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10年後的大稻埕從沒落谷底翻轉,成了各式創意團隊叢聚的新天地,但倘若只是將商品進駐,把老屋裝潢成新穎姿態,那麼不過是徒有華麗外表,沒有靈魂的空殼罷了。不過好在如今聚集在大稻埕的年輕老闆,似乎都有著相同默契,用一點個人力量慢慢地改變老城區,為大稻埕打造出新風采,也為扎根於此的事業開拓新可能,而說起種種轉變,於2011年開始,率領世代文化創業群(世代群)的周奕成,無疑是不可不談的幕後關鍵推手。
離開政治圈 開啟創業新模式
崛起於野百合學運、在政治圈打拚超過20年,然而2008年他毅然決然離開政壇,來到大稻埕創業,當時正值不惑之年的他,決定用一種跨世代的經營模式,開啟大稻埕微型創業的文化聚落。人生上半場,歷經了台灣近代民主進程的重大轉變,人生下半場,周奕成帶著潛藏於骨子裡的浪漫與憧憬情懷,一點一滴慢慢用「藝」在街區蔓延開來,成長茁壯。採訪當天,我們約在「合藝埕」二樓的永樂春風茶館,古典擺設彷彿將老派時光完整保留,老建築風華配上空氣瀰漫著台灣茗茶的芳香,周奕成分享他自己人生的小革命,如何在轉換身分後懷抱著理想,為大稻埕注入創意。
很長一段時間幾乎與年貨大街、布料尋寶地畫上等號的大稻埕,在周奕成眼中是最為嚮往、擁有美好文化的土地,「那個年代,對台灣或是世界都是黃金年代。」,他表示一開始選定大稻埕為創業基地,除了是自身從學生時期即對1920年代的文化脈絡深感興趣外,更重要的是保存在此的文化根本,「離開政治界,算是我過去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揮別,但踏入不同領域,我心中的價值觀與核心理念仍然延續著,縱使兩方外在差距很大,但其實最終的目標都很單純,傳承文化。」。
結合五大傳產振興大稻埕街區
「大稻埕過去是全台灣最繁華的地方,即便一度沒落,但是它本身既有的條件與文化還存在,而世代群正在做的,就是讓這個地方重新振興,讓傳統與新穎的經營模式價值,取得平衡。」,從決定在大稻埕創業開始,周奕成便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一是連結大稻埕內五大重要傳統行業、二是幫助年輕人創業,讓大稻埕成為跨世代的創業典範,三則是再造大稻埕1920年代風采。融入在地商圈特色的經營學,周奕成以大稻埕重要的五大傳統產業文化資產為主軸,茶、布、藥材食材、戲曲以及建築,開始找出行業背後產業鏈中所缺少的部分,藉由新進駐的創業者重新銜接上那塊遺漏的拼圖。
然而從頂著政治光環的公眾人物,一下子跳轉到外來的創業者,該如何和這些在地老屋主搏感情,甚至產生信任感,可是花了不少間。舉例來說,世代群第一個代表作「小藝埕」,由於所在位置屈臣氏大藥局是知名地標,因此房租自然不便宜,加上當時大稻埕還未有集結不同創投合營的商業模式,屋主老早就不看好,沒想到還真開出一條新模式,也讓藝埕系列有了第一套商業模板,如今從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到新開幕的鄉藝埕,多年來,世代群在大稻埕建構與實踐的街區經濟模式儼然成熟,但卻也暗藏著潛在隱憂,像是在挑選團隊上,不少人看見成功經驗,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會如何篩選進駐團隊?周奕成表示還是「產品」與「人品」兩項最為重要。在設定上,團隊會先考慮進駐建築原先的業種與背後故事,在進行進駐商家的挑選,當然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想快速賺錢的人,但他都會反覆溝通,希望有機會合作的團隊,能夠只專注做一件事,不要只是想看見速成結果。
除了人外,「過度炒作的效果,會讓投機的人以為有利可乘,提高租金或是進駐所謂觀光老街常見的商品,這反而會讓原有特色耗損。」可能面對租金飆漲、商圈毀壞的方向,世代群的「街區公司」概念,正是盼望以「創意街屋」合作模式取代對抗,邀請主要利害相關者投資入股,包括入駐新創事業、大稻埕屋主、在地企業家以及世代群本身,成為歷史街區經濟振興的特殊模式,一旦街區繁榮,屋主獲利之餘,也不見得要以漲租來獲取利潤。
