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之前提起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哈默比(Hammarby),恐怕所有人都得皺眉頭。對比於美若仙境的市中心,這位於東南方的區域,是所有工業廢棄物的匯流處,充斥垃圾、污油、廢金屬和有毒土壤。但市政府不是省油的燈,90年代中期,官員提出申辦2004年奧運的想法,藉此重整這片土地。最後雖沒搶到主辦權(敗給雅典),但市政府未中斷和十幾家在地大型開發商的合作,清污掃毒,從建築至街道全部重規劃,終於讓這裡改頭換面,打造出舉世聞名的永續之城「哈默比濱湖」(Hammarby Sjöstad)。
哈默比濱湖一切規劃都鎖定「宜居」,包括完善的廢棄物收集,使用太陽能等永續能源,便捷的無聲輕軌,托兒所、圖書館、公園等民生建設一應俱全。而從啟動至今逾20年,這座超級模範都市如今迎接了最後一階段的重生——名為「the Fredriksdal Quay」的碼頭改建案。
「Fredriksdal Quay」(又稱Fredriksdalskajen)位於哈默比湖,毗鄰連接斯德哥爾摩南部郊區和中央島嶼Södermalm的幹道。最鮮明的特色,是兩座有著些微高度差,頂部呈現倒U字型的盪鞦韆。坐在上頭一前一後擺盪,就是欣賞河岸的最棒視角。此地寒凍不需說,過去因作工業用途,多是冷灰的景色。
擔起改建任務的景觀建築事務所「Nivå Landskapsarkitektur」,先使用大量木頭,鋪出一條接近L型的親水步道,和位於其上的長條座椅,再從步道延伸出數個以混凝土板搭出的半圓形迷你站台。這半圓形狀呼應了鄰近建自1920年代的老橋墩的拱形構造,也呼應了那兩座鞦韆座頂的弧線,更重要的是,替原先充滿直角的岸頭增添了柔和感。除了溫暖的木頭色,還把傳統碼頭中黃色繫纜樁和白色欄杆,一起納入成為設計元素,讓視覺由蕭瑟轉為明亮。
此處原朝北,但面向東北的木頭步道,卻能迎來陽光。2018年底完工後,這裡成為居民的休憩處。蕩著鞦韆,躺在半圓形站台上曬太陽,或單純只是騎單車造訪這片開闊的水岸區,都使人重新獲得能量。曾經敗壞的不代表未來都如此,從一小塊泊岸改造,讓我們看見斯德哥爾摩對宜居城市的建造,如此持久,又如此用心。
Text:Chenjou
via:Nivå Landskapsarkitektur
Photo:Robin Ha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