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勝、楊朝景是「老屋顏」工作室的創始人,年紀很輕,卻特別鍾愛蒐藏老房子的「表情」。2013年起,兩人不厭其煩地踏訪全台,仔細端詳那些經常被人遺忘的老派鐵窗花、磨石子、花磚,透過影像與文字,推敲時代的故事。
相約哈瑪星號稱「高雄最老的新店」:書店喫茶一二三亭,天氣很熱,很難不注意到對街堆疊滿滿的船舶機具與鋼索,切割鐵件的砂輪高速運轉,火星噴泉般灑落在柏油路上,散發著港都飄丿的氣勢。然而,推開日式暖簾,隨著磨石子梯通往二樓,空氣便靜了下來,彷彿穿越到另一個時空──曾經是高級料亭、船運公司的屋子三面採光,寬闊木窗讓好天氣透進屋裡,上半部是清玻璃,下半部是凝露般的晶鑽壓花玻璃,窗外保留了舊時代的薄荷綠鐵窗花,明亮與柔和、安全與美感都收在這屋裡了。
辛永勝和楊朝景時常來這裡,他們特別注意老屋的表情和細節,但又渴望知道更多。最初成立「老屋顏」,本來只是兩人經常去台南旅行,愛上了老房子的工藝美學,在網路上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粉絲團日益壯大後,「很多人經常丟問題過來,我們被迫成長」,關注的層面從建築欣賞、窗花瓷磚等設計風格,擴展到更豐富的文史、風土、人情。
老房子的立面或裝潢經常表現當地產業、時空背景與屋主喜好。許多民房喜歡在騎樓以磨石子標記屋子落成的年份紀念;老店則喜歡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告知來客:我們家做的生意如圖所示,比如,書店門口設計書籍的磨石子圖案,銀樓則是鑽石圖案。
他們曾經在宜蘭找到這種「不會壞的招牌」,某鞋店騎樓裝飾著一雙可愛的磨石子小短靴圖騰,老闆為了證明是他親筆設計的真跡,當場拿筆紙複製了小短靴手稿給他們做紀念,並熱情邀請兩人入內參觀,除了鞋子,店內還做了磨石子小飛馬,至於為什麼,老闆說,因為自己屬馬呀。
「房子的故事才是它的靈魂」,在台灣各地踏查的過程中,辛永勝和楊朝景經常探訪房子的主人或鄰居,那些老房子的物件因為生活的氣味、人情故事而鮮活起來。
分享故事,偶爾也會獲得意外的迴響。他們曾在書中談過一張造型彷彿掛滿太陽眼鏡的鐵窗花,推測可能原屋主經營眼鏡行。兩、三年後,屋主的女兒聯絡上他們,引介與八十幾歲的父親聊天,原來老先生是台南眼鏡公會理事長,鐵窗花上的圖騰是他所設計的台灣第一副自產太陽眼鏡,以自己職志為榮之意溢於言表。
他們亦曾在台中看見一扇以五線樂譜為造型的鐵窗,據稱是住在裡面老奶奶的先生最喜歡的一首曲子。老屋顏的熱心網友得知後按譜演奏,還有人接力把樂譜改編為舞曲、爵士等各式版本,如果作曲者知道他鑄在鐵窗上的愛曲能產生如此共鳴,也許會欣慰非常吧!
辛永勝學生時期念的是室內設計,楊朝景學的是資訊工程,都是追求「日新又新」的專業,如同他們現在經營的老屋顏並非一味守舊,雖然看的是老房子,卻也希望帶來一些新看法,兩位年輕人寫書、設計典型的鐵窗花胸章與老屋顏APP等,除了勾起人們對老屋的好奇與關愛,也希望能凝聚大家對老房子的重視與保存。
房子也需要「人氣」,有人在裡面認真生活才不會壞。對辛永勝和楊朝景而言,「民居建築物不是硬體,而是會跟著使用人的需求不斷改變樣貌的有機體。」他們不喜歡刻意復古,喜歡老屋的物件落實在真正的生活之中──也許就像這樣一個尋常的早晨,陽光灑進年近百歲的窗櫺,眾人相聚,喝茶、說話。
本文轉載自微笑台灣 2018微笑季刊冬季號《好物款款行III》,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