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名廚逛台北濱江市場!米其林主廚江振誠、Lionel Beccat的傳統菜市場採買散策

跟著名廚逛台北濱江市場!米其林主廚江振誠、Lionel Beccat的傳統菜市場採買散策

中午的餐宴到來前,江振誠帶著東京銀座米其林二星餐廳ESqUISSE的主廚Lionel Beccat前往濱江果菜市場,據說江振誠平日的早上經常在這裡度過,趁ESqUISSE正值重新整修之際,他特地邀請了曾於法國Maison Troisgros一同共事的師兄Lionel來台灣客座,除了重現廚房內熟悉的合作往事,帶著他直接深入當地菜市場感受在地真實模樣,也算是堆疊做菜靈感。

 

濱江市場於1985年成立,三十多年來所建立的完整供應、承銷與拍賣制度,讓這裡成為許多料理人採買的主要市場,一眼望去,魚肉蔬果俱全的市場中,擺設與整潔度非常具水準,店主解說食材的專業能力也非常優秀,這幾年已成為港、日觀光客喜愛走逛的地點。江振誠帶著Lionel落腳的第一攤就是「日新水果行」,各種在地、進口水果於台前展示,他們專注地看著草莓,光是討論草莓的呈色、品種與香氣就研究了許久,RAW的主廚黃以倫(Alain Huang)也加入了採買行列,三人不時用法文夾雜英文,總算是帶走了幾盒。

 

接著來到了番茄專賣店「蔡明旭」,這裡販售各種入菜或是即食的大小番茄,主廚們似乎都有個有趣的小習慣,無論什麼食材,拿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到鼻前聞個許久」,究竟聞出了什麼箇中奧妙?江振誠現場來段小教學,「番茄的蒂頭如果看起來飽滿有元氣,這顆番茄就是新鮮的;如果是萎縮的狀態,就沒那麼優質」,一口吃下番茄再揉捻蒂頭聞一聞,從蒂頭的青草味也能略知食材的狀態。相較於內行人的鑽研,更引起外行人注意的,反倒是店家豪邁的手寫字「非常甜又便宜」、「嘸甜免﹩」、「怕甜勿靠」讓攤邊充滿活力,非常有意思。

 

 

番茄攤位旁的山藥,以斷面展示,從裏頭的含水量、飽滿度便能得知山藥的狀態、品種,如柴火般堆砌著,有台灣與日本種,這也引起了於日本居住13年的Lionel注視,接著前往香草與生菜的攤位「李建隆」,與「葉大鵬」蔬菜攤,黃以倫拿起了猴頭菇向Lionel介紹,江振誠則是先向老朋友般的店主敘敘舊,「李建隆」有非常齊全的西菜食材,像是紅甜菜苗這類在高級超市才能找到的生菜,這裡應有盡有。而被詹宏志先生視為家宴「彈藥庫」的「葉大鵬」,店主也親切地讓大家嚐嚐加拿大來的黃皮番茄。

 

 

出了果菜區,轉個彎走入水產區,碩大的荷葉上鋪著各式海鮮,整齊的模樣就如同大阪黑門市場的魚鋪,接著來到海園水產,光是水缸中的鮑魚就讓人眼花撩亂,在這裡也巧遇了祥雲龍吟的主廚稗田良平,看來這兒果然是主廚採買的大本營,來自澎湖與東北角的錦繡龍蝦、以及與手掌一樣大的明蝦,也讓三位主廚交頭接耳許久。

 

 

走到外頭前往乾貨行的路上,有個行動小攤上的粉肝吸引了Lionel的注意,走遍世界各地菜市場的他,跟我們聊起他旅遊時的第一站,通常會是當地的菜市場或是夜市,而這次跟著許久不見的江振誠一同逛,也讓他看見很多有趣的東西,例如這個粉肝,也在他充滿好奇的驅使下,一併帶回廚房實驗一番。

 

驅車回到RAW後,三位主廚即刻進入廚房備戰,一場百人餐會即將展開,在「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的布置下,與餐會主題「海洋。島嶼。料理。故事。」相互呼應著,旅居日本13年之久的Lionel,根據江振誠回憶,當年就是一個溫和、充滿詩意的料理人,到了日本甚至還會研究起俳句,而這次以緯度及山海間的關係來說料理,也是Lionel所提出的靈感,江振誠與黃以倫再加入氣候V.S.物種、地區海拔V.S.料理方式的對比面向來設計菜單。

 

 

