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與惡的距離多近多遠?掀起話題的社會寫實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從不同視角窺探無差別殺人事件後引發的漣漪動蕩,讓人反思,你我是否都成了這場社會悲劇下的始作俑者之一。儘管最終兩集在未正式播出前,率先迎來狂妄的盜版風暴,不過依舊澆不熄影迷維護「正版」的心。而為了迎接眾所期待的大結局,誠品生活南西則與劇組合作舉辦特別放映日,在結局當日下午一同回顧第1至8集,晚上獨家提供20個特別放映日名額,讓讀者與劇中主要演員、金鐘編劇呂蒔媛、製作人林昱伶、湯昇榮思辯交流思辯,一起揭開最令人屏息期待的完結篇。
少少名額自然一位難求,然而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也別太難過,誠品生活南西也與該劇合作推出編劇參考的田野調查書單做「《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書展」,另創《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同的對話篇章,並設置獨家影像牆,更多劇中精采片段等你直擊。
「把一個想死的精神病患判無期徒刑,是不是最大的懲罰?」「我會說他是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如果,他得到的是癌症會不會好一點?我們就不會這麼害怕了」這些話引起你共鳴了嗎?誠品生活南西即日起至4月21日與製作單位合作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獨家影像牆,重溫劇中引人省思的精彩片段,透由劇中對白讓劇迷再次思考、消化。
而同步登場的還有《我們與惡的距離》田調書單,並另外加上誠品書店職人推薦《罪行》一書作者最新作品《懲罰》,從律師的角度揭示出要公平地看待一個人有多麼困難;與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經典作品《白夜行》、台灣作家舟動的推理作品《無恨意殺人法》,從虛構小說情節,讓讀者更深入揣摩角色的內在情感。即日起至4月30日止一起來誠品生活南西「《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書展」,延續思考自身與惡的距離,找尋屬於你的答案。
《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書展書單
01 《懲罰》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
02《無恨意殺人法》作者:舟動
03《白夜行 》作者:東野圭吾
04《怒》作者:吉田修一
05《罪行》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
06《暴走社會: 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 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作者:榎本博明
07《熔爐》作者:孔枝泳
08《他這樣到底有多變態? 不可思議的變態心理學》作者:隋岩
09《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 (第2版)》作者:瑪莎.史圖特
10《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 善於操控人心、剝削弱點的天才》作者:M. E. 湯瑪士
11《殘酷日本》作者:湯禎兆
12《地下鐵事件》作者:村上春樹
13《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 4:如何在訴訟中說服法官》作者:張冀明
14《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 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作者:亞當.本福拉多
15《靈魂不歸法律管:給現代公民的第一堂法律思辨課》作者:黃榮堅
16《我們是誰? 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作者:克里斯汀.魯德
17《背離親緣 上下: 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 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作者:安德魯.所羅門
18《教出殺人犯》作者:岡本茂樹
19《誰都可以, 就是想殺人: 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作者:碓井真史
20《把他們關起來, 然後呢?》作者:貝茲.卓辛格
21《惡人: 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作者:詹姆士.道斯
22《事發的19分鐘 (10週年紀念版)》作者:茱迪.皮考特
23《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作者:史蒂芬.席格
24《破案神探系列套書 (典藏限量版/4冊合售)》作者:約翰.道格拉斯/ 馬克.歐爾薛克/ 史蒂芬.辛格勒
25《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作者:蘇珊娜.卡哈蘭
26《模仿犯 上下》作者:宮部美幸
27《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完整十集劇本&幕後導讀訪談記事》作者:公共電視/ 呂蒔媛
via 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