發揚大稻埕「1920年代」魅力
因為當初懷抱著對1920年代的憧憬,開啟了周奕成在大稻埕的創業人生,綜觀所有藝埕系列,無不圍繞著「1920」符碼,這個距今剛好一世紀的歲月,究竟象徵著什麼?周奕成表示,或許很多人會稱大稻埕為老街,不過對比動輒500、1000年以上的世界古都,大稻埕稱不上是「老」。而他看中的也不是那份古樸情懷,而是反映1920年代現代台灣意識的開端,以及足以串聯全世界的啟蒙思想,「大稻埕在1920年代前後是台灣商貿最繁盛的地方,蔣渭水當時也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加上其他作家、畫家皆落腳於此,你可以想像當時大稻埕在經濟與文化上的燦爛。」,對他而言,大稻埕蘊含的能量與精神一直都在,只是該如何隨著時代邁進將它用另一種形式傳承下去。
與其說大稻埕需要活化、再生,不如說現在的大稻埕,是在新舊產業與商業型態下,彼此往來合作下所激盪的新活力,「大稻埕街區現在已經蠻穩固,倘若現在世代群停止經營,它的商業模式還是會持續下去,不會停頓,只是在於未來會朝向哪個方向,對的還是錯的,往前邁進還是走回頭路,還很難說。」周奕成說。
身為讓大稻埕再度重回社會注目前端的重要推手,除了街區經營模式外,周奕成也順勢與旗下Bookstore 1920s、思劇場與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結合許多深耕大稻埕的在地文化單位,於每年10月在大稻埕全區舉辦各式藝文展演活動,以各色藝術與創新實驗表演形式連結在地人文。
人生的斜槓
從政治背景跳到文創業,周奕成說:「其實從事社運、政治和創業有點類似,都是從無到有,在沒有資源情況下,要去號召人組織起來,給大家一個願景,證明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其實一直以來,都可以把我視為一個運動者,一個推動某種事項與理念的行動者。」,周奕成繼續補充,「只不過不同的是,過去從事政治,我們不會考慮營收或是獲利,但現在必須要從一塊錢慢慢累積起來,要有成本和控制的觀念,不能什麼都追求最大的理想化,必須要有取捨。」。
回想起當初在大稻埕沉寂時進駐,面對外界疑惑眼光,周奕成倒也撐過來了,他笑說:「其實創業者能夠擁有學東西最好的角度,壓力可以逼迫一個人快速進入學習,了解並找出不足的部分。這也是過去在其他身分所遇不見的,若不是親身去執行,可能永遠沒有辦法體會,因為彼此間的談話可能不會觸碰到那一塊。」,而大稻埕給了他很好的機會,一個可以揮灑人生理想與創意的舞台,於是中年轉行這件事,反倒成了人生歲月跳轉的一段冒險。
隨著世代群輔助的創意街屋越來越趨於穩定,不免也讓人好奇周奕成下一個階段目段,問及還想增加哪個斜槓項目,他給的答案倒是相當出乎意料,「出家人」,他答道:「這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什麼都可以放下,我非常嚮往。」,不過他也理解現階段自己還有一些社會責任要擔,暫時無法實現,若以可以達成的願景,則會是「作家」。他表示過去寫了很多競選文案、專欄甚至社群上的評論,「但還是希望真正寫出一本屬於自己的創作,可以是小說,也可以是劇本。」,時間沒有設定,但心境上若夠純熟,專屬周奕成的文學作品則指日可待。
「我選這個地方,是我下半輩子貢獻的地方。」從一個外來者到幾乎成為大稻埕文化代言人的周奕成,10年來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耕耘,讓沉寂商圈發展越來越多元,也持續拓展街區文化復興的無限可能。
設計師交流之夜 PechaKucha Night Vol.40
時間:2019/08/31 (六) 19:40-22:00(19:00開放入場)
地點:學學舞台XUE XUE STAGE
票 價:網路購一般票NT330,當日現場票NT400
(每張票價均包含NT30回饋至 PechaKucha Global Fund)
更多活動資訊請至官網 連結點此
圖片提供:世代文化創業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