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而站在內江街的店門口放空,抬頭一望,發現看來醜陋的後巷,鐵窗下有著精緻的建築細節。日常小吃、自助餐店並肩而開,店家主人大辣辣在騎樓洗著鍋碗瓢盆,抽油煙管直接接到騎樓,對路過行人吹送,油水,洗滌後的汙水直接往排水孔流去。十年、廿年如此運作,油垢覆蓋了古典建築的外立面。因此你覺得「美」,在此根本不存在!
然而,「內江」這名子取得真好,聽說因過去周邊有潟湖而得名。我試想著它有溪水般的浪漫姿態。
內江街,即使就在當下熱門景點西門紅樓酒吧林立的南廣場外側,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多數的遊客在參觀完紅樓後,直接就往徒步區移動。然而,夜裡,這條大街上,排隊等著店家開門的本地與外來饕客,絕對信奉「生命就該浪費在等待舌尖美味上菜上。」晚間十點才開的虱目魚粥店,才九點半,人龍已綿延過500公尺。 轉角不起眼的日式料理,店如其名「無名日式料理」在你面前燉煮著的關東煮、最新鮮的生魚片,各式日常的日式料理用大火炒著、炸著。後場、前場毫無分隔,炒鍋的烈火熊熊,烏龍麵條、米粒隨著大廚的流暢的快手飛也似地散落地面。
台灣的日常美食,遠近馳名,尤以夜市文化為最。攤開旅人來台最愛做的事,「逛夜市」肯定排名第一。 台灣的特色,不容抹滅。 只是,這些年來台灣不斷以軟實力向世界介紹自己;而投身自創設計品牌的設計頭家更以等比級數成長著。台灣人的設計商品要被世界肯定,須讓人相信我們懂得如何活得有質感。美味的舌尖享受外,如何吃得從容、饗得優雅,台灣的日常美食也值得美學調味。若多數旅人來台的街區文化印象,是囫圇吞棗般快狠準用餐模式,是否讓人很難相信台灣的設計力,富含著生活質地的品牌價值?
自旗下品牌《日常經典》在去年十月落腳內江街以來,在保留舊有建築外觀下,自行進行整理,讓它在招牌、鐵窗層疊並置的街景下,得以不違和地優雅而立。我也想著如何讓內江街的美食,何以成為桌上饗宴,而非僅是路邊摺疊桌,不鏽鋼鐵椅即可構成的用餐畫面。
在去年平安夜,我們趁著《Humans As Hosts宿主計畫》的攝影展在店裡二樓空間展出期間,我們延伸著攝影創作著長期對愛滋病感染者的近距離訪談並以攝影做為紀錄的理念,希望翻轉大家對感染著的誤解。在本應闔家團圓的夜裡,我們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宴席主人的機會,尤其對不必然被歡迎回家的感染者們。幾位攝影作品中的受訪者在餐宴中分享他們與HIV共生的故事,同桌的多數朋友則是報名參加的客人。廿多位想體驗一場不一樣平安夜的陌生人,昏暗的燈光下,在彷彿耶穌「最後的晚餐」畫面中的長桌上共食。
如同我們的茶飲品牌「日常野草」將台灣大家普遍認為廉價的青草茶,以最適切的方式將過去須熬煮才能品嘗的滋味,融合西方的咖啡沖煮手法,將研磨成細粉的各種野草成分或手沖,或虹吸,調製成一杯杯有著回甘滋味的野草茶或調酒。我們精選內江街上的知名小吃店家,採購完他們的餐點後,將之重新組搭,擺盤。 從一開始開胃的生魚片、爽口涼麵佐三色椒、搭配如白玉般剔透的水晶餃佐魚卵沙拉,到名為「照燒糯米雞」的主食上桌,我們相信每道餐食,都能帶出美學體驗的可能。若沒有美學與食材的配搭性加以調味,這道菜可能是你在路邊須用塑膠袋邊走邊吃的南部粽、以塑膠餐盤盛著的照燒雞,及素食糕餅店的蚵仔煎等三道其貌不揚的日常食材而已。
任何日常,都是旅人最想體驗的異國風情。 然而,我們希望呈現日常事物真實性的同時,可以美學加以調味,重新演繹,讓每個日常,都有成為經典的可能。
未來,台灣的夜市好食,也都可以是傳遞台灣設計力的桌上宴席!如同巴黎人對配搭美食的餐桌體驗、氛圍、服儀的講究,成就了美食之都,同時也是時尚之都。 或許內江街在西門町,可以成為觀光人潮想優雅體驗在地日常的另一種選擇。
Text、Photo / 黃金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