「ESqUISSE à RAW」餐會以料理大師Chef Michel Troisgros 的經典菜色酸膜鮭魚「Saumon a l’oseille」揭開序幕,也象徵他們當年的革命情感,酸膜塔上鋪陳鮭魚與鮭魚卵,口感細膩並帶有正統法式風味。

 

第二道小點使用象徵著山與海的蘑菇與海膽,生長於樹林中的蘑菇與依附於岩石旁的海膽,味道溫醇的蘑菇與帶有鮮味的海膽味覺上並沒有相互拉扯,是清爽溫潤的風格。

 

 

第三道以羅西尼與鴨肉絞製如串燒的小點,搭配鵪鶉蛋與醬汁一同食用,象徵Lionel融入日本社會後以菜色訴說的心境。

 

 

ORIGIN・A +62: P +7M: K -360

接著進入第一道前菜,ORIGIN・A +62: P +7M: K -360,如摩斯密碼般的菜單,其實是以食材種植和物種生長的高度和緯度貫穿整套菜單,例如A是嫩茄(Aubergine)、+62是茄子的雲林產地海拔;P +7M: K -360則為來自澎湖(P +7M)棲息水深360公尺的紅魽(kampachi)。砂鍋魚頭是許多台灣人喜歡的在地味,RAW採用紅魽來比擬魚頭的意象,再以烤過的茄子所流出的蔬菜汁液與醬油做成凍,搭配些許南投產魚子醬,是以簡單易入口的方式,重現大家熟悉的台灣味。

 

ISLAND・42°N’9°E 40°N’141°E

 

42°N’9°E是Lionel的出生地──科西嘉島地理位置,相對於同一緯度上的另一端──日本,則是他久居13年的第二家鄉;日本與法國的冬天同樣不適於花卉生長,而法國與日本會以食用苦苣、蜂鬥芽來象徵氣候轉為暖和,因此Lionel將苦苣內包入了蜂鬥芽與發酵過的鴨皮所切成的泥,並以臻果醬平衡苦味,搭配伊比利火腿、巴西利與紅豆所打製的醬汁,以鮮味與鹹味襯托苦味。而這道菜也完整訴說了Lionel內斂、不求討喜的個性,以繁複工法去呈現苦中帶鮮的細膩變化,獲得一致好評。

 

HORIZON・M+62M:H-10M:B+62M

乍看如餅皮的薄皮,其實是將水果玉米片下,再鋪上爆米花碎粒,裏頭甚至吃得到酥炸玉米球的口感,佐以龍蝦肉、烏魚子,非常符合RAW追求在地風格的精神。

 

LATITUDE・M+62M:B+125M:C+281M

 

嘉義和法國里昂(Lyon)近郊的羅阿訥(Roanne)擁有類似的海拔高度和地理形態,羅阿訥會以鹽焗的方式將甜菜根的甜味提點出來,這次效法以嘉義的甜菜根(Beetroot)鹽焗後,搭配烤鴨胸,並佐以蒙佩利爾奶油(Beurre Montpellier)。這個來自於法國蒙佩利爾特有的奶油,是當地人特有的家常萬用奶油,通常會使用橄欖、鯷魚與波菜等一同加入奶油後壓製成條狀,可以作為醬汁、放入湯品提味,甚至可以肉類沾著吃,因此江振誠特地重現這個奶油,並加入鹹蛋黃並用粽葉包裹,繁複的拆解重組過程也像是一種展演,為上菜過程增添趣味,而甜菜根在鹽焗後轉化為較為有意思的鹹味,片成薄片與鴨胸一同吃口感非常討喜,奶油也成為提升層次感的橋樑,是很有深度的主菜。

 

INTUITIVE BRIDGE・43°N’ 142°E’+7°E

 

「法國和日本的飲食文化有著兩個共同點-醃製和發酵,我根據食材特性和傳統的製作手法,用日式昆布和三種不同的法國乳酪,加上性質迥異的清酒、松露和發酵葡萄乾,用極簡的烹飪過程,忠於食材的原味。」Lionel的創作發想,在在證明他是個帶有詩意且追求本質的人,使用清酒製作的醬汁融入乳酪中,將山羊奶乳酪的濃郁味道轉化為帶有些許酒味的深度滋味,松露香氣不過於突出,安分地襯托著作為主角的乳酪,搭配純米吟釀真是讓人難以忘懷,是這次餐會中最令人喜愛的一道。

 

BIRTHPLACE・R+5M: RA+281M:V+7

 

