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晃久的未來課題!延續人間自然概念欲創造「像建築的社區城鎮」

建築師平田晃久

從小熱愛生物大自然的男孩,蝴蝶飛舞、昆布魚卵纏繞關係,各種自然態變,都成了他播撒創意種籽的靈感來源。師承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更被其譽為「日本最有能量新銳建築師」的平田晃久,在大師麾下8年間,從仙台媒體中心到表參道的TOD'S大樓,磨練出一身好功夫,其一路以來秉持讓人與自然彼此間產生連結的有機建築理念,充滿想像的感知空間,無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表現手法。


人間自然展場空景_「諸島」展區

 


「我試圖創造出建築的整體感,讓經過整合的空間看起來就像是自然生長的現象。人們在深入建築過程雖看不見全貌,卻能在每一刻不斷有新的發現。」平田晃久說道,這位被外界稱作「自然派」的建築大師,隨著在台灣首度舉辦的《人間自然》個展,再度與我們分享他的自然建築理論,暢談過去、現在與未來。


開展當天,換上水墨風格白色休閒西裝的平田晃久,看起來確實有備而來,全白展覽長型空間,如同展區名稱「諸島」般,放置著他歷年來12件完成/未完成傑作模型,穿梭其中,觀者就像悠游於建築海中的魚群,沉浸陶醉在12件各自精采的建築島嶼之美,徜徉感受纏繞的相容性。


建築師平田晃久
 



過去

將自己比喻為一位播種者,平田晃久熱愛自然生物眾所皆知,儘管小時候想成為生物學家的夢想並沒有成真,然而對生物的狂熱他巧妙地轉移至建築上,「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如此流動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是他不斷思考且努力實踐的課題。

 

在一般人認知中,所謂的建築往往單指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但他想用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用生態系來比喻建築,「跳脫人的範圍,我個人試著用宏觀角度,同時找尋建築與自然彼此間相容的關聯。也許建築與自然間,存在著人工與天然的矛盾,然而當我們從高空俯瞰時,整座城市的建築脈絡,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與大自然所呈現出的交織細節很相近。」。

 

 

然而要徹底扭轉城市鋼筋森林印象並非易如反掌之事,為了遇見新的人為自然,平田晃久多年來不間斷嘗試新創意,儘管並非每項巧思都能開花結果,然而卻也留下了痕跡,成為奠定日後作品的基礎。「對我來說,無論是發想過或是未完成的構想,都是重要的種籽,或許我們將其施灑出去,最終並未得到反饋,這些有趣或者說不甚成熟的想像,卻也創作路上不可割捨的一部份。」平田晃久表示。

 

現在

隨著建築生涯邁進,平田晃久一路上不減對自然熱情,其跳脫以人為本位的觀點去思考建築的設計卻也越臻成熟。以他近期代表作東京「樹木之家」(Tree-ness House,2017)為例,這幢像是成長於都市白色大樹的建物,有規律卻也各自存異。「若要說它很融入周邊社區,或是極為格格不入都可以」,平田晃久如此註解這棟集結他設計精華的白色樹屋。

 

擺脫封閉住宅空間的既定印象,他將建築闢出許多開放空間,減少其隔閡感,讓其與周邊環境產生對話,當然考量到隱私性,因此他刻意將窗戶、露天陽台以錯落手法表現,向外敞開的窗台分層設計能夠將街廓景致借到空間內,具穿透性的表現手法,讓建物彷若能「呼吸」般。

 

 

建築以方塊量體堆疊,「白色水泥盒子堆疊的部分好比樹幹,而朝四面開窗口則好比樹枝,每一隅融入植栽的綠意則能視為枝葉」,猶如大自然裡垂直分布的生態系想像,在這具「纏繞相容美學」的有機形式建築作品中完美體現。

 

未來

為都市創造出諸多具有機生長、連續性皺褶蔓延的空間,平田晃久所構築的自然建築篇章仍舊繼續譜寫,當問及有哪些欲挑戰的項目,他則笑說希望能創造出一處「像建築的社區」。乍聽之下像是在建築裡開拓出很多生活機能空間,他進一步解釋,「過去我嘗試了許多『像社區的建築』,這裡所稱的『像建築的社區』並非指稱公共型態建築,而是在既有的城鎮裡,創造出更多相容性。」,例如設定相同主題,但設計師們表現手法各自不同,聚集不同設計師的創意,去創造極具宏觀的城市規畫,「這是我未來想挑戰,以建築為出發點的都市計畫。」。

 

 

