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稻穗加上一望無際的藍天綠山景致,花東縱谷得天獨厚的地景有如一幅美麗深邃畫作,自然、人文及米食文化底蘊皆藏身其中,就像是一處秘境桃花源,讓人們得以暫時忘卻浮華煩憂,感受這片台灣大糧倉帶來的療癒能量。如今在「台灣最美公路」197縣道上,從初夏到秋收之間,則有12組藝術裝置作品,結合印度詩聖泰戈爾最動人的《漂鳥集》,搭配壯闊山林與梯田景觀,帶來全新《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計畫,歌詠縱谷萬般風情!
隱身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貫穿台東的197縣道,從池上鄉一路綿延至卑南鄉,沿途隨處可看見梯田、稻浪,層層綠色山巒靜靜矗立遠方,靜謐氛圍與悠閒慢步調,早讓許多旅人們醉心,如今縣道成為藝術舞台,在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主辦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下,邀來10組海內外藝術家,以豐富自然景觀、在地農村故事和獨特部落風情為創作靈感,帶來12件精彩裝置作品,落腳池上萬安村、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洗滌你繁雜的心靈,讓泰戈爾與在地柔情的人文情感,為你的仲夏小旅行寫下迷人的詩。
設置在池上伯朗大道的天堂路,結合太陽、月亮意象的《自然療癒》是台灣藝術家撒部‧噶照的作品,順著鞦韆的視野可遠眺翠綠稻浪、山巒盡收眼底;台灣藝術家任大賢在關山電光里天主堂的作品《電光牛》,以電光村大片稻田的環境地貌,加上在地電光的傳說,以牛的型態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透過燈光的營造讓白天與黑夜呈現不同的美。
芬蘭藝術家Jaakko在池上水利公園的作品《RUNAWAY DROPLET 跑道上的水滴》,闡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為環境與生命發聲;德國藝術家Jens設置在洗衣亭的作品《Temple of Laundry 洗滌的殿堂》,引著民眾走進感受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以及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洗滌出嶄新的心境。12組作品皆與泰戈爾《漂鳥集》有所串聯,有如飛翔在天際的漂鳥般,俯視縱谷的壯闊,省思人與自然應要和諧共生的深遠寓意。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12組作品
鄭陽晟《陪伴》關山電光里稻香小路秘境
「我是那秋雲,不帶一滴雨,成熟的稻田裏,可見我的滿載。」泰戈爾《漂鳥集》No.185
稻草人無聲的溫柔陪伴,守護和照料稻田裡的稻米,迎來風調雨順好年冬安穩長成直到豐收。願風輕輕撫過妳的髮梢,願雨水不會打彎妳的腰,願太陽照亮妳秀麗容顏,願我陪伴你健康的成長,願我的陪伴成就美善。
「黑手鋼雕藝術家」鄭陽晟,以稻田裡的稻草人為靈感,融入人文意象,創作出10座姿態各異的稻草人,有如揮手般的稻草人彷彿熱情招呼者,而拿著鐵包包的則是最尊貴的稻草人,富饒趣味的作品守護著稻田,當微風吹拂,鋼鐵稻草人更會隨風轉動身軀。
任大賢《電光牛》 關山電光天主堂戶外廣場
「這座山不就像一朵花,以其丘陵為花瓣,飲著陽光?」泰戈爾《漂鳥集》No.253
以電光村的環境地貌,以及大片稻田的美麗風景為創作藍圖,加上在地電光的傳說由來,以牛的型態來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土耳其Fatih Kucuk 互動創作 池上振興國小
「在他們的廟宇裡,他們點著自己的燈,唱著自己的歌。可是鳥兒卻在你的晨光裡唱著你的名字—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快樂。」 泰戈爾《漂鳥集》No.285
來自土耳其的藝術家Faith Kucuk,其創作特色即是堅持與當地人共同創作,他採集在地阿美族部落民俗與傳說為素材,共創社區歷史與記憶。壁畫以阿美族母系社會文化為靈感,整體色調以綠、藍色為主,畫中小女孩有的騎著雲朵、有的愜意地翻閱書籍,有的則辛勤上工,各種角色面貌皆是阿美族女性撐起家庭的堅毅縮影。除了繪製牆面外,他也配合學童課後時間共同創作,一天2小時動畫課程,引導式教學,貼近在地生活。
而另一面以阿美族情人袋文化特色為主題的矮牆,則將阿美族象徵愛情的圖騰利用藍色、紅色、綠色等色彩繪於牆面,變成一幅愛情牆。
日本阿部乳坊《永恆的旅者》 池上振興梯田
「永恆的旅人啊!你將會在我的吟唱裡發現你的足跡!」 泰戈爾《漂鳥集》No.305
日本木雕藝術家阿部乳坊首次造訪池上振興,即被眼前層層堆疊的梯田美景所震懾。出生自日本新潟的阿部,表示池上米香讓他想起同樣以白米稻田種植為主的故鄉新潟,因此他結合經常在稻田間飛翔的白鷺鷥,並結合人的模樣,以類似風見雞的形象,指著眼前那片讓他深受感動的鄉野風景。