第一道甜點也不急於搶走味蕾的餘韻,巧妙地使用蔬菜,讓微妙的鹹甜滋味延伸著,以糖醃漬過的大黃,搭配馬鞭草做成的醬汁,上頭點綴著覆盆子的酸,宛如草間彌生的圓點創作,環環相扣著日本文化。脆口的大黃,在馬鞭草清香的襯托下,很適合作為收尾,並等待下一道甜點的出場。

 

FLYING MEMORIES・35°N’139°E

師承ESqUISSE甜點名廚成田一世,來自台灣的副主廚Heidi以草莓為主角,並繼續沿用蔬菜料理手法,將草莓用乾燥、梅酒醃漬、呈現三種狀態,搭配稻草煙燻過的牛奶冰淇淋,與甜豆泥,味道非常「柔軟」,在味蕾上同樣是清爽感居多。

 

最後也送上了台味滿滿的核桃糕餅,裏頭只有四顆是能食用的,也讓人多了一種尋寶樂趣。

 

會後Lionel也抽空與大家聊聊,喜歡發掘美好事物的他,將藝術、攝影視為興趣,透過攝影他能看見更多,因此映入腦中的記憶很自然地成為創作菜色的靈感,他自認自己做菜並沒有什麼哲理,只想透過料理去傳達感受,所以這道菜必須先感動自身,才有辦法感動他人。然而品嚐食物是很主觀的,他不可能去討好每個人的味覺,就算來到台灣客座也一樣,相較於有些比較追求精準、講究各種「心法」的主廚,他還是喜歡追求做菜本質與隨心所至。

 

六歲就接觸過宮崎駿動畫的Lionel,對日本文化有一定的認識與喜愛,但本來要前往紐約的他卻因為Maison Troisgros前往東京展店而來到日本,他也沒想到如今會在這兒娶妻生子成為第二家鄉,13年來他的心境、生活習慣都已慢慢轉化,回到法國甚至還得帶著味噌回去天天煮味噌湯,所以詢問起他對於自身定位的想法,他自覺自己是個很好的傾聽者,因此能理解日本的飲食文化與精神,他並沒有在法菜與日菜的差異中感受到掙扎。

 

對於入選50 BEST與身為米其林二星餐廳主廚,他謙稱自己像是在不同世界的料理人,即便這些榮耀對他帶來好處,但他還是比較喜歡帶著快樂的心情做菜,而不是追求這些外來的肯定。相較於東京其他米其林餐廳,ESqUISSE的確是較為低調的一處,ESqUISSE法語即為「素描簿」,那兒就像是他的素描簿,每天的菜色皆隨著他的感受變換,就像是個詩人,以俳句的方式呈現。

 

這次是他第四次來到台灣,他認為台灣這幾年對於食物的品味變化很大,而且進步的速度是快的,在他的觀察中,他感受到每個共事的人想變得更好的心,而台灣人其實充滿朝氣,也看起來較為開心,他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能久留台灣好好了解這裡。而從他非常有耐心、樂於交談的特質中,也能體會到他謙遜的態度似乎如江振誠所形容的,多年來都不變,這樣的心境也反映在他的料理創作,或許來到台灣客座與走逛濱江市場,又讓他像是素描般記錄了不少新收穫,未來ESqUISSE重新開幕後的第一場客座,也將與RAW一同推出全新菜色,兩位主廚還能碰撞出何種火花,非常值得期待。

 

Text 、Photo/ 張芝維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等實踐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近年「永續」在各行各業從理想漸轉為實踐,而談及餐飲業將永續理念融入料理的代表,不得不提英國名廚Simon Rogan——被譽為「從農場到餐桌」(Farm-To-Table)運動先驅的他,從主打在地季節食材的三星餐廳L’Enclume、香港首間米其林綠星餐廳Roganic Hong Kong,到供給旗下餐廳食材的自設農場(Our Farm)等,不停於餐飲前線到後端等各個環節實踐永續理念,並透過Fine Dining、麵包坊、自然酒吧等形式傳遞給大眾。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英國名廚Simon Rogan與他的自設農場(Our Farm)。(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香港米其林一星及米其林綠星餐廳Roganic Hong Kong。(圖片提供:MMHG)

2024年末,Simon Rogan旗下餐廳Roganic Hong Kong團隊受MMHG湘樂餐飲集團之邀來台,進駐baan Taipei展開為期六週的快閃餐會,將餐廳經典菜色揉以台灣在地元素呈獻獨家菜單,趁這難得的機會來進一步了解Simon Rogan及其餐廳所提倡的永續料理哲學。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蒔蘿漬蘿蔓/辣根/醃漬鴻喜菇和冬季松露,南投彩色蕃茄/發酵葵花籽/蕃茄澄清汁/山當歸油。(圖片提供:MMHG)

