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 一期一會 日本巡迴演出 光耀東瀛

國家交響樂團NSO

睽違7年,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4月30日至5月6日赴日巡迴,延續美巡主題「來自台灣」,一鼓作氣地將台灣的名聲打響於國際間。本次巡迴為NSO第四度赴日巡演,預計前往東京文化會館(Tokyo Bunka Kaikan)、大阪交響廳(Osaka Symphony Hall)兩大國際重量級城市演出,將演奏芥川也寸志《為交響曲所寫的音樂》、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江文也《台灣舞曲》及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四首曲目,期間內也將參加由金澤市主辦的「風と緑の楽都音楽祭」(譯:風和綠的樂城音樂祭)。

 

本次日本巡迴NSO精選出兩首分別代表台、日的大師作品—芥川也寸志的《為交響曲所寫的音樂》及江文也的《臺灣舞曲》。由日本巨匠作家芥川龍之介之子芥川也寸志所創作的《為交響曲所寫的音樂》,曲風有著細膩、悵然的情感,利用各樂部的相互呼應,使得樂曲終章後的餘音迴響、韻味十足,此作也在發表後贏得當時著名的指揮近衛秀麿的青睞,也因此打開芥川也寸志的作曲之路。《臺灣舞曲》作曲家江文也,生於台灣,深受19世紀歐洲印象樂派的影響,以作曲家自己本身對台灣和台北城的印象寫作,非採取台語歌謠的風格,反而以原住民節奏元素為骨幹,充分表現出肥沃富足且扎根土地般生動的意象,創作手法突破傳統窠臼,以新穎又不失嚴謹的方式,呈現出令當時樂壇眼睛為之一亮的前瞻鉅作,此作更代表日本在柏林第 11 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透過兩首鉅作的時代魅力,也讓樂迷們一窺台、日大師曲目間的震撼交鋒,也為此次巡迴賦予不凡的人文價值。

 

NSO巡演也將為日本樂迷帶來經典曲目: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風格優美浪漫,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好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首席費迪南.大衛,耗時六年的時間為孟德爾頌量身打造,進而成就了一首與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並列在音樂史上演出次數最多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壓軸曲目則是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芬蘭樂壇將這首交響曲定位為愛國交響曲,經常在國家慶典演奏。曲風以壯闊的芬蘭風景為底蘊,有著充滿湖光山色的音畫寫照,樂曲風格中象徵著一種冷峻但堅拔的北國精神、淬鍊且率真的內在品格,是一首擲地有聲叩問芬蘭人的國族情操與認同的作品。本自精選曲目風格上各擅勝場,NSO蓄勢待發、精銳盡出,將為此次巡迴帶來最耀眼的演出及詮釋,也使本次日本巡迴演出更添色彩、綻放光芒。

 

國家交響樂團以「臺灣愛樂」(Taiwan Philharmonic)之名揚名內外,自1986創團以來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同時肩負著台灣表演藝術界「龍頭」及「國家形象」的角色。歷年來臺灣愛樂專注於追求藝術專業,企圖接軌國際與歐美主流同步,漸漸地茁壯成為亞洲區域不可忽視的指標團隊;近年來更銳意求變,大步朝頂尖、開放、勇於創新的職業樂團發展,挾著宏大的格局與氣勢,多次挑戰遠赴歐陸及美洲、日本等城市之國際級殿堂巡迴,屢屢獲得國外樂迷的讚譽及熱烈回響,更使台灣樂音之美迴響於國際樂壇間。

 

此次日巡NSO將由出身台灣、享譽國際樂壇的知名指揮家呂紹嘉音樂總監領軍。有「臺灣指揮國際樂壇第一人」美稱的呂紹嘉,早期在贏得法國貝桑頌、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展開了他在歐洲的指揮生涯。旅居德國期間先後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德國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並於2004 年5 月獲文化部長頒贈象徵該省文化最高榮譽的Peter Cornelius獎章。近年來合作的主要交響樂團有柏林、西南德、中德、巴伐利亞廣播、法國國家、里昂、杜魯士、史特拉斯堡、維也納廣播、英國利物浦愛樂、奧斯陸愛樂、貝爾根愛樂、赫爾辛基愛樂、瑞典廣播、挪威廣播、哥特堡、羅馬聖西西里亞、及荷蘭皇家音樂大會堂管絃樂團等。

 

小提琴家林品任在台灣成長、受教育,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十六歲赴美深造後,最終在茱莉亞音樂院(The Juilliard School)名教授路易斯.卡普蘭(Lewis Kaplan)門下取得碩士學位。近年因多次於國際舞台獲獎,被視為國際樂壇最受矚目的小提琴新星之一,去年參加2018印第安那波利斯國際小提琴大賽(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of Indianapolis),在高手雲集的競賽中殺出重圍,奪下冠軍之殊榮,使台灣之名聲光耀國際。過去也曾赴日參賽贏得日本「仙台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和「觀眾票選獎」及眾多海外競賽大獎,並於日本Fontec 唱片發行比賽實況演出。

 

NSO 2019年日本巡迴,將於 4/30(二) 於東京文化會館(Tokyo Bunka Kaikan)及 5/6 (一) 大阪交響廳(Osaka Symphony Hall)輪番上陣,穿插於兩檔演出期間,仍會赴金澤市參加5/3(五)-5/5(一)的《風と緑の楽都音楽祭》(譯: 風和綠的樂城音樂祭),多首膾炙人口的曲目將躍上舞台,透過豐富多元、層次鮮明的曲目詮釋,NSO將再次代表台灣,把扎根於本土厚實的文化水準綻放於國際間,也將與日本愛樂者展開一期一會的優雅交流。

 

音樂祭官網連結: https://www.gargan.jp/

 

via NSO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