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韋廷
圖︱KKday、Pinkoi、攝影|張藝霖
在商業世界裡,透過哪些策略能建立起獨特的風格?又該如何讓風格不只形於外,更是從品牌及企業內部成長茁壯?我們特別邀請台灣近年營運成績斐然的Pinkoi 和KKday 品牌操盤手展開對談,分享兩大跨境電商平台如何在商業紅海中, 走一條自己的風格蹊徑。
近年談到台灣跨境電商的成功案例,Pinkoi和KKday這兩大品牌讓人印象深刻。以販售亞洲原創設計品為特色的Pinkoi,創業至今超過8 年,從台灣拓展至泰國、日本、中國與香港等市場,會員總數超過150萬;曾獲得矽谷知名創投公司紅杉資本與GMO Ventures的900萬美元挹注,並在2016年收購日本手作職人電商「iichi」。以經營「目的地旅遊」為主的KKday亦不遑多讓,成立於2014年,至2018 年包含台灣在內,已拓展了全球13個市場,超過400位員工,且多次獲得國際創投與旅遊集團青睞,至今共拿到6億台幣資金挹注。
不論是文創商品,或是深度旅遊,乍聽之下都是非常「小眾」的領域,但這兩個出自台灣的品牌卻能一步一腳印地發展成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即便成功難以定義,但經營小眾市場而能成為具領頭羊意義的企業,其間的生存之道不容小覷。
本期La Vie特別邀請Pinkoi創辦人之一的產品長林怡君(以下稱阿買)與KKday全球品牌總監林家綝(以下稱Bess)展開對談,她們都提到了新品牌進軍海外市場,首先會碰到的硬仗就是建立信任感,但站穩腳步後,「做品牌,或是衝營收」是更現實的難題,在這些取捨中,還要延續以創新為DNA 的企業文化,才能確保創意不息,以下便是精彩的對談內容。
KKday和Pinkoi創業時都是台灣的異數,在沒有前例可循的情勢下,遭逢了哪些挑戰?當時如何因應?
買:初創時遇到的挑戰就是「信任感」的建立。8、9年前的台灣,網路上只有「露天拍賣」,設計品放到網路上, 就是和衛生紙、玩具擺一起,沒辦法凸顯特殊性。當時我們一邊寫程式,一邊拜訪設計師,沒有實體公司只能宣稱:「要打造一個如何如何的平台」,人家當然會覺得我們是詐騙集團(苦笑)。於是只好登門拜訪或在市集不斷詢問想邀約的設計師,Pinkoi前100位設計師就是這樣邀來的。
成長後越來越多設計師想加入,會猶豫「是否要堅持逐一審核制」。或是改成「自主申請」,像Amazon的店家一申請就能開館。覺得雖然這麼做會很有商機,但是為了確保商品的設計感,還是捨棄了捷徑。
B:KKday要經營目的地旅遊,就要面對全世界的競爭者。但是,不僅「目的地旅遊」這個概念是新的,我們也是新的品牌,海外的供應商通常會困惑:「你是誰?」其實即便在台灣,直到今天我們還要常跟大家解釋KKday不是KKBOX那個集團(全場大笑)。
這也是建立「信任感」的過程,「站在巨人肩膀上」很重要,找策略性夥伴來借力使力是我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為了開拓日本市場,我們和觀光局等官方單位合作;也積極參加當地的論壇,認識當地的人與文化並加強曝光。盡力爭取規模較大的供應商之後,就更能增加當地市場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和想經營日本市場的香港航空、中華航空合作,異業聯手也是種方式。
Pinkoi和KKday如何找到自己的品牌調性?
買:創業時,剛好我就是負責做品牌識別的人,印象特別深刻。我加入前,另外兩位創辦人已經想好要做個設計品平台,他們說要做「專為女性服務的網站」,於是我就根據「手做」、「創意」、「女性」等這些關鍵詞, 找了鮮明的桃紅色來定調品牌的視覺形象。
我們倒是一直沒設限品牌該長成什麼樣子,直到去年,因為已經成長到全球共13個市場、400多個員工,我們覺得是時候必須要有guideline,讓員工知道KKday代表什麼、有哪些DNA,透過一致的語言和訊息,才能讓別人建立起對KKday的印象與好感。
我們去年做了為期2天的品牌工作坊,讓所有同事一起定義KKday代表什麼。例如,品牌精神之一是「努力工作用力玩」,員工進來公司的第一年就會有3天假,鼓勵大家從玩樂中激發創新,創辦人也帶頭示範玩出很多新行程…(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9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