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知名平面設計師,又擁有一瞬設計有限公司與薄霧書店創辦人身分的蔡南昇,對書籍設計充滿熱情。參與過金馬影展等專案設計,多次入選金蝶獎並獲金鼎獎最佳雜誌美術設計獎。2016年成立薄霧書店,致力推廣閱讀、設計與印刷。
國中時期就喜歡畫漫畫,小時候最想成為的其實是漫畫家。放學後最常做的就是窩在房間內畫圖,這個習慣也一直維持到高中、大學。依循興趣,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應徵到漫畫工作室上班,四年之後。因公司改組,進而萌發「是否要開始獨立接案?」的想法。
接案初期,仍是以插畫工作為主,後續漸漸開發不同設計領域,進而開始書籍排版以及裝幀設計。雖然現在的職業距離漫畫家有些距離,但在累積許多書籍的設計經驗後,發現書籍設計的樂趣不亞於畫漫畫的快樂,尤其是關於營造書封面的戲劇性情境,更是裝幀設計的趣味與熱忱所在。
Q:進行裝幀設計之前,如何規劃及定位整本作品的設計風格?是否會依書籍內容或作者本身來進行發想?
面對不同的書籍,我通常會有不同的規劃思路,我設計發想的過程中最重要關鍵就是「對自己下題目」。以文學書為例,我會先抓一個抽象的概念,然後去「設定制約」,再嘗試具體化形象。比如鯨向海詩集《犄角》( 大塊文化),作者給我的印象是一位比較年輕的詩人,他的詩作帶有一點戲謔、玩笑的風格,不同於傳統古典詩堅守格律與完整的意象。
因此我在設計時就會跳脫傳統詩集規矩、方正、乾淨、典雅的觀感,以一種特有的年輕氛圍貫穿,例如:字體做歪、故意選黑體,加入一個看起來很有童趣的造型等等,來擺脫乖巧的形象思考。這項設計我對自己下的題目制約就是「有點感官、不要具象、不要複雜、有一點童真。」有限制的設計,能夠幫助我反思什麼樣的畫面才是既抽象又可愛,牽涉到我的設計表現形式,同時更加速腦海中凝聚成果的想像畫面,是一個有趣的創意發想實驗過程。
Q:在字體的運用上,你個人偏好哪種中文和英文字型?為什麼?
中文字體我偏好日文的小塚字體。以小塚明體來說,它的特色是橫的地方很細,直的地方略粗,感覺現代俐落。此外,小塚字體也是電腦內建的字型,使用上比較方便。英文字體我則喜歡德國的黑體類型―― DIN,我覺得這個字型的細節對我而言是漂亮的。
Q:舉凡工業設計有「形隨機能」的概念,裝幀設計目前是否也有一些規則或是觀念可循呢?
其實每一本書的裝幀,基本上都是形隨機能,若是討論裝幀書籍有無公式可循,我認為大眾書、財經書和勵志書是有的。大眾書它通常需要一張吸引讀者目光的圖片,搭配醒目的書名,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而財經書、勵志書則是書名一定要很大,這類書籍比較在意銷售的氣場,因此銷售的意圖要強勢一點,若是書籍內容是以成功術為主,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封面加入知名商務人士或是企業家握手的圖片;談論賺錢法則的書籍還可能放上鈔票或向量圖,畢竟大眾書的訴求是讓讀者很快速辨識書本內容,直接的表現方法,在目前還是大多數客戶比較能接受的方向。
Q:越來越多書籍講求裝幀設計,依你看,你認為台灣當代裝幀設計的特質有哪些?
以往裝幀設計受到編輯和出版社老闆的影響甚深,但現在無論是圖片的揀選或是文字擺放方法,均蘊含多樣的表現形式與美感邏輯,我認為這幾年台灣裝幀設計的表現慢慢地跳出了以往的模式,開始出現一些不同於早期的設計思考,有種越來越新的感覺。
例如陳夏民的《那些乘客教我的事》( 凱特文化) 就是一個使用新設計語言與思考的例子,我覺得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邏輯很有趣,它的切點已經跳脫了我這代設計師的思考模式,擁有自己的語言,但卻也引起了觀看者的好奇。
薄霧書店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三○二號三樓
本文出自La Vie麥浩斯出版《解剖裝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