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藝術元年推出APP,帶你前往內心奇幻劇場,測每日運勢還有機會抽中高鐵票!《處處—台灣高鐵ARt》埋台灣梗:豬年燈籠、古早味鐵馬、馬賽克浴缸,眼尖的你快來找彩蛋

門-海岸-太空人

由台灣高鐵公司與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 攜手合作推出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第二階段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簡稱《處處》)透過時下最夯的AR(擴增實境)技術,藉手機掃描高鐵票背面、高鐵椅背或高鐵站內特定點,3D全景奇幻劇場隨即在眼前展開,這場參與式設計的藝術實驗,邀請每位參與者主動思考及發揮想像力,為你帶來獨一無二的互動體驗。即日起至6月30日止,下載APP並至FB台灣高鐵粉絲專頁留言,就有機會抽中高鐵商務車廂免費票。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共分成滲透、擴散、內化三階段。第一階段滲透計畫由國際知名藝術家林明弘先生以台灣在地意象的「窗花」為題,設計出一系列視覺藝術創作,為民眾帶來如夢似幻的光影幻境;第二階段擴散計畫由「莎妹劇團」導演王嘉明及「豪華朗機工」藝術家林昆穎跨界合作,推出結合藝術與科技之作《處處—台灣高鐵ARt》;第三階段內化計畫則鼓勵台灣高鐵公司員工,透過藝術創意發想與協作的過程,讓台灣高鐵公司成為具備溝通力、團隊力、設計力及藝術力的組織團隊,發揮在對外服務與對內工作的各種過程中。其中,第二階段藝術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運用熱門的AR技術,有別於藝術家單向地提供故事,《處處》以手機為媒介,突破場域的限制,隨時隨地皆可暫時脫離現實世界進行「心旅程」。使用步驟非常簡單,首先需下載「台灣高鐵ARt」APP,接著打開APP問自己一個問題,並掃描手中的高鐵票(或是高鐵椅背、高鐵站內指定掃描點),360度內心奇幻劇場隨即在掌中開展,透過自問自答的方式傾聽內心的聲音,釐清感情、事業、家庭等疑惑,猶如立體塔羅牌在你手中,作為你的「在路上的人生指南」。


自日常生活取材,轉化為藝術創作的材料,將台灣人共同記憶納入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APP作品裡的奇幻劇場包括:我們熟悉的公園、工地、招牌、補習景觀各種場域;稻田、森林、海岸不同自然景觀,再納入紅色大同電鍋、古早味十足的腳踏車、吃麵線糊常用的老碗公、早期台灣住宅中的馬賽克浴缸、辦喜宴常用的紅色塑膠椅、台灣特色藍白拖鞋等物件。這些台灣元素帶有不同象徵意涵,像是特色「招牌街」有旅館、補習班、飲料店、機車行,代表的是「上上下下南北貨,來來去去瞬息變,霓虹消逝雲端見,即時得意在期間」,意指網路時代前的鼎沸市街招喚著人們的購買慾,儘管時代變遷,市街熱鬧程度不復以往,而是轉移至網路商城,但人的慾望依然存在,這是一個永恆的心靈飢渴課題。「廟口」代表「祈福儀式理自身,調整步伐中繼站,眾人眾神皆凡人,好好吃飯幸福事。」廟口附近常有美食攤販,當你的籤詩中出現廟口圖示,象徵自己與親愛的人每天都能好好吃飯,就已是一件幸福的事。籤詩、場景、物件共有上億種變化,每次呈現都是一期一會的組合,尤其今年是豬年,為了帶給民眾驚喜,藝術家特地在作品中藏入豬豬燈籠巧思等待你去發掘,歡迎眼尖的民眾截圖分享及收藏。


《處處》自台灣傳統的籤詩文化發想,邀請民眾自由解讀圖像與籤詩,是一件即刻與大眾互動,又當下產生美感體驗的作品,民眾可在解讀過程盡情發揮想像力,活化體內藝術細胞。《處處—台灣高鐵ARt》APP自1月底上線,將於6月30日下架,歡迎民眾下載這件期間限定的互動作品。為鼓勵民眾前往「內心劇場」,台灣高鐵祭出商務車廂免費票等多樣票券好禮,即日起至6月30日晚間十點前,只要搜尋「台灣高鐵ARt」或至官網下載APP,並至FB台灣高鐵粉絲專頁留言就有機會獲得!


《處處—台灣高鐵ARt》下載點:

APP STORE 

GOOGLE PLAY

台灣高鐵粉絲專頁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官網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粉絲專頁

豪華朗機工粉絲專頁


via/台灣高鐵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百家媒體聯手捍衛著作權!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於1月1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辦理「2025台北雜誌年會暨第十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並舉辦「內容有價、侵權案告捷:百家媒體攜手保護著作權」記者會,吸引眾多媒體領袖與產業專家出席。記者會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內容創作價值,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內容有價:消費者不可忽視的責任

2023年某讀者因於 LINE 群組非法轉傳雜誌媒體 PDF 檔案遭檢舉,並由雜誌公會聯合商業周刊、天下雜誌及今周刊提起訴訟。歷經一年多審理,法院於 2024 年 11 月判決被告拘役 30 天並駁回上訴,展現法律對侵權行為的嚴正態度,再次強調「內容有價」的核心理念。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表示:「智慧財產權是媒體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公會將持續推動立法,堅守內容有價的理念,並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從合法使用做起,尊重內容創作價值。」