如何實踐永續?將食材價值最大化

目前於全球收穫8顆米其林星、2顆綠星的Simon Rogan,創立並經營國際餐飲集團Umbel Restaurant Group,旗下餐廳散落於英國、香港、馬爾他、普吉島等地,不斷以實際行動推廣食材永續的各種可能性。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Simon Rogan經營的米其林三星餐廳L’Enclume。(圖片提供:MMHG)

此番來台的Roganic Hong Kong2019年開業,多年來與在地注重永續的供應商、生產者合作,盡可能減少碳足跡;烹調上則致力對食材發展出更全面的理解,將其價值最大化,物盡其用、食材零浪費是全團隊的重要課題,他們透過多元技術讓不浪費不只是口號,如藉風乾、醃漬來延長食材的保存時間,或將邊角料融入調飲,把本會被丟棄的餘料轉化成美味。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經典菜色:醃蒔蘿生菜佐發酵辣根/醃漬鴻禧菇和松露。(圖片提供:MMHG)

除此之外,Simon Rogan也將英國自設農場(Our Farm)的概念移植到寸土寸金的香港,在餐廳內的溫室微型菜園種植水耕植物,呈現「以城市為中心的農場到餐桌」的餐飲體驗,這一理念也被複製到台灣,快閃期間baan taipei將同步種植萬壽菊、迷迭香與薄荷,保留新鮮摘採的瞬逝風味。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將自設農場概念移植到台灣。(圖片提供:MMHG)

現代英國料理 X 台灣山林與海濱滋味

本次快閃活動由Roganic Hong Kong主廚Adam Catterall、副主廚Mark Catchpol領軍,帶領內外場團隊共十幾位夥伴,以餐廳開業5年來的經典菜色為基礎,拆解大眾所熟悉的烏魚子、無花果、金鑽鳳梨、刺蔥等台灣季節食材,以西方烹飪形式呈現,並大量使用醃漬、淬取以及濃縮等混搭手法,轉譯從山林到海邊的台灣之味,打造出一套如實體現在地風土與季節感的菜單。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胭脂蝦/乳清/無花果葉/煙燻梭鱸魚卵,炭烤在地青花椰/佐素珊瑚菇XO醬。(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南投香草莢/紅味噌/金鑽鳳梨,彰化無花果佐慢慢弄瑞可塔/杭菊/阿里山蜂花粉。(圖片提供:MMHG)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菜色:芸彰牧場21天熟成沙朗/發酵黑蒜/烤大骨和煙燻骨髓醬汁。(圖片提供:MMHG)

調飲是最佳綠葉,邊角料重獲新生

除了Tasting menu外,Roganic Hong Kong自豪的「無酒精調飲」也是傳達永續精神的方式之一,策劃過程中餐廳副理暨調飲師Priscilla Tam必須頻繁與廚房溝通,取食材邊角料、莖部或修剪下來的材料,並考量料理風味方能創造完美適配的調飲,其中一款「蕃茄康普茶」便是取料理中被去除的蕃茄皮與角料,以正山小種紅茶(又稱立山小種)自製發酵成康普茶,茶湯經過松木燻製,帶天然煙香餘韻與桂圓風味,口感清爽酸甜,搭配料理更提升味覺層次,對於食材的永續利用及當代烹飪的探索做了理想示範。

香港米其林綠星「Roganic Hong Kong」永續料理學!城市造微型菜園、食材邊角料融入調飲
Roganic Hong Kong於baan taipei客座調飲:青蘋果芹菜乳清、龍井百香果、甜菜根日月潭紅玉燈籠果。(圖片提供:MMHG)

星級餐廳「銀座 小十」主廚奧田透的擺盤巧思!利用天然器皿與時令食材,呈現日式料理的季節感與獨特美學

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在世界各地的料理中,會運用自然的葉子和蔬菜巧妙地去盛裝,將精緻的料理擺得美不勝收的,也許只有日本料理了。這是因為料理本身就體現了大自然的風景之妙。與人造器皿不同,自然的器皿原本就以眞實的樣貌存在於大自然中,故能將季節以及每個月的儀式及節慶等重要元素更加淸晰地呈現出來。這也是日本料理中珍貴的表現手法之一。本文將帶領你從米其林三星餐廳「銀座 小十」的菜單與擺盤設計,一窺主廚奧田透藉由料理呈現季節感的創意與美感。