對建築師未來生涯充滿野心,不免也讓人好奇始終秉持「自然力」的平田晃久,對於未來城市樣貌的想望,作為一名專業建築師,他又會如何看待所謂的未來城市風貌?為此,他回答「隨著人口慢慢衰減,10年後或是50年後,我認為城市與自然之間的界線也許不會在這麼壁壘分明。以我常說的『發酵』概念來看,建築與環境間可能會慢慢醞釀成不一樣的面容,因為人口減少的關係,擁擠的城市反而多出了許多空間,而這些空隙則會用自然去填補,彼此間鮮明的差別會更加模糊,甚至可說完全消逝。」。

 

至於「人間自然」該怎麼定義?平田晃久給了如此答案,「人間」與「自然」並非相對的二元對立,「建築是連接人類生活和未來的線,自然則是纏繞交織其中與環境共存,三者間建立了一種秩序和平衡的關係,而這正是人間自然最精華的真諦」。

 

代官山猿樂Sarugaku

作為平田晃久經典代表作的「代官山猿樂Sarugaku」商業出租空間案,順應當地起伏的山丘地形,設計了6棟看似分離、但在空間上又彼此互通的建築物,塑造出多重視野的地景,而建築體彼此間的空間,就像是山谷的凹槽,人潮可在其間不斷流動,如同水流般富有生命力。一如他所強調「人、自然、空間」的建築概念。

 

 

Taipei Complex

率先亮相「諸島」展區中的「Taipei Complex」,儘管未能建成,但卻是其「纏繞的相容性」理念最佳演繹。在設計上,他刻意避開傳統商場水泥盒子的形象,將封閉空間加入自然元素,演變成一作開闊的複合建築設施。人工的混凝土架構中放入了自然山丘意象,而穿插其中,以台灣傳統屋宅為原型的玻璃小屋,則讓當代建築、自然、傳統文化皆「纏繞」於此。

 

八代民族傳統藝能傳承館

正開發中、位於日本熊本縣的「八代民族傳統藝能傳承館」(暫名,八代民俗伝統芸能伝承館),將摩登建築融入「八代妙見祭」傳承數百年的無形文化遺產中。建築上使用了混凝土和在地木材構造,在空間上,考量到建築體本身除具有社區中心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存在傳統祭典的神轎,因此出挑非常深的屋簷設計應運而生,而具流動感的屋頂樣式,則呼應著前來此處聚集的人們,同樣是具生命力的有機生態系建築。

 

 

Text:Ian Liu

圖片:忠泰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台中「勤美術館」落成:隈研吾打造一座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同步盤點7件海外作品

2024年底,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的台中「勤美術館」啟用。而隈研吾除親臨開幕記者會,也在分享會上,特別介紹了多件與勤美術館設計理念相近、融合自然景觀與環境的建築作品。

位於台中草悟道上的勤美術館,於12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其為隈研吾在台的首座美術館作品。考量到周圍有酒店、住宅、商場、教堂等建築環繞,因此,隈研吾建築團隊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唐草」圖騰為設計靈感,運用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圈起建築及四周的互動動線,使其和諧地與街區、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隈研吾在記者會上提到,「在許多大型開放案中,美術館經常被設置於建築大樓裡,但是勤美術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美術館,以相當低調的樣態隱身於環境之中,這是相當特別的。」(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國際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建築師隈研吾(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而在曲面綠屋頂上,也建置了能灌溉植物的水源循環系統,之後人們也能順著階梯、踏上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走進勤美術館,也可見隈研吾大量運用木、水、岩或等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在室內也有如置身於森林裡面的體驗;高低起伏的地面設計,也營造出彷彿行走於山谷之間的律動感。

➔ 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建築師隈研吾表示,在場館設計上最重視也是最辛苦的一點就是將整面屋頂進行綠化,並將城市與建築、草悟道融為一體,整體設計是一個連動狀態。(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也運用大量自然建材元素,讓人們進入美術館時會感受到,即使走進室內美術館也有置身森林裡面的自然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一探隈研吾7件海外建築作品

龜老山展望台(日本,1994)

1994年完工的龜老山展望台,與勤美術館有著相似的設計理念——「幾乎看不見建築本身」,實現了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的概念。隈研吾也特別強調屋頂的設計,在建築的中間打造一個開口,使建築本身與周圍的山坡及城市連結起來。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Mitsumasa Fujitsuka)

國立競技場(日本,2019)

有別於大家多對體育場是厚重的印象,隈研吾以木頭材料及綠化來柔和建築外觀。他從奈良法隆寺屋簷底下的木頭組合排列汲取靈感,並透過精密計算,讓風能容易穿透每個木格柵,使體育場不用開空調,也能保有舒適感。

而在室內,隈研吾希望營造出在森林裡觀賽的氛圍,因此,在座椅設計上,便以落葉為整體意象,透過這些不同色調的座椅,使場內即便沒有太多觀眾時,背景也不會顯得過於孤單。

UCCA 陶美術館(中國,2024)

