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環境變遷,逐漸融化的冰川大地,進而造成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下所衍生的天災風暴更為頻繁,面對大自然反撲,人們該如何運用所學才能挽救一切,或者說更深一步了解,尋求欲待解方法。作為全球知名的海洋探索建築師,法國建築師Jacques Rougerie帶來不少富含想像力的創意構想,而樂與其他人腦力激盪的他,選擇在2009年以自己名義成立,目前隸屬於法國文化協會的Jacques Rougerie Foundation基金會,盼望藉由基金會促進人們對於海洋與太空的理解,並鼓勵年輕建築師、工程師與設計師對未來創新的生活空間以及方式提出想像。
期盼運用空間、建築設計,試圖展開一場積極改變人們目前生活的對話,Jacques Rougerie基金會每年定時舉辦賽事,並分成海洋、太空以及海平面上升等三個項目,分別針對於海洋垃圾污染、月球村及海岸線侵蝕等問題,對全世界募集作品,而該競賽特點在於學生和專業建築師同台競爭,以前衛設計爭取榮譽。
在年初甫落幕的2018賽事上,來自台灣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士後建築組陳聖涵與林長諄合作的「潟湖上的長城」(The Great Wall of Lagoon)計畫,在無任何老師、教授指導下,參與國際建築競圖的海平面上升(Architecture and Sea level rise)項目,提出挽救台灣西南沿海在海平面上升之下逐漸消失的地景,並結合當地經濟與文化習俗進行設計,其設計從700多組國際競圖團隊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首獎(Grand Prix)肯定。
陳聖涵與林長諄有感於台灣西南地方因海岸線侵蝕造成漁產棲地改變、產業以及人口外移、地貌凋零等現況,如何在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同時仍然保有原有產業以及環境,成為「潟湖上的長城」設計的發想來源。他們表示長城過去作為古代中國抵禦外敵入侵的重要堡壘,如今人們不再受到來自北方的威脅,然而海平面卻也如敵人般暗潮洶湧,一步步侵蝕居住的土地。面對漸漸上升的海平面,本作為漁業與養殖業重要環境的沙洲,卻漸漸在萎縮之時,「我們的長城是否能在保持海岸線的同時,更融入當地的住居、環境以及產業?」,他們在設計時思考此疑問。
兩人以嘉義東石地區外傘頂洲做為想像的基地,分析近海漁業與氣候變遷、沙洲退移造成聚落改變的現況,建築以四個部分為主軸,在裝置上加入原有研發的固沙機制,並結合綠能設備,例如潮汐、太陽能等發電系統。在空間上則與當地生活文化結合,例如傳統聚落中修補漁具的工作空間、村民集會的廟埕等等。林長諄補充,「潟湖上的長城」與當地產業、文化結合,除了期望以建築改變環境,也希望能同時維持原有的產業及社區聚落。
而充滿對家鄉關懷與新穎的想像設計,也讓兩人最終以「潟湖上的長城」在海平面上升項目中拿下首獎,除獲得7500歐元,更讓世界看見台灣新銳建築設計實力!
via jacquesrougeriedatabase、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