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生物學家認為,生活在南極周圍海床的原生無脊椎動物中,約有五分之四皆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表示,在本世紀內,將會有約四分之一的海冰融化,如此一來,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勢必會減少,磷蝦數量也隨之減少,南冰洋中所有以磷蝦為食的生物,包括魚類、烏賊、企鵝和座頭鯨在內,也都會跟著減少。磷蝦數量銳減,將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北極的海象已經開始面臨這樣的命運了。海冰對牠們而言有兩種功能,一方面可以孕育海洋食物鏈底層的藻類,另一方面海象也會以此做為平台,跳入水中覓食海床上的蛤蠣和貽貝,或是在覓食長征之際在上面稍作休息。然而隨著北極暖化,太平洋北邊的海象也逐漸失去海冰平台了。牠們就像難民一樣,被氣候變遷逼迫而不得不上岸。
秋季遷徙
這些遷徙中的太平洋海象媽媽和寶寶,和其他上千隻海象,在俄羅斯北極地區(Russian High Arctic)的西伯利亞岸邊一起出動了。海灘是海象在秋天遷徙時能夠休息的少數幾個地點之一,但現在因連續好幾個夏季氣候都過於溫暖,冰塊便融化流入北冰洋之中。海象們只能擠在有限的空間內,且必須游到離岸一段距離的地方覓食,也找不到浮冰可以暫歇一會,因此不但營養不良也壓力過大。
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是太平洋海象的主要覓食地,但現在少有冰塊能撐過夏季。殘存下來的冰塊多在北端的深海處。因此海象只能朝南方移動,一直到西伯利亞沿岸的岬角,才能上岸休息。問題是這些岩石難民營被海象完全佔領,楚克奇海東岸的海象數量成長了10倍。多達10萬隻海象窩在一起,一隻疊在一隻上,成了地球上最盛大的大型哺乳類動物集會。
氣候變遷下的受災難民
數千隻太平洋海象在全球最大的出動(haul out)地──楚克奇海(Chukchi Sea)邊緣的岬角。2017年秋季時,超過10萬隻海象(多數的太平洋海象) 都以這裡做為休息地。海象依照傳統的路線,隨冰塊向北遷徙。然而現在冰塊融化的區域北移,甚至遠至弗蘭格爾島,使得海象在大陸棚外覓食時,沒有可以稍作休息的平台。
一旦空間不足,晚到的海象就必須沿著峭壁攀爬50公尺(165英尺)高,才能尋找到棲息地。這些鰭足動物抵達目的後,既精疲力盡、飢腸轆轆,又因高度迷失了方向,很可能因此打滑失足,或是被兇悍的狗群或人類干擾驚嚇到,而墜落懸崖死亡。當《我們的星球》團隊在楚克奇海岸拍攝海象在陸上休息時,就在岸邊發現了多達650多具海象屍體。
……還有海豹與北極熊
顯而易見的,浮冰對於北極熊、海豹和海象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相當重要。牠們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會待在浮冰邊緣,浮冰既提供優勢的位置,又能當做休息地點。環斑海豹(Ringed seal)長時間在冰下的海水中捕獵。牠們也會和在冰上潛伏的北極熊玩捉迷藏。海豹用鰭足上的爪子在冰上刮洞,以浮上水面呼吸。北極熊則會守在洞附近等待午餐上門。海豹會多鑿幾個洞混淆視聽,讓北極熊不知道該在哪個洞旁等待,這麼一來生存的機會就提高了。然而日益變薄的冰層卻改變了捕獵的互動模式。雖然鑿洞變得更簡單,但卻讓海豹較不易躲藏。
北極的象徵
夏季時,在加拿大極地地區蘭卡斯特海峽的一隻北極熊和牠的寶寶正在殘餘的浮冰上休息。熊媽媽必須等到冰塊再次凍結,才能在平台上有效的狩獵海豹。北極熊所面臨的問題,就是牠們所需的海冰,每年範圍都不斷的在縮減 ,未來還會繼續減少。幸好現在要阻止氣候持續暖化還為時未晚。
