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阿爾維托‧ 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曾說:「在明亮處,我們讀別人編造的故事;在黑暗處,我們編造自己的故事。」這句話在我構思攝影畫面時,時常出現在腦海裡。後來,當我的攝影經驗越來越多,更加明白創造畫面故事的是心境、是對某一時刻的光的感受。
用光打造情緒的況味
決定專注在食物拍攝領域之後,我開始建立作品集,但是那時的我並沒有專業攝影師擁有的北向窗戶,因此如何拍出光源穩定的圖片,成為拍攝時的一大挑戰。北向窗戶擁有穩定的窗光,白天光線不會有太多變化,適合長時間拍攝同系列的影像。缺乏這樣窗位條件的我,於是開始訓練自己因應不同向位、不同時段的光,及大大小小的色溫差異做出穩定的拍攝。在光源不穩定的狀況下拍攝,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像是幾次在完成拍攝後,光突然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原本被雲遮住的太陽突然露臉,光線直直逼來,讓我感受到不同的畫面。如果食物的狀況依然很好,便能繼續捕捉這樣驚奇的時刻。回想起來,當時拍攝過程中碰到的種種不便,反而造就了我今日的專業發展。
開始接案後,過去的經驗也不斷影響我如何構思畫面。有回拍水餃,依據原拍攝列表,只想透過照在食物上的側光,勾勒出已近黃昏的沉靜天色。然而,就在將水餃舀入碗裡時,熱氣裊裊升起,現場像是有不經意飄來的旋律, 與空氣裡食物的味道結合,把眼前的光景凝固在時光裡。於是我馬上改寫故事腳本,讓蒸氣入鏡,並調整相機位置,以較強烈的側逆光拍攝,使蒸氣更易顯現。這種作法不只突顯光影對比,更創造出暗調靜謐與蒸氣活絡的反差意境,雖然畫面是一幅再平常不過的水餃料理,整體卻充滿溫馨的氛圍。
我認為拍攝不單是呈現我的個人感受,還包括如何牽引觀者的心情。不論喝熱飲或是吃熱食,那緩緩上升的蒸氣有如一縷縷細絲,為畫面拉出細膩的氛圍。蒸氣藉由光而現形,雖模糊了部分影像,卻給了人們濕濕潤潤的感覺,撫慰了每個心浮氣躁的情緒。
我不是個多麼溫柔的人,個性啟發強硬的布光模式,偶爾我得提醒自己柔軟。也算幸好,近幾年食物攝影偏好的光從柔轉硬,色調由暖轉冷。我在光的使用順勢大膽了些,對視覺上咄咄逼人的直射光不再顧忌。最近幾次拍攝便是將直光派上場。幾天前,幫客戶拍前菜組合,除了以對角線安排小盤和小碟的位置,增添畫面的流動感之外,並無其他較理想的方法。於是,我將柔光的窗簾掀開一小角落,刻意讓強光形成一道窄光束,直射到桌面。就這般,一道光切出了桌面強烈的明暗,彷彿時光的刻痕,印證了攝影是以光來繪圖的說法。
有人問我,怎樣才能拍出氣氛寧靜深邃的畫面?其實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在拍攝現場先讓自己靜下來,觀察當時的環境,如此畫面才能呈現安靜的氛圍。我也認為攝影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過程,照片往往能夠反映拍攝者當時的情緒。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不單是完成一項拍攝,同時還抓住剎那間心裡的感動,讓影像成為我個人的作品。
控制與偶然的藝術
光影對於食物攝影來說之所以獨特,在於它能烘托影像裡的情境氛圍,也能讓被拍攝的食物格外鮮明立體。如果我想打造充滿療癒感的畫面,會將色溫稍微調高,且運用較窄的光束;如果想要拍出有趣味感或者快樂氛圍的場景,或許我完全都不想要有陰影形成。
記得入行之初,前輩建議我,如果對攝影有興趣且想在這個行業裡有所進步,別只想著拍食物,而是要懂得捕捉光,透過觀察光的方向和強度,以及陰影形成的樣子,將能對光更有體會。特別是到最後所有畫面都是為了光而拍攝,鏡頭前的魔幻感就形成了。就我個人而言,會從業餘轉向專業,純粹就是創作進行時我能多樣地布局光。在這過程裡,有些外人看來疲累的部分,我卻是甘之如飴,終究我學會了,在控制之餘,也讓偶然進來,雖然我不見得能在兩者間達到平衡, 卻能因對不同節奏的光有所想法,而一次一次豐富自己的思維。今年十一月,我第一次回來台灣開食物攝影課,在不是自己的居住地開課,能用的道具和器材有限。但是,我盡量告訴自己不要太擔心,畢竟,食物攝影是一場控制與偶然的藝術,而攝影用光來說故事,如同幫客戶拍照,第一件事,我們也是從光開始談。
沈倩如
台南人,美國專業情境食物及旅遊生活攝影師,作品可見於歐美知名媒體集團的出版物如《ELLE》、《Food & Wine》等。擅長透過自然光影的細微變化、場景陳列、色彩安排和氛圍傳遞,打造自然簡單的攝影風格。著有《戀食人生》(合著)、《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文、攝影/沈倩如
【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8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