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慶典最動人之處,就在於從居民生活、土地、文化之間,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姿態。隨著城鄉人口結構改變、生活方式變化,如何讓地方信仰慶典仍能擁有活躍的生命力呢?更名後去年首度舉辦的大溪大禧,導入當代策展與設計思維,獲得廣大的迴響。讓我們深入在地、聽見來自主辦及策展單位、宮廟、社頭、商家的聲音,一起思考信仰慶典的未來新可能!
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關公生,是大溪人心目中如同第二個過年般的大節日。去年主辦單位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後簡稱為木博館)邀來衍序規畫設計(後簡稱衍序)擔綱總體策畫,以「一場跨越當代設計和民俗信仰」的最潮城市祭典為概念,策畫「大溪大禧」活動,將當地宮廟普濟堂、社頭藝陣、居民、及新世代設計師們拉在一起跨界合作。
▶2019「大溪大禧」三大亮點!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古宅燈光秀打造最潮關公遶境
不僅邀來服裝設計師陳劭彥為雷神電母童仔訂製服裝、設計師吳孝儒以LED燈牌重塑廟會旗幟、以及視覺設計師廖小子為社頭操刀識別設計。更在正式的關公生正式遶境日之前,重新組合傳統遶境陣容、編排出具有暖壽意味的「與神同巡」陣列,以日殖時期延續至今的傳統遶境序列,從在地31個社頭中邀集各社的招牌陣容,並且將設計師們的新作一起融入巡遊行列,成功踏出跨界合作的第一步之外,讓即使是傳統祭典門外漢的外地訪客,也能輕鬆地以半日午後時光飽覽最精華的遶境藝陣。在為期三週的活動期間,為大溪老城帶來了高達20萬人次的人潮盛況!
大溪大禧將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跨界互聯的獨特狀態,讓我們看見了台灣祭典文化的另一種活力展現,也更讓我們好奇,獨特如去年大溪大禧,這樣的祭典盛會是如何出現的?對當地信仰圈又帶來哪些影響?而在即將迎來今年度關公生之際,大溪大禧的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可能性呢?
其實大溪大禧的出現並不是無中生有,大溪大禧的前身是已延續數十年、原本由區公所承辦的「大溪文藝季」(後簡稱為文藝季),而當時公所為了能吸引更多人潮參加文藝季,刻意選定了關公生慶典期間舉辦活動。在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於2015年成立後,文藝季也就轉由木博館來執行。大溪大禧的誕生,與這座全台灣第一座以「生態博物館」為名的單位,有著密切的關連。
「當初我看到木博館『2018大溪文藝季』的標書時,非常驚訝於怎麼有寫得這麼細的標案」,大溪大禧策展人劉真蓉回想起讀到標書時的第一印象,「木博館簡直就像是個半研究單位一樣。」這句話並不誇張,四年前接手文藝季的木博館,除了重新梳理活動內涵,也不再只將同期舉行的普濟堂關公生慶典視作聚眾的手法。
「被桃園市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的『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是大溪的文資重點,加上我們剛接辦文化季時,發現對地方社頭認識不夠深入」,木博館館長陳倩慧表示,「所以決定從2016年啟動社頭普查計畫,訪問耆老、為上千件老物拍照建檔,詳細調查歷史文化,再寫成報告書。」木博館的努力,地方社頭都看在眼裡,像是以遶境代表物「大算盤」聞名的興安社,就參加了木博館開設的導覽課、和整理官將衣物的文物保存課,甚至還在館方的協助下,將社內5面日殖時期的老社旗送至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進行修復。讓社頭從社群經營的觀念到維護文物的實務操作,都開始有了新的想像。
地方社頭動起來 木博館陪跑
木博館的支援能發揮效益,前提是地方社頭也要有自發的動力。嘉天宮同義堂,是大溪社頭中成立相對晚、但實力頗受看重的社頭,這和社頭本身的傳承方式革新與社員的年輕化有關。擔任總幹事的張書武是七年級生,在外地讀大學時,被父親叫回家支援農曆6月24日扛在地人稱為『將軍』的大仙尪,因為表現神氣活現,他開始揪同學朋友加入一起玩,為了讓大家快速進入狀況,他想出了有別於舊時跟著看、自己揣摩的新學習法,「我開始把訓練方式寫成講義,讓沒有背景的年輕學員三天就能上手、七天就能有威儀氣勢。在編寫講義的過程中,我發現大溪的將軍腳步有個獨特的『屈禮』動作,很希望可以把這動作推廣給其他社頭,成為我們大溪的特色。」在木博館的補助計畫之下,張書武開始逐年從紙本講義到數位影像,將新手訓練法、將軍組裝方式、屈禮腳步、表演陣式逐一記錄下來,讓社頭文化更紮實、也更有機會持續推廣傳承。
有了這幾年對社頭進行深度普查及補助支持的了解基礎,身為一所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物件收藏導向的「生態博物館」,木博館開始有能力更進一步實踐「保存常民文化、恢復職人榮光、及推動地域振興」的立館方向。簡單來說,理想中的木博館應該不拘泥於邊界,而是讓整個大溪成為一座生態博物館。
導入策展與設計 信仰神聖性的重要
不過這些理想總是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挑戰重重。去年大溪大禧籌備過程中,來自在地的各種疑慮都有,其中,對宮廟和社頭而言,最關鍵之處在於,導入新的策展、設計手法後,是否保有對神明信仰的尊重?信仰的神聖性會不會因此減損?
當去年大溪大禧邀請廖小子設計平安符時,需要請普濟堂提供內裝的符紙,即使這個活動在外人看來帶有行銷宣傳意味,普濟堂主委對符紙是否完整過香這件事,仍舊十分看重,「主委甚至還特別附上一段拍攝過香過程的手機影片給我們,代表他們會做周全」,策展人劉真蓉語氣認真地說,「所以無論是與廟方或社頭討論合作,或是重編暖壽用的『與神同巡』時,尊重傳統意涵,讓遶境時的神性被看見,都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劉真蓉特別在意新編遶境隊伍的壓軸,一定希望能請到關公神尊參與,畢竟如果沒有真的神明同巡,這整件事就不過是表演作態,既脫離了信仰生活,被當地宮廟與社頭看待的方式也一定不同。也因此,當廟方擲筊獲得關公同意參與新編遶境,廟方還在前幾日貼出代表神明認可的粉紅色公告時,木博館及策展團隊都默默地感動不已。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9年5月號
文字│方敘潔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