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越發蓬勃的人機互動設計,走味大稻埕創辦人杜曉苑(Grace)透過味覺體驗,引導人們認識味道及找出自己的喜好,並更進一步了解台灣在地的風土滋味。體驗設計不是只有炫麗的技術堆疊,而是讓消費者在過程中能自主選擇,進而對自我以及對產品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2018年在大稻埕,出現了一間飲品快閃店「走味大稻埕」,這裡看不到飲品菜單,一切從嗅聞體驗開始,猶如抽絲剝繭般的嗅覺喜好體驗,進而揭曉自己偏愛的飲品為何!
打造這項體驗過程的杜曉苑,過去曾是玩味旅舍的共同創辦人,透過策展房型,讓旅客在入住時能體驗台灣新一代設計師的作品。對杜曉苑而言,從玩味旅舍到走味大稻埕的體驗,設計方式都相同,只是產業主題不同。
兩者都是先設計有趣的路徑,讓消費者能透過體驗以確實理解產品,相較於其他品牌大量給予資訊、人們只是被動接收,消費者在這之中擁有自主的選擇權,可以更加開心地享受體驗的環境,當體驗結束後,不僅對自己的喜好有更多認識,也同時了解品牌的精神。
打造玩味旅舍的經驗是否催生了走味大稻埕的設計?
曉苑:過去台灣設計師為了讓別人看到他們的設計,必須到國外展出,但是這樣仍然沒有國內市場。於是我們想到在台灣經營旅館,用策展的方式讓入住的外國人體驗台灣設計師的作品,透過這樣的方式能串連製造端和設計端。
離開玩味旅舍後,我想在台灣飲品既有的成熟市場上,更強調體驗內容的設計。不論是玩味旅舍還是走味大稻埕,共同特色就是設計不同的路口讓消費者進來,由消費者選擇他要什麼,把選擇權透過體驗設計回到消費者身上。
請分享如何設計走味大稻埕的體驗步驟?
曉苑:看菜單點飲料時,鐵觀音、東方美人等茶名其實都與味道無關,大家是在選名字,不是在選味道。於是我反向思考,設計出「聞」、「選」、「飲」三步驟。先將茶、酒、咖啡原本風味,拆解成2至4種味道,每個風味區各有5種飲品,四個風味區共有20種飲品。
在「聞」的階段,民眾對味道不會存在名稱偏見,只有喜不喜歡。第二關「選」,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味道,並拿取試管前的風味卡號碼。第三關「飲」,就是到櫃檯前結帳,在領取三杯飲品後,揭曉所選擇的飲品答案。
體驗設計包含哪些重要元素?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為什麼體驗設計受到眾多關注?
曉苑 溝通對象,是體驗設計的思考軸心。也能從體驗設計回頭思考設計的本質是什麼?有效的溝通設計是什麼?我認為體驗設計不是現在才重要,是因為現在資訊太多了,反而讓大家更注重如何把設計做得更好,才能讓溝通勝出。
你期待藉由這樣的體驗設計過程,能為品牌以及消費者創造哪些一般選購過程中較缺少的體驗呢?
曉苑 目前零售體驗過程所缺少的,是設計一個讓消費者觀看產品的路徑,體驗設計能讓消費者找到觀看產品角度,我的角色就是設定好路徑,把消費自覺還到他們手上。當這樣的過程建立起來之後,品牌與消費者便主客易位,可以改變現在大量的操弄式推銷。接下來也會持續做味道策展,以授權的模式讓加盟的人有更多選擇。
這也呼應現在大家在討論線下零售業的新可能,透過策展導入新鮮內容,讓店家保有與時俱進的優勢。
杜曉苑
畢業自中興大學歷史系、交通大學傳播碩士、英國 University of Sussex 人機互動碩士。曾任職於城邦出版集團、VOGUE、GQ、ELLE、Microsoft等新媒體部門。她融合人文社會學養、資訊科技背景及出版業經驗,將內容媒體的經營策略延伸應用至實體空間場域,並不斷嘗試以台灣社會文化的獨特性為基礎,提出符合台灣文脈需求的設計經營策略。曾是「玩味旅舍」執行長暨體驗設計總監,目前為「走味大稻埕」負責人。
走味大稻埕
以味覺探索為核心的台灣策展型體驗店舖品牌。以台灣最著名的南北貨集散地-大稻埕出發,並以「藥材、花草、乾果、堅果」四種⼤稻埕最具代表性的味道,挑選富含特色的台灣飲品,再將飲品味道進行拆解。
地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55號(團圓大稻埕空間)
文/陳岱華
攝影/張國耀
圖片提供/走味大稻埕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9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