▌春

海洋中至今仍有許多古老又超乎人類想像的生物棲息其中。牛角蛤巨大的貝殼會讓人聯想到大海的生命力以及春天生命的氣息讓強而有力的料理得以展現。加入滿滿山與海的春日氣息的「牛角蛤 春季百蔬」,將分別調味過的春季蔬菜用山葵、醬油及德島酸橘汁稍微拌一下,再盛入牛角蛤殼中。一入口首先會吃到山菜的苦味,接著伴隨而來的是隱藏於深處的甜味。正因有這個甜味才好吃。將整體的滋味用高湯的鮮味統合起來,而柑橘酸味及山葵的辛辣所帶來的刺激則會讓人意識到口中複雜的滋味變化。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牛角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用昆布上擺得滿滿造身以及紅白梅枝去呈現二月景色的「昆布締盤」讓人驚奇不斷。運用昆布般柔軟的食材擺盤時要特別留心,讓成品看起來很自然關鍵在於左邊角落,先將最強而有力的食材擺在那裡,之後再思考如何完成擺盤。排列八種海鮮時也要同時考量色彩以及整體視覺上的平衡。最後淋上昆布高湯梅子凍以及昆布高湯柚子凍。唯有造身獨有的小宇宙才能靠多彩的魚料及配料讓世界煥然一新。

昆布締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昆布締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夏

七月、八月的盂蘭盆時節時,也可使用蓮葉當成器皿,為盛夏注入一絲涼意。蓮花雖然生於淤泥之中,但論其淸涼的翠綠和蓬勃的生命力很難出其右。蓮花花瓣的頂級之美,噴濺上去水珠的流動極富生命力,也讓人得以一窺自然界眞實的樣貌。

蓮葉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蓮葉盤。(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夏天當令的黃瓜讓視覺上也變得淸爽了起來。這道「加賀大黃瓜」藉由將生的刺身盛入新鮮多水的黃瓜當中,呈現出更鮮活的涼爽感。這種以前就有的呈現手法放到現代看起來反而很新鮮。在對面那一側擺上稍微有點雜亂的靑楓葉而靠自己手邊處則擺得淸爽又平衡。厚重的玻璃盤亦是決定景色的重要元素。

加賀大黃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加賀大黃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可說是自然界的神奇之謎。大海中居然存在這種獨特又充滿棘刺的形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將先人的使用方法加上自己的創意,其中一道是加了凍,感覺十分淸涼的冷菜。另一道則盛入將肉刴碎混合海膽的料理。出乎意料的驚奇性與嶄新性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以帶殼海膽、味噌漬豆腐、毛豆三個部分組合而成的美食盛宴——「帶殼海膽 味噌漬豆腐」,利用視覺效果十分清新的青楓葉、冰以及玻璃打造出富清涼感的舞台,最後再放上帶殼海膽。透過昆布高湯凍可看到橘色的海膽,和紫蘇穗的配色互相輝映。每個最微小的細節都要用心處理,一口氣將人拉進當天的菜色中。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帶殼海膽。(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秋

藏在朴葉下的東西以及蓋物,能引起所有人的好奇心。雖然只有一瞬間,若能加入「打開」的演出手法,無論如何保證會更刺激食慾。為了讓客人開心,偶爾也必須刻意設計出這種表演才行。

朴葉。(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朴葉。(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冬

單單將不管盛什麼都美不勝收的柚子當成器皿使用算不上什麼新意。柚子釜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裡面盛裝的料理和柚子之間相互呼應的程度。氣派堂堂的河豚白子,很適合用來揭開一年的序幕。河豚音近「福」,不僅能帶來好兆頭,和柚子也很搭。於柚子釜中盛入溫熱的蟹雜炊,再添上冬季的珍饈帶「福」的炭烤河豚白子。

柚子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柚子釜。(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烤柚子釜 炸星鰻 淋甘醋芡。(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烤柚子釜 炸星鰻 淋甘醋芡。(圖片來源:《日本料理擺盤美學》)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日本料理擺盤美學:從食材搭配、烹調手法、器皿挑選,解析星級餐廳銀座小十的料理設計》

出版日期|2024/05/30

作者|奧田透

日本料理是視覺和味覺的饗宴,從先付、八寸、椀、造身、御凌、中皿、烤物、炸物、強肴、煮物、蒸物、鍋、主食到甜點環環相扣,菜單的安排要考量時令、分量、口感及視覺上的的驚喜與豐富程度,而擺盤能為料理帶來更突出的風格與亮點。本書從「擺盤」之視角切入,以照片及手繪圖解說明食材搭配、擺盤盛裝重點,以照片及手繪圖解說明食材搭配、擺盤盛裝重點與希望達到的效果。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