由於中國宜興素有「陶瓷之都」之稱,隈研吾將建築打造成猶如一座陶器山的形態,並在不同方向結合開洞的設計,呈現通透感,也營造出人與環境融為一體之感。而與當地工匠合作完成的立面,使用當地陶土燒製而成,凹凸不平的紋理與釉藥漸變的色彩,將隨著時間與季節變化,展現出不同的建築表情。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 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Fangfang Tian)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圖片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攝影:Eiichi Kano)

建國先賢紀念園(新加坡,施工中)

多數人聽到「紀念園」多會聯想到厚重莊嚴的氛圍,而隈研吾提出一個更加柔軟、像是公園般,可以與周圍綠意融合的設計。另外,隈研吾也補充,新加坡雖然高樓大廈林立,但綠化做得非常好,他認為每個城市未來都會朝著與綠色環境融合為主軸來發展。

V&A Dundee(蘇格蘭,2018)

隈研吾以蘇格蘭群島壯麗的懸崖中汲取靈感,打造出具有動態感的立面,也將自然的有機感融入建築設計中;建築中央如洞穴般的巨大「孔洞」,連接起人們與建築面向的泰河(River Tay),將都市與自然重新串連起來。隈研吾也在室內大量運用了木頭材質,營造出如自然地形般的溫暖氛圍,期盼這裡成為「城市裡的客廳」。

安徒生博物館(丹麥,2022)

為紀念童話作家安徒生所打造的安徒生博物館,正位於安徒生的出生地——奧登斯(Odense)市中心。而隈研吾設計出一處被大量綠意包圍,同時與周圍社區融為一體、像是公園般的博物館;不同的建築配置與庭園規劃,象徵安徒生筆下的故事,歡迎人們沿著庭園慢慢散步,走進他的童話世界。

古爾本基安現代藝術中心(Centro de Arte Moderna Gulbenkian)(葡萄牙,2024)

這座位於里斯本的新落成現代藝術中心,由隈研吾建築團隊在原有的建築進行增建,其以日本建築中的「緣側」為靈感,並選用葡萄牙的白瓷與木頭為材料,打造一個連結室內與室外的公共廣場,讓人們能在此進行各式活動,使美術館不再是封閉的方盒子,而是能向城市開放的空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於臺博館登場的《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建築特展,與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策劃,探索「台灣第一女性建築師」修澤蘭的生命歷程,透過經典作品如陽明山中山樓、景美女中校園規劃、新店花園新城等,從照片、建築圖、建築模型等各類檔案,重建並認識修澤蘭的建築現場,也看見其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上的特殊性。

修澤蘭:突破時代背景的建築先驅

修澤蘭於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任職期間規劃設計舊板橋車站等相關建築。辭去公職後,在國家建設時期投入全台各項計畫,如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的「中山樓」、景美女中行政大樓與圖書館、台中衛道中學教堂,更在新店山林開創住宅社區「花園新城」,推出之際引發一陣熱議。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陽明山中山樓(圖片來源:台北旅遊網)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新店花園新城(圖片來源:打開台北)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景美女中圖書館(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當時,在男性從業者為大宗的建築界,多數建築師採取理性、方正的現代主義風格,而修澤蘭的作品則偏向復古主義,其設計重視美感與實用兼具,並著重與大自然環境的結合。修澤蘭堅韌、執著的性格,讓她的建築在經過時代的洗禮,至今仍能被看見並啟發當代的建築人。

6大主題展區,縱覽修澤蘭的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涵蓋「初到.出道」、「獨樹一格的校園建築」、「大屯火山群中的傳奇建築」、「新店溪畔的理想家園」、「相遇.相惜」、「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等六大主題,縱覽修澤蘭從求學、臺灣鐵路局時期、與伴侶傅積寬共同創辦「澤群建築師事務所」,再到經手各項校園建築案、完成陽明山「中山樓」、新店「花園新城」等代表建築的歷程。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修澤蘭的建築師事務所曾遭祝融,導致其設計的建築書圖全數損毀,僅能從業主(學校、機關)的契約、檔案等進行資料回溯,也令其所留下的建築遺產格外珍貴。本次展覽呈現修澤蘭如何運用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達到建築的流動性,同時也首次公開展出景美女中原始建築設計圖檔,從其中可見建築師追求建築細節的用心,也透過修澤蘭的作品,帶領觀眾共同回顧臺灣建築的歷史與發展。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特展!從陽明山中山樓到花園新城,觀看超越時代的另一種建築現場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臺博館)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

展覽期間|2024/12/03至2025/11/02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樓特展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