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伐利亞的童話城堡、萊茵河畔的精緻小資,都在德國冬季典型的陰雨下失色,太陽不賞臉、怪風狂吹還颳雪的柏林卻蕭瑟得很自在。反正這裡從不以秀麗風光聞名,家門上的女神像曾被整座拔走、轟爛;兩道鐵壁和「死亡地帶」硬將城市切成兩半;作為首都失業率卻拉高全國平均、一座機場12年都蓋不好⋯⋯,然而柏林依舊有你值得探訪的城市蹤跡。
橘紅「火箭塔」的主人就是柏林的代表色:新創!
一月初的城市心臟米特區不再華美,門面「菩提樹下大街」、「弗里德里希大街」,及這兩支骨架串起的經典景點如蒂爾加藤公園、布蘭登堡門、施普雷河畔、電視塔⋯⋯等,都很難再吸引你一整天。但橫在它們和以派對良夜著名的克羅伊茲堡區中間地帶,卻有著許多令你駐足的另類地標,比如這麼一棟「香蕉型彎曲」、閃著橘紅微光的大樓。
「GSW摩天樓(GSW Hochhaus)」,上世紀末由Sauerbruch Hutton建築事務所為GSW不動產舊有的總部延伸打造。高層部分採用交叉通風、防曬及熱能回收等節能設計——它那內彎立面西側所佈滿的標誌性橘紅色塊,正是用於防曬。人們仍慣稱它為GSW,但其實2017年起這裡已改叫「Rocket Tower」,由新創孵化器Rocket Internet進駐,歐洲最大、創立十年營收直翻數百倍的服飾電商Zalando便是其手下代表作。在冬季難能閃現的陽光下,夏洛騰街4號(Charlottenstraße )更因它出挑的年輕色彩而搶眼。
踏上舊柏林的結痂線 不復蹤跡的「死亡地帶」
沿夏洛騰街回頭向北,便會遇到從前重兵把守的東西柏林交界站: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淡季裡少了觀光客擠著跟假扮的美軍拍照,後面的肯德基還更顯眼;肯德基所在的大樓,長得就像玻璃帷幕版的麥當勞蘋果派,也許他們該跟檢查哨前的麥當勞交換店面。當然,諷刺的是三十年前同塊地基上可是東德邊防瞭望塔與訓練所,怎能容許資本主義速食出沒。
大樓以ㄇ字型佔據夏洛藤街81號、Zimmerstraße 23號和弗里德里希大街45號,由建築師Josef Paul Kleihues操刀。Kleihues主張以「批判性重建」恢復柏林戰前以行人為中心的街道架構,比如亞歷山大廣場,而於2004年逝世的他,留下的最後一作,正是連鎖百貨Galeria-Kaufhof在該廣場上的分店。
蘋果派隔壁的夏洛騰街80號大樓,則出自曾執教柏林工業大學數十年的Arno Bonanni,那立面樣式是否令人聯想到他教授多年的平面幾何呢?1995年完工,大樓外表依然新潮,靜立在繁忙街區,完全看不出其腳下曾是惡名昭彰的「死亡地帶」——由兩道平行牆構成的柏林圍牆,其間空出寬達150公尺的警備帶,配有鐵絲網、探照燈、防撞路障、壕溝等,嚴禁東德人出逃。
接著往旁看,彩虹般的立面環繞起對側街角——夏洛騰街16號的「射手街街角」(Quartier Schützenstraße),則出自義大利首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Aldo Rossi之手。鮮明色塊背後別具巧思:建材愈是人工的部分顏色就取得愈鮮豔,亮綠及亮紅色漆的是鋁牆;桃紅與矢車菊藍色下是灰泥粉刷;深紅和黃棕色塊代表磚牆;剩餘的灰與金屬色則是保留建材原貌。
柏林日常 轉角撞見歷史
再往北一個街區,佔據這角的是夏洛騰街24號。混跡在平凡商廈群中的「Thomas Schulte畫廊」,有著不太平凡的故事。1913年猶太商人Jacob Tuteur聘請建築師Hermann Muthesius,改造這座原建於德皇威廉時代的老屋,添上那標誌性的九公尺高、環三面玻璃展示窗。Muthesius是德意志工藝聯盟(Deutscher Werkbund)創始人,該聯盟為催生包浩斯主義之推手。
當時作為時裝商店的「Tuteur之家」曾以藝術家Ernst Deutsch大膽的櫥窗擺設掀起注意(僅著薄紗睡衣的假人模特兒在那年代顯然有傷風敗俗之嫌)。但好景不長,在納粹政權下因其猶太背景,Tuteur之家被「亞利安血統」企業接管,Tuteur本人則於1939年在選帝侯大街上某旅社內服藥自殺。
在冷戰時期用作捷克斯洛伐克駐東德使館的這棟建築,據聞是Tuteur家後人斥巨資將其打造成了今日的藝術空間,工程由Architektenbüro Patzschke負責翻修,包括布蘭登堡門對面那家傳奇的阿德龍大酒店(Hotel Adlon)——阿德龍的故事就不是此刻說得完的了。
看大師作品不用到羅浮宮!貝聿銘塔與兩個柏林的纏繞合一
繼續向北走、過了美麗的御林廣場,你也將回到菩提樹下大街。在閒逛完洪堡大學門口的舊書市集後,天色已黑,旁邊就是博物館島,然而哪座館是哪座早看不清,就在迷失著拐進某條小路時,昏黃亮著的一座玻璃螺旋光塔就這麼蹦入眼底。
牆上那行小字告訴你這裡正是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DHM),已閉館的夜裡只能稍作窺探,然而那玻璃光塔其實大有來頭,為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在德國第一件作品。德國歷史博物館建於從前普魯士的軍械庫,「鑄造廠後街3號 Hinter dem Gießhaus」門牌默示了普魯士皇家軍火廠昔日的存在,而貝聿銘2003年增建完成的新翼則在不遠處。
談及博物館歷史,1987年為慶祝柏林建城750週年,西德提出設立博物館、並選定國會大廈前的草坪為址,1988年完成公開競圖,贏得競圖的正是Aldo Rossi,然而次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統一,軍械庫舊址空出,成了博物館此後的家。而西柏林那塊草坪上,現在矗立著的則是德國聯邦總理府。
柏林一直是座很奇怪的城市,他因歷史的瘡疤而滄桑、又因滄桑而從容,從容地獨步德國。逛了一整天帶著疲憊回到住處,陰晴不定的柏林明日天氣到底是差還是更差呢?奇異的是,你依舊很期待。畢竟,在那丟人現眼的老泰格機場,以及新古典、巴洛克、共產等風格混亂的市容拼湊下,無論你在哪個轉角被什麼東西不經意地吸引,都不用感到太驚訝;這裡很奇怪,所以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Text、Photos: Yusiou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