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La Vie要來採訪耶!」、「什麼?誰要來吃飯(la vie)?」
La Vie來訪,能讓族人多了個茶餘飯後的冷笑話。正確來說,la vie是晚餐,la rum是早餐,la hoh是午餐,前面加個「ma」是動詞,ma la vie,來吃晚餐囉!這句話也有提醒人天色已晚的意思。天黑了,該回家吃飯了,ma la vie,五間台東慢活家味,暖暖遊子的胃。
王群翔慢食家宴,回家就要好好呷飯。
回憶裡總會有這麼一個地方,一對老夫妻靜靜坐在舖子裡,面對一缸一缸裝滿各種透明與不透明的白米山,將時空凝結在清朝時代的米商榮景,如今看似卻是心中悵惘。不知道隔了多久,自家吃的是誰種的米?誰賣的米?變得沒有多少人在意。
台東新移民王群翔(翔哥),曾在台北法式料理餐廳擔任主廚,職業傷害影響肺的健康,來到台東後竟然就不藥而癒,在池上定居後還不過癮,開始種米、了解食材,種到成達人等級,拿到了農民專業證書。「米為什麼會作成飯?六杯米要加幾杯水?」這問題考倒在場所有人,煮米,其實不是件容易事,米的特性、品種都該影響煮米時間,而不是全都以1:2來解決。翔哥種的高雄139號有機日曬米,澱粉含量高,看起來不剔透、不討喜卻入口Q香。六杯米的答案是內鍋八杯水,外鍋要有四杯,才能長時間悶軟澱粉質。
家是開放的廚房,翔哥以有機日曬米變化出「番茄磨菇鮪魚燉飯」、「白飯」、以油和洋蔥拌炒後入240℃烤箱的「烤飯」,是西班牙烤飯Paella的台灣創意,配上隔壁阿嬤種的過貓、稻間鴨的鴨肉可頌佐orange confi t、以馬鈴薯取代芡粉的南瓜濃湯、用戰鬥雞雞油的油封鴨,媲美法國夏隆鴨的野味、還有獨創馬告香腸,顆顆馬告在肥瘦適中的肉腸裡,醞釀出辛香氣味滿溢口鼻。
翔哥笑著說,慢食家宴「無菜單、預約制」似乎很驕傲?不如是「你先打電話來看我是否在家,冰箱裡有什麼就煮什麼吧?」池上因為翔哥的帶動,有機會能推廣「個人」農業與餐飲,小農的名字就是品牌,整條街都能有家宴,就如同兒時的老米行,是如此令人安心而熟悉的記憶。
王群翔慢食家宴
地址 | 台東縣池上鄉萬安村萬安1-9號
電話 | 0935-284-305
藥神食堂
天牛教授的東坡爌肉
「媽呀!」這碗飯真的能讓你想起媽媽。火候不宜過旺的爌肉,慢煨成肥瘦相間的鮮滋鮮味,果真是火候足時他自美,初入口,豬皮化成膠,嫩豬肉咬沒三下就咕嚕吞下肚,絲毫不加味精,嚐得到醬油、冰糖焦糖化的天然甘醇,不死鹹、不油膩,再淋上那罐「很辣!小心!」的辣椒醬油,讓人禁不住三兩天就來報到一次,只為回味有「家」香味的絕美肉感。
「天牛不是牛,是一種昆蟲,全世界有超過20,000種。」怕是大家不知道,牆壁擺上好幾本天牛圖鑑。老闆是研究天牛的權威,棄教職來都蘭賣滷肉飯,除了滷豬肉招牌,「山蘇就醬拌」以嚐得到顆粒的自製花生醬汁、辣椒與山蘇的組合意外獲得好評,菜單上寫著「三叔,怎麼辦?」的逗趣行內話,想是三叔喜食清爽,奈何山蘇料理多油拌炒,才發明這等的創意美味?配爌肉飯的「現流清湯旗魚羹」則是以綠島直送富岡漁港,堪比生魚片等級的旗魚做成羹,魚肉比魚漿還多,秘訣是還加了魚皮讓口感更Q,羹湯嚐起來還有股烤魚骨的香氣,經典!
藥神食堂
地址 |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88號
電話 | 0928-517-209
桃子核的家
從北印度到都蘭
前腳剛離開藥神食堂,後腳就踏入隔壁大門,不是餓,而是饞。來到幾乎能與「香料嫩烤羊肩」畫上等號的夢幻食堂。「啊⋯⋯,可是羊還在紐西蘭海上游泳啊。」老闆Vikrm以幽默釋放饞客心中的頹喪,幾分鐘後,餐桌上的美味則令人大嘆不知道飽,腹脹如鼓。
出生北印的Vikrm被爺嬤養大,八歲就在廚房偷學料理撇步,長大後從商走過140個國家,養成無國界的挑剔味蕾,後定居在台北又搬到都蘭,這個7年前曾被醫生診斷活不過3年的漸凍人,天天吸飽太平洋的風,仍生龍活虎。阿美族老婆Sho Sho則承襲愛人的烹飪技術,用正宗「北印度香料」、院子的咖哩樹料理一桌New IndianCuisine。薑黃色咖哩炒飯加入芥末籽、以牛奶提煉後取中間金黃色油脂層的Ghee(純化牛油)等各種香料食材,大口扒非常開胃。(被通稱的咖哩,其實就是印度人認知的醬汁「Gravy」。)另一道佐陳年巴薩米克醋、口感如稻穀鑲黑糖的荳蔻等20多種香料釀成豬肉腸、包入墨西哥卷餅成獨創印味,美味連掉落盤上的醬渣都要舔盡;甜點是綠芒果、台灣黑糖、桑葚與荳蔻子製成的冰沙,詮釋台印混血的夏天,再搭配特別放給La Vie新朋友聽的〈La Vie en rose〉小麻雀香頌經典,人情又暖又濃。
桃子核的家
地址 |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87號
電話 | 089-531-839
阿婆婆米食館
「米冰棒」快要失傳的古早味
阿婆婆黃錦美回憶起童年,五○年代的農村社會,辛苦耕作的農人為了避暑驅熱,而創造「米糕冰」結合剉冰的吃法,吃涼又能吃飽,在更早期,米糕冰則多以「冰棒」的形態在老戲院外頭叫賣,在紅色、藍色的冰桶裡,裝著一支支讓孩子們直流口水的米冰棒,他們打破豬撲滿到戲院外面排隊,不為了買電影票,而是爭嚐那解暑療饞的香甜聖品。
味覺記憶的根源壓成了黑白畫面,數十年來的外來文化入駐,米糕冰逐漸被聖代與雪糕取代,顆顆細軟糯米加上龍眼乾的芳香,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物的健康美食年代,難道只能留在過去?阿婆婆笑謙自己貪食,只能透過不斷試驗找回記憶中農村的味道,她以糙米取代糯米,改良米冰棒的口感,透過吸足水的種子催芽、自然陰乾的綠化過程,再將愈嚼愈香的糙米原味磨成漿,加入各種食材製成米冰棒,目前有杏仁小米、鳳梨、桂圓黑糖、枸杞紅豆與枸杞綠豆口味。「米,不是只有煮熟了就吃這麼簡單。」阿婆婆傳達的不僅是古早味的重現,還有生態米食的當代復興。
阿婆婆米食館
地址 | 台東縣池上鄉中山路212號
電話 | 089-862-003
Text / 高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