獨立產品設計工作室 — Frank Chou Design Studio。他擅長捕捉材料與事物的本質,創造優雅且具有時間感的作品,努力尋找屬於中國現代且與世界同步的設計表達方式。此外,周宸宸以設計師與戰略合作夥伴的身份與許多國際品牌合作,多次受邀參加國際設計展覽、論壇等活動,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度關注。
他的最新系列作品將其設計思維更完整的描繪出來。這款簡約舒適的Middle椅,靈感源自中國傳統竹椅;Combo沙發提取了手工軟包工藝最具代表性的技藝,用模組化的現代設計手法重塑「經典」,滾邊、繃扣、捏邊等每種工藝背後都承載著不同時代背景下材料技術的革新、審美思潮的興起;充滿幾何元素的Stack桌,其斑駁的黃銅飾面,同時結合了建築與藝術的美感。
陳福榮 CHEN FURONG
「理想的設計是揉和了功能、形式、審美、與用戶體驗。」
陳福榮,2014年創立設計品牌WUU,致力於研發適合當下使用方式與體驗的傢俱日用品。2015年獲《安邸AD》「最佳中國設計新星」。2017年作品「T系列燈具」獲「IDEAT FUTURE AWARD理想家未來大獎」。作品及專案受邀于米蘭設計周等各大展覽。
WUU的產品涵蓋日用品、燈具與傢俱三個板塊。燈具部分包括榮獲IDEAT Future Award最佳照明產品的T系列燈具,與充滿詩意與張力的STARGAZER行星系列燈具。日用家居產品除了了以水泥、銅材質為主的容器與文具系列之外, 還有靈感來自意大利畫家George Morandi的精美全鋁花器系列。2018年WUU開始進入傢俱領域,除了已經推出的AXIS邊桌、Blueprint藍圖桌等單品之外,更多傢俱產品也即將問世。
蔡烈超 MARIO TSAI
「用最少,造更好」
產品設計師蔡烈超在設計過程中一直秉持著「用更少,造更好」的節制化設計原則,以此實現溫潤的極簡主義的美學狀態。在北京林業大學就讀時主修傢俱設計與製造,2011畢業後在北京的一家大型傢俱廠作為設計師工作兩年,之後半年窮游的歷程讓他希望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2013年搬到杭州後與弟弟合夥開了一家有意思的商店,並于來年成立蔡烈超工作室,這也是他好奇心不斷驅使的成果。目前蔡烈超的客戶來自中國、義大利、丹麥及挪威,包括由愛馬仕集團在中國成立的品牌「上下」、中國傢俱品牌「造作」以及丹麥設計品牌「Ferm living」。2015年至今在全球各大設計展如米蘭、倫敦、上海與斯德哥爾摩等都能看見他的作品的身影。
專注於可持續化的研究型設計方式,蔡烈超將材料潛在屬性的研究和新的應用方式的探索作為主要的研究目標,以更少的材料和程式來達到溫潤的極簡主義的美學狀態。他的小豬邊桌設計出發點源於材料市場發現的帶有儲物功能的粗鋁管,加上四條腿和桌面,一個形似小豬的儲物邊幾就誕生了。多功能的雙半圓鏡不僅僅以鏡子和裝飾功能存在,鏡片後面的網格和線條分別可以收納小物件和傘,光線透過網格形成的光影美麗迷人。
楊泓捷 HONGJIE YANG
「我的許多創作都在尋找一種人和自然之間高度共生的美學觀點。」
楊泓捷在中國出生成長,之後在美國和荷蘭學習設計,並于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取得情景化設計(Contextual Design)碩士學位。過去12年以來在海外生活,於2015年在荷蘭創建自己的工作室,並定居於荷蘭。他憑藉強而有力的作品來探索自然與文化、原生與後天人造間的差異。過去幾年,他的作品在多國設計周, 藝廊及其博物館展出。( 如荷蘭的Dutch Invertuals, 米蘭知名藝廊Rossana Orlandi,的設計展如巴塞爾和邁阿密的Design Miami , 紐約的The Salon Art + Design等)
楊泓捷的創作充滿概念性。很多作品遠觀看似自然形成,但是近距離觀察後能夠看到人造科技在這些作品形成中留下的痕跡。石頭一樣的機理逐漸向刀鋒的一般的面和線蛻化。這種複雜且細緻的變化讓他的作品渾然一體且充滿了神秘, 他們就像來自地外遠古文明的遺跡。這些物品描繪了一種渴望的人和自然合一共生的關係。
李希米 XIMI LI
「我在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經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感受,以及我的想像力都對我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工作室位於上海的李希米擁有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士與米蘭理工大學傢俱設計碩士學位。在意大利,他曾與位居業界領導地位的設計大師Andrea Branzi和Luca Trazzi共事;返回上海後加入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擔任了六年的如恩製作首席設計師,並於2016年成立李希米設計工作室和傢俱品牌URBANCRAFT。李希米致力於全球文化的融合,追求品質和精湛工藝,創造出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經典作品。
URBANCRAFT的產品系列包括獲獎無數、以不鏽鋼、皮革和橡木製成的嫁妝梳粧檯,其靈感源於中國傳統首飾盒;不銹鋼與胡桃木製成的圓系列則簡約而優雅;以及由水磨石、玻璃及大理石組合,緊密結合而成的3件式電視櫃/咖啡桌系列。
陳星宇 SING CHAN
「設計的目的是發現存在於人類社會上的重要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
本土創造(BENTU) 是一個極具實驗性、探索性,無界限、跨界的獨立設計品牌,關注中國當代社會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問題,以設計為基本手段,通過用一系列的實驗探索更多的可能,讓不同的材質回歸它的本質,還原它的獨特肌理,製造成符合我們日常生活需求的產品。設計團隊以許剛、陳星宇、彭增、陳維康、曹浩昌等一群年輕人為核心力量,創立以來贏得IF、紅點等眾多國際獎項。
本土創造水磨石系列,骨料源自雲浮——世界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之一。依託傳統石材產業的龐大采量和低廉造價,水磨石一度獲得快速發展,成為細分產業。細碎斑斕的花紋作為本土化的一種特徵,不僅是對中國八九十年代日常的樸素描述,還見證著在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發展衝擊下的今天,陳舊的石材生產系統乃至當中每個個體的掙扎求存。本土創造嘗試回歸水磨石在中國最原始、最深刻的形態,以現代設計思維重新定義水磨石工藝,進行量產化升級,生產出符合大眾日常生活美學的產品,這種嘗試是否又能為陳舊的石材產業鏈帶來一些創新與活力?
via MAISON&OB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