日本阿部乳坊《永恆的旅者-如漂鳥般飛翔》 池上萬安磚窯廠
燃燒中的木塊在火光中喊著說:「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泰戈爾《漂鳥集》No.200
由於太過喜歡池上,阿部也特別選在萬安磚窯廠,同樣以結合白鷺鷥的木雕創作為題,在紅色磚窯場遺跡中創作出飛翔旅者,雙手平舉有如起飛前的預備姿勢,彷彿正等著馳騁翱翔於池上美麗田間
撒部‧噶照《自然療癒》 池上天堂路口
「樹木就像大地的渴望,踮起腳尖,遙遙窺向天堂。」泰戈爾《漂鳥集》No.41
在池上最為著名的伯朗大道、天堂路入口處,藝術家撒部‧噶照在此創造了一座天堂鞦韆,以太陽、月亮為意象的鞦韆地景,彎月波浪的線條有如將池上金黃稻浪圈起來,讓人靜靜坐在鞦韆上,享受眼前這片大地給予的土地恩澤,享受珍貴自然的療癒。
德國Jens Meyer《斗笠》池上萬安國小
「白雲謙遜地站在天之一隅,晨曦以光彩做王冠為它戴上。」泰戈爾《漂鳥集》No.100
自然是活耀的,她藉由提供人們空間、庇護與食物來與人們保持連結。建築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人們空間與庇護來與人們保持連結。藝術是活耀的,它藉由提供人們精神食糧而與人們保持連結。布料也是活耀的,它也提供人們空間與庇護。舉例來說,傳統的斗笠提供人們的頸肩遮陰。斗笠是個非常有趣又獨特的造型,二種層次相互堆疊且創造出一個頭型的空間。
如果將斗笠的造型與空間感置入到樹梢,自然的樹型將決定這頂斗笠的大小,同時也創造了與樹空間的對話。這頂斗笠的空間將大到足以讓人立足其下,當人們開始與樹空間互動,即將如同一個擅長建築寺廟與教堂的大師說言:他們拿取木材與石塊而創造了「寂靜」!
德國Jens Meyer《洗滌的殿堂》池上錦園洗衣亭
「雲兒把河之水杯注滿;自己卻隱藏在遠處的山中。」 泰戈爾《漂鳥集》No.174
Jens Meyer擅長以布料、紡織物創作,能在具有特殊氣質的錦園洗衣亭安裝作品在適切不過。透過作品營造與洗衣亭對話的機會,希望觀賞者在作品引導下,走進洗衣亭靜靜感受這座洗滌的殿堂聆聽水流、觀察水流與織布互動的光影變化,深深呼吸水流與空氣激盪出的清新空氣,逐漸地洗滌出嶄新的心境。
而看似輕柔的布料創作,事實上能夠承受1.3噸重量,隱喻著女性嬌小身軀,卻是強大、守護家庭不可或缺的堅韌力量。
德國Roger Rigorth 《重蛹》 池上萬安國小
「樹根讓樹枝長出了果實,卻不索求任何回報。」泰戈爾《漂鳥集》No.134
兩個延伸的蛹狀結構被一個精巧的元素連接著,連接點雖小但十分要緊,扮演著生命兩種辯證間的聯繫,如女性之於男性、光明之於黑暗、酸之於甜,乾燥之於潮濕,萬物幾乎都有其兩面,在某種程度互有關連且彼此依存縱使時有對立,連接點保持二端的平衡亦作為二端能量的通道,重蛹猶如這生命原則的象徵不論被視為開始或終了,它就是個無限的生命循環。
芬蘭Jaakko Pernu《跑道上的水滴》 池上水利公園
「我很高興奉獻了所有的水,」瀑布歌唱:「雖然少許水已足供人止渴。」 泰戈爾《漂鳥集》No.69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已是不爭且正在發生的事實,極端的氣候型態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大的威脅。從此衍生他對台東大地藝術的創作發想,將生命的泉源「水」具象化。透過作品,將為環境與生命發聲。
高7.5公尺,以1000根台灣相思木組成的水滴,能夠看見卑南溪,Jaakko Pernu希望藉由作品,讓旅客了解水資源的難能可貴。
尼誕‧達給伐歷《水跳舞的歌聲》 池上水利公園
「不是鐵槌的敲打能奏效,只有那水的跳舞歌聲,能使石卵臻於完美。」泰戈爾《漂鳥集》No.126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孕育水中生態、滋養大地草木,灌溉著農田。小時候看農夫用竹子引水到田裡蓄水池,在出水口放石板和罐子,遠處就能聽見輕快的水流聲。水是縱谷溫柔美好的旋律,作品呈現水流不同的聲音,為風伴奏,喃喃訴說,輕閉雙眼就能聆聽水跳舞的歌聲。
李蕢至《在河之間》池上水利公園
「少女啊,妳的單純,有如湖水之蔚藍,透露著妳真理的深邃。」泰戈爾《漂鳥集》No.209
台東花東縱谷以「米」為主要的農產,影響稻米生長的重要因素非常多,氣候、土壤雨水是決定稻米品質的關鍵因素,人生活在山之間。
此作品位於台東縱谷土地上,水圳是水的道路,也是當地居民農作灌溉所需。作品順著水的路徑延伸,並作為人與自然之間共生的橋樑。它以當地的竹子創作而成,一段段的竹子連結著水與這塊土地,集成一股一股的水波紋雕塑蜿蜒流竄在這美麗彎曲的木棧道上,隨著縱谷的清風、水與竹的聲響,共築出一座在河之間的靜謐棲息空間。
《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縱谷大地藝術季 (10/30 更新)
時間:2019年6月1日~10月28日 (原定於10月28日結束的活動,暫時不下架,至少延展至明年)
Text、Photo:Ian Liu
via 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