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黑白隔閡!《幸福綠皮書》重現美國黑人鋼琴家唐薛利與白人保鑣東尼真摯友誼

《幸福綠皮書》重現美國黑人鋼琴家唐薛利與白人保鑣東尼真摯友誼

「光有才華還不夠,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

 

「我希望你知道,我一直對你沒有偏見。」這是電影《關鍵少數》裡白人女主管對著黑人下屬所說的話,看似平和溫順,然而背後卻隱藏著根深蒂固,一時難改的歧視情結,如此場面橋段在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的傳記電影《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中則更加被放大。美國向來被視為民族大熔爐,然而卻長期有著種族歧視問題,特別是白人與黑人間的關係多處於緊張狀態,而若回溯至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那股瀰漫在整個社會的不平等與歧視氣息,更是你我無法想像的局面。

 

《幸福綠皮書》即以1960年代、當時黑白分化還極為鮮明的美國社會為背景,真實取材自一位舉止彬彬有禮、才華洋溢的黑人鋼琴家唐薛利(Don Shirley),遇上打嘴砲功夫了得,並有著種族歧的義裔美籍保鑣「大嘴東尼」的趣味卻動人故事為主軸。架構如同常見的公路電影,隨著旅程一路向前邁進,雙方間的芥蒂和隔閡也因為朝夕相處下,產生巧妙化學作用,進而成為莫逆之交。當然,過程中總得有些催化劑來加溫,只不過不是什麼讓人暖心的魔法藥方,而是令人驚嘆的種族歧視問題。

 

反轉過往白人雇主與黑人僕役角色,《幸福綠皮書》故事描述非裔美籍鋼琴家唐薛利為前往保守的美國南方巡演,而委託東尼出任兩個月的保鑣,除了擔任司機外,更得在必要時候能進行「危機處理」。畢竟黑人前往當時極端保守的南方城市,就有如羊入虎口般,等著遭受一連串無情的歧視。當然,電影中也並非一味聚焦於白人歧視黑人這一層面,神情總帶著寂寞之意的唐薛利,儘管身懷巨額財富,甚至能穿梭在上流社會中,但如同他那段令人心酸的自白,當他表演下台後,白人賓客依舊視他為低賤的黑人族群,「如果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那我究竟算什麼?」淒涼卻又殘酷的心境,隨著劇情發展極具感染力,也讓人領會到無形歧視的傷害有多大。

 

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來過,人生會更豁達快樂。

相較於唐的優雅與哀愁,講話粗俗又愛誇大其辭,卻待人真誠的東尼,則讓唐的世界漸漸有了溫暖,原本對黑人有著刻板印象(吃炸機)與歧視的他,當他看見唐所遇到的種種不公待遇,這才發現那份無以復加的難堪與無奈,加諸在另一個人身上是有多痛苦,而他手中拿著那本標榜對黑人友善的「綠皮書」(註1),在他眼裡也看來格外諷刺。

 

「世上有太多寂寞之人,是因為不敢踏出第一步」原先對不公不善對待顯得自適,甚至有些麻痺的唐,在這趟公路旅行後,因為東尼的熱情加上維護自身的尊嚴,他踏出了反抗的第一步,也打破了自身與東尼之間的藩籬圍牆。

 

 

神還原真實人物

至於這兩位真實人物角色由誰來詮釋最好,導演彼德法拉利(Peter Farrelly)找來了曾經二度叩關奧斯卡影帝的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與奧斯卡男配角得主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分別出演東尼與唐薛利。

 

一改《魔戒》中帥氣的亞拉岡形象,維果莫天森為了演出在紐約街頭求生存的「大嘴東尼」,不惜增重20公斤來詮釋本尊,問到他增重的訣竅,他笑著說:『要記得「二不」,不要對甜食說不,也不要對宵夜說不。』除此之外,維果莫天森也在答應演出後,對這個人物做了深度的研究,他說:『東尼其實是面惡心善的,乍看之下很粗俗暴力,那是因為他身為保鑣,必須讓人不敢招惹,但其實他非常正派又重承諾,某方面來說,也是位真正的紳士。』關於「大嘴東尼」,大到講話的口音小至抽菸的姿勢,維果均悉心揣摩,高還原度就連身為編劇的東尼之子都說「他根本就是我爸」。

 

 

被看好有望二度拿下奧斯卡獎座的馬赫夏拉阿里,談及電影中唐薛利那份渴望被認同卻又被隔絕在外的心境,「透過理解,彼此信任,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溫暖!」,他表示唐薛利不只為膚色掙扎,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得到認同」而困擾,「小時候,我也曾經因為「渴望得到認同」,刻意以一些表面的裝扮來試圖影響別人對我的觀感,但長大後,才發現其實要別人認同你,你必須要先認同自己,對別人才會有同理心,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都是從理解與關心對方開始,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說的故事。」。

 

 

「我沒有見過像唐薛利這樣的人,他遵循著令他遭受屈辱對待的規則,接受著上流社會白人瞬間即逝的讚許,但卻能秉持著對自身的尊重而最終贏得他人的尊敬,能詮釋這位人物,是我畢生的榮幸。」他甚至認為,對比現在充滿暴戾的社會,就像電影中的那一句台詞「訴諸暴力是絕對贏不了的,只有尊嚴能夠戰勝一切。」。

 

 

註1:《綠皮書》指的是1936至1967年間,美國政府每年印製的「黑人旅遊手冊」,裡頭提供專位黑人服務之友善餐廳、旅館資訊。而電影中兩人在雨中誤闖的「日落鎮」(Sundown Town),則是郊區小鎮明訂禁止黑人在日落後在外遊蕩的政策,儘管名義上打著友善政策,但實際上卻是變相的合法種族歧視。

 

Text:Ian Liu

via Catchpla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