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對亞洲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枯燥乏味的單字和片語,還有文法的挑戰,想要提升會話能力和聽力也得經過長期的實用訓練。英語表現研究家小泉牧夫撰寫《英語研究室:從語源、用法到文化記憶,連老外都驚嘆的趣味英語應用163選》一書,透過不同文化的觀點去思索,尋找英語單字與用法為何而來,提供非英語母語的讀者,窺視英語系國家的歐美人日常生活模樣、人生觀、感性、智慧,甚至是歷史,趣味生動的解答,連結與解析英語母語者的思考根源。
當上海成為動詞的時候
好萊塢歌舞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中,男主角塞巴斯汀與姊姊在爭論自己是否被合夥人誆騙時,脫口而出這句話「It's not my fault!I got shanghaied!」,大多數聽到的人可能都知道不是他的錯,但是被「上海」了,究竟是什麼意思?
Shanghai是位在中國東部長江河口附近的港灣都市「上海」,當第一個s小寫變成shanghai的時候,竟然可以當動詞使用,是「誘拐上船」的意思,但現在知道這層意思的人已經很少了。19世紀時歐美的船隻為了募集船員,組織了「強行招募隊」,他們利用巧妙的手法拐騙年輕人上船,只要在港灣附近的街上看到強壯似乎能適應海上生活的年輕人,就會接近對方,一起喝酒、吸食毒品,再趁對方失去意識的時候把他抬上船。
當年輕人醒來,吶喊「放我回去」的時候,船早已出港來到海上。前往上海的船尤其盛行用這種手法招集水手,shanghai也成了動詞「拐騙」、「綁架」的意思,跟kidnap是同意。順便一提,shanghai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是加-ed,變成shanghaied。shanghai這個字畢竟有損已經成為代表中國近代發展都市的上海形象,讀者在使用時最好低調一點。之所以在這裡做介紹,主要是基於保護瀕臨死語的心態。
土耳其與火雞
以前在學校學到japan是「黑亮漆」的時候有點驚訝,據說是戰國時代來到日本的西洋人把日本特有的「漆」和「漆器」稱為japan。也有說法是因為西洋人把漆器表面撒上金、銀、錫粉做成圖案的「蒔繪」帶回歐洲之後,變成基督教祭祀用的道具才有了japan的說法。就像「陶瓷器」的china也是從中國輸出到伊斯蘭圈和歐洲,才有china這個說法的。跟japan和china一樣既是地名又能代表其他東西的,還有Turkey「土耳其」與turkey「火雞」。自從移民美洲大陸的清教徒宰殺廣泛棲息於北美的火雞,慶祝第一個感恩節之後,火雞大餐成了每年感恩節桌上不可或缺的佳餚。
感覺美國跟土耳其相隔如此遙遠,turkey(火雞)和Turkey(土耳其)的稱呼應該純屬偶然。經多方查證之後,原來兩者大有關係。在北非還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時代裡,棲息在非洲的珠雞經由土耳其商人之手,從現在是利比亞首都的的黎波里(Tripoli)出口到歐洲,之後歐洲人把珠雞稱為turkey。來到北美的歐洲人分不清珠雞與火雞的不同,便把火雞冠上turkey的名稱。
炸薯條和french fries
把吐司浸泡在用蛋和牛奶打成的蛋汁裡,再用平底鍋煎成金黃色,就成了French toast「法式土司」。早在4、5世紀的歐洲就有類似食物的記載,之後主要藉由從法國遷居到北美的移民創意,在其中加入各種變化,使法式土司成為可口的食物。
另一個用到French這個字的美國食物是French fries「炸薯條」,但日本人自創英語把它叫做「fried potato」。大部分的美國人對French fries的理解是“法式”薯條,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有些美國餐廳不滿法國對美國的批評,而把French fries改為“Freedom” fries,以示抗議。其實French fries的French跟法國(France)沒有關係,而是來自烹飪用語的French-cut,「切成細長條」、「切成絲」的意思。所以French fries是把馬鈴薯切成條狀再放入油炸的意思。有次我對一個美國朋友提起這件事,讓他非常震驚,據他形容這個新發現「足以顛覆六十多年來的人生觀」。
披頭四的「挪威家具」
在國名與該國人民、語言的稱呼上顯得有趣的是「挪威」的Norway。挪威的正式名稱為the Kingdom of Norway「挪威王國」,而「挪威的」、「挪威人(的)」和「挪威語(的)」是Norwegian,中間有個g,用片假名來標註其英語發音就成了「挪魯威醬(ノルウィイジャン)」。這讓我想起了披頭四的<Norwegian Wood>(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作詞‧作曲),日語翻成「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也是以這首曲子作為開頭與結束。但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首曲子的日語標題正確應該翻成「挪威的家具」,如果是「森林」的話要用woods才對。
對於<Norwegian Wood>的歌詞解釋也存在不同看法,在超級歌迷之間形成永遠的謎。其中一派的解釋是這樣的,貧困的英國勞動階級住的公寓室內多是用便宜的挪威木材裝潢而成,擺的也是挪威產的簡陋家具,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描寫住在這種房間的貧窮戀人。歌詞歸歌詞,我想的是,如果當初日語標題翻成「挪威的家具」,或許就不會誕生《挪威的森林》這本名著了。
Tokyoite是「東京人」
紐約客叫New Yorker、倫敦人叫Londoner,羅馬人卻不比照相同作法在地名後面加個-er了事,他們叫Roman。巴黎人也不叫Pariser,而是Parisian。後面兩組是屬於在地名後面加-an或-ian的情況。
但還有一種是以-ite結尾的,像東京人、東京都民就屬這一派,叫Tokyoite,發音是/tóukioàit/。其他還有「京都人」Kyotoite、「莫斯科人」Muscovite(也指俄羅斯人)、「雪黎人」Sydneyite,以及「溫哥華人」Vancouverite等。
編輯、圖片提供:La Vie圖書編輯部
更多有趣的英語典故,都在La Vie出版的《英語研究室:從語源、用法到文化記憶,連老外都驚嘆的趣味英語應用163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