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某一派的旅人來說,呼叫siri或google地圖仍然少了一種「人文」溫度。適切地以「紙」在手上張羅一座城市的樣貌,是一種對旅途的尊敬,更是一種儀式。
「停下來,展開地圖,手指向某一角落,接著前進,出發。」這個旅途上不可或缺的循環停駐,是每一個景點能流暢串連的要件,更是深度探索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只是,在經歷無數次翻折、磨損的情況下,地圖不僅變得難以保存,更少了留下來珍藏的目的性,如何在紙上重新開發一個合宜當代旅行的美感地圖,是城市值得省思的環節,也是旅人嚮往的導覽工具。這次由高雄文化局所推出的「遊高雄,有文化卡好」,就以嶄新結構,有趣地讓地圖超越地圖,重新鋪展出高雄海港城市的文化魅力與特質。
掰了摺頁地圖!讓地圖走出高雄的文化
「大部分人對於地圖的既定印象都是一張摺頁地圖,正面是道路地圖、背面是其他店家資訊或介紹。完畢。但當初與文化局在討論時,就希望既然是『文化』旅遊地圖,我們希望可以做出一份打破既定概念的地圖,跳脫大部分的形式。」叁捌地方生活主理人邱承漢這麼說道。對於接下高雄文化局文化地圖的案子,對港都再熟悉不過的叁捌地方生活,將歷年來對這座南方城市的印象重新醞釀,精心挑選20個文化景點,再找來6位插畫家(CROTER、B6速寫男、Nuomi 諾米、Wanyinghsu 徐菀瑩、林家棟、Marcomics),把生硬的建築用充滿溫度的筆觸表現出來,以「文化卡」的形式,創造一種「可以把高雄文化帶走蒐藏」的概念與價值,用取代傳統摺頁地圖的「封套式地圖」,「容器式」地裝載在高雄旅行所蒐集到的文化卡、明信片、票根等物品,成為收納回憶的風格日誌。
這樣的驚喜設計,不單是實質提升了地圖方位性的功能、讓整份地圖在未來更具有擴充性(當增加景點時,不一定要改版地圖,只要發行新的文化卡就好),更能隨著城市文化發展而繼續「累積增長」,內斂呼應高雄文化這些年來各種打破想像與框架的創作能量。
用插畫賦予畫面流動的溫度
「城市,是由建築與人組合的場景所構成。」這次高雄文化局與叁捌地方生活,選擇以「插畫」構成場景的語法,消弭本來過度硬派的傳統地圖作風,以清新、「感受到周圍流動空氣」的手繪畫面,燃起旅人或高雄本地人對於文化場域的嚮往,藉由插畫家的直接觀察,瞭解形塑一個地方的力量,進而帶出城市的氛圍。
採訪中,整體視覺與地圖封套設計插畫家CROTER這麼說:「雖然大家都習慣用GOOGLE地圖了,我們還是覺得應該給大家一個概略的城市雛形,讓人們可以更加深對高雄的印象與地理位置;插畫地圖雖然不是精細的,但卻提供傳統地圖無法表現的城市樣貌,是一種還帶著想像的畫面。」的確,感性的顏色與筆觸能為紙上空間騰出透視的呼吸感,甚至連結的記憶。
就像B6速寫男所說的,「這些不經修飾的線條筆觸,能讓被描繪的建築更貼近觀者,感受到溫度感;與其描繪景點特色,我更想表現人們與景點的關係。『它就在那裡,它一直都在』的撫慰,即使居民習以為常地路過、或偶爾停下來欣賞,這樣的畫面都能帶來回憶或是一種想望。」在B6老師的線條勾勒下,俯視角度的鳳儀書院,跳脫了本來硬式建築的風貌,與畫筆下的人物、環境,醞釀出獨屬高雄的人文溫度;他更補充說:「鳳儀書院是我第一個著手進行的景點,由於腹地相當大,當初取景時,陷入了是要優雅古意的局部還完整大景的決擇之中。
最後,以稍微俯視的角度來呈現書院三進的前、中、後棟建築特徵。人群穿梭在其中,也呼應彷彿百年前先生與學生在書院裡熱絡交流的景象。畫面的最後方,也將現代高雄居民的住宅、樓房也一併帶入,來記錄這橫跨百年的一刻。」
而插畫家Wanying Hsu徐菀瑩也說道:「光線與陰影可以說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色彩與線條則是可以讓人直接感受到環境情緒,那些『看不到』的氛圍,能讓視覺語言直接抵達大腦感性的端點,我想,這也是插畫所能賦予的深層價值。」如此以插畫刻畫的街區風貌,也反應在衛武營的文化卡上;Wanying Hsu除了忠實在紙上繪出銀白流線的建築廓型,更在紙上躍出周圍榕樹群的在地精神,用內化的筆觸呼應高雄溫潤的在地藝文社群。「由於建築物本身是由法國設計師所執行設計,我也特別琢磨於線條跟地景搭配上的和諧度,畫起來相當享受!」
通過插畫家們對於高雄在地文化場域的描繪,我們看見雄踞港都各地、獨一無二的文化藍圖。隨著「封套式地圖」的風格提案,文化本身的儀式性、趣味性、蒐藏性、功能性與累積性也在地圖中展現,更成為收藏者獨特情感的載體;無論你是在紙上瀏覽、還是靜心翻閱文化卡,那些新與舊的文化場域,都在在讓高雄勾勒出無與倫比的文化面貌。
如果你也對手繪地圖著迷,或是也想要藉由這款飽富樂趣的地圖,重新深入走訪高雄,覓得你心目中獨一無二的高雄吧!
文|Qbee Shao
圖片提供 | 高雄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