產業呼籲:打造合法使用與尊重創作者的文化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智慧財產權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支柱,媒體作為第四權,為民眾權益發聲,不僅應捍衛大眾權益,也必須為自身權利發聲。梁永煌直言:「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權益都無法守護,又有什麼資格號稱能帶領新聞媒體推動公平與正義?」

他提到,近期成功處理的智慧財產權案件,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道德勇氣,這也應成為每個人共同擁有的責任。他認為,上述判例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立下更清晰的標準,讓社會了解非法行為的危害。並提出未來三大行動方向:第一,應讓大眾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識而誤觸法網。第二,希望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協助擴大宣導,促進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理解。第三,鼓勵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化尖兵」與「文化警察」,勇於檢舉侵權行為,為文明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他最後呼籲:「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台灣走向文明與創新的重要一步,也是媒體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圖片提供:雜誌公會)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法務總監邱大山則指出,非法轉載對內容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他強調,民眾如需分享內容,應選擇付費閱讀或透過合法管道,如圖書館借閱或電子書平台,培養尊重創作者的文化氛圍。

此外,天下雜誌集團法務總監邱愛倫指出,非法轉傳行為早已滲透至各類社群,這些地方頻繁轉載雜誌數位媒體內容,卻缺乏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基本認識,這類行為已對內容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盼政府加強跨部門合作,應對數位化所帶來的侵權挑戰,並確保數位時代內容創作的永續發展。

共同行動:守護內容價值,支持智慧財產權

雜誌公會藉此機會提醒消費者,非法轉傳電子檔案或盜版連結均屬侵權行為,可能面臨法律責任。合法使用與分享內容,不僅是對創作者的支持,更是維護知識生態的重要一步。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攝影:黎泰山)
(前排左起)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邱大山法務總監、今周刊梁永煌發行人、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龔汝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專門委員廖倪妮以及天下雜誌群邱愛倫法務總監(圖片提供:雜誌公會、攝影:黎泰山)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第19屆愛心獎圓滿落幕!善心無遠近,愛心創奇蹟

愛心獎放眼全球,跨越港澳台,發掘無數行善生花的動人故事,將為善不欲人知的行動匯流成無疆的愛心大海,本屆有9個得獎者獲此殊榮,這些行善者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從作家、企業、社福基金會到醫療團體,幽谷伴行,點亮無數生命,他們的奉獻,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社會大眾看見人性最真摯的光芒。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得獎者合照(左起)富士康代表崔志成、紀文風、潘江雪、丁和木、法鼓山代表柯瑶碧、肝基會代表黄婉瓊、方李邦琴代表方樹斌、曾醒明以及莫言(右上者) 。

愛心獎始終秉持著表彰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慈善工作者與機構的使命,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心靈無聲無息在社會每個角落播撒著愛與希望。2024愛心獎頒獎典禮日前在香港鳳凰衛視大埔總部舉行,獲獎者有來自中國的作家莫言、安踏集團創始人丁和木、富士康科技集團、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潘江雪,還有來自香港的無止橋慈善基金發起人紀文鳳、「送炭到泰北」香港發起人曾醒明以及台灣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甚至有海外的美國方李邦琴基金會主席方李邦琴,持續發光發熱,揮灑大愛。

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是社會向善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台灣的獲獎代表並非個人,而是以「組織」形式獲獎。

之一為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落實創辦人釋聖嚴法師的莊嚴聖念,以整體關懷、凈化人心為主軸,推行國內外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及災難救助項目,多次獲內政部、衛福部基金會評鑒優等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已邁入第23年,累計總受獎學生逾6萬人次。

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創會23年,每年不僅提供逾1200件弱勢家庭經濟補助,先後參與多項重大災害後續關懷與援助,如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緬甸納吉斯風災、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2010年海地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大地震、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3年土敘大地震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法鼓山代表柯瑶碧

之二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病是台灣健康的最大殺手,回顧創會歷程,時間回到1994年,來自台大醫院的多名肝膽專科醫師在與無數肝病病人接觸的過程中,有感於民眾對肝病的無知,再加上肝病初期沒有症狀,病人通常都是在肝病很嚴重或肝癌末期才就醫,導致肝病的悲劇不斷上演,留下悲傷的肝病遺族家庭。因此發起一場消滅肝病的革命,成立一個以肝病防治的民眾宣導及醫療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教育民眾正確的肝病常識。

走過30個年頭,肝基會在台灣300多個鄉鎮及偏鄉離島舉辦免費肝病篩檢900場、肝炎衛教講座逾2000場,服務逾100萬人次,甚至補助貧困病患醫療與交通。此外,更設立「肝病優秀論文獎暨研究獎助金」鼓勵肝病研究、獎助國外研修、出席國際研討會。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2021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2022年堉璘台灣奉獻獎,至今仍以消滅台灣肝病為己任,持續推廣正確預防保健觀念。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肝基會代表黄婉瓊

愛心獎藉由這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傳遞愛與力量,激勵更多人投身慈善事業,讓愛心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愛心獎涵蓋範疇廣泛深遠,從教育、醫療、環保、貧困救助,到災難援助,每一名慈善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中,通過無數日夜堅持與付出,點亮基層受苦者生命,讓世界更美好。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在致詞時表示,在當前這個衝突不斷、戰火紛飛的世界中,這份對基層受苦者的摯誠關愛,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