環斑海豹在積雪的冰上挖雪洞,在洞裡築窩巢哺育小海豹。但如果這年降雪量不夠,海豹窩的頂部就會提早融化崩塌,使小海豹暴露出來。另外在雪不夠厚的地方,小海豹就會誕生在冰面上,很難存活。短期來看,北極熊或許會佔上風,可是一旦冰層消失,兩者都是輸家,因為都無法在冰塊上捕獵了。
約有2萬2千到3萬1千隻北極熊以北極為家。從表面上看來,牠們過得很好。1973年通過保護北極熊的國際條約後,約束人類獵捕北極熊,因此現今的北極熊數量較25年前的6千隻增加了不少。事實上,北極熊是少數幾種仍居住在原有棲息地的大型肉食性動物之一。但北極熊進化後學會利用北極的冰塊捕獵,因此科學家預測,一旦冰塊消失,北極熊的數量到2050年時,將會減少三分之一。
站在邊緣
一隻北極熊站在被厚厚冰層覆蓋的昌普島上,昌普島是俄羅斯極地地區的一個島嶼,位於法蘭士約瑟夫群島中,周遭圍繞著北冰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直到最近,這個無人島鏈一整年絕大部分的時候還都是被冰封住,但在過去10年,冰塊卻開始愈來愈早融化,海面則愈來愈晚結冰。
較南方的北極熊已經開始失去狩獵場,特別是哈得遜灣附近,現在每年夏季冰塊融化的時間都長達4個月之久。有些北極熊開始朝北方移動,到冰塊殘留最久之處,其餘的北極熊則被迫登陸。加拿大科學家詳細記錄追蹤了在哈得遜灣周遭生活的北極熊,牠們比過去花更多時間待在陸地上,絕食、吃莓果、或在人類居住地區覓食。例如在邱吉爾港,就愈來愈常發生北極熊與人類衝突的事件。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對這些極地動物造成滅絕的危機,就在此時此刻,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將決定它們的最終命運。
一隻瘦削的年輕北極熊站在加拿大極地地區(Canadian High Arctic)巴芬島北端的拜洛特島浮冰上。牠才剛吃完一隻海豹,正在嗅聞找尋更多食物。現在正值夏季,不久海面將開始結凍,牠的冰緣狩獵區域也會拓展。北極北邊的這個角落,應該到2050 年前,都還能做為北極熊的據點。再往南,冰層預計就會全數消失了。
這些正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故事,都收錄在《我們的星球》。透過世界最知名的生態紀錄片團隊在鏡頭下捕捉的珍貴畫面,讓地球上許多不可思議的奇景與大自然的瑰寶,在眼前栩栩如生。同時,也敲響了警鐘,哪些行為正在危害我們的家鄉,以及許多環保團體、科學與環境學家和國際組織正在極力阻止與維護。
曾經,我們覺得這顆星球很大。在過去幾百年間,人類拼命向其他大陸及世界各角落探索,挖掘各式各樣最美麗與寶貴的事物。但如今,人類的足跡遍佈全球,即將耗盡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源與其他生存資源,將一切摧毀殆盡。
龐大的拉森冰架(南極半島外海延伸出去的漂浮陸冰)在2016年出現的巨大裂縫。這座與盧森堡面積相當的冰山,終於在2017年時崩塌。冰塊原本就飄浮在海上,因此並不會造成顯著的海
平面上升。然而最後也失去冰架後,陸地上的冰塊便無法繼續固定在原處。一旦這塊冰滑入海中,便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目前,由於陸冰溶化以及海水升溫膨脹等因素,海平面每三年便會升高 1 公分左右。
也許你我都只是普通人,正在見證這世界發生的巨大改變。但是了解並面對,我們才可能找出方法,挽救這場對大自然的屠殺。用我們的眼睛、心靈再次感受,並一起捍衛――我們的星球。
欲知更多生態與環境故事,都在La Vie叢書出版《我們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