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狂熱趴》(Beats)故事源自導演的成長經驗,勾勒已遠去的1990年代蘇格蘭電音場景。當時保守黨政府制定的公共秩序法,讓公權力得以干涉人們聽音樂的自由,阻止人群聚集。散發躁動因數的黑白攝影,急需宣洩的青少年以藥物、電音和性,冒著犯法的危險與政府對幹,是青春的抗議也是對虛無的逃逸。
《黑鏡》大導演布萊恩威爾許(Brian Welsh)和奧斯卡大導史蒂芬索德柏聯手打造,一個關於友情、冒險、反叛及群聚青年的故事,展現出英國次文化與解放叛逆,成為2019年鹿特丹影展最強口碑片。
這是一部關於兩個青年大膽追尋夢想的電影,也是一封寫給喜愛銳舞音樂樂迷的真情書,它完美結合青春冒險與懷舊情懷,成功刻劃主角們銳舞音樂的狂熱與激情,尤其兩位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更是全片亮點的所在,絕對可以引起樂迷的強烈共鳴,如果你是喜愛《猜火車》愛好者,《地下狂熱趴》保證能夠帶你一起嗨到最後,絕對要列入今年必看影片清單的第一名。本片具備相當風格化的剪輯及定格,以及搭配會使耳朵懷孕的高能電影配樂,甚至在兩位青年的角色上具備深度挖掘及激發。
繼承《猜火車》靈魂「銳舞」文化席捲英國
90年代中期的蘇格蘭小鎮,時值「銳舞」文化席捲英國,一對個性迥異的哥倆好,正處在轉大人的年紀,一個即將搬到新城鎮,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另一人則獨自留在小鎮,面臨一個不穩定的未來,兩人決定在最後一個夜晚,偷走家人的現金,闖進一個無政府狀態的地下社會,度過一個永生難忘的狂歡派對….
1994年的蘇格蘭,那是節拍音樂非法的年代。小鎮少年史班納和強諾兩人無所事事,唯一的興趣就是偷偷收聽地下音樂電台。即將搬家面對新生活的強諾對未來感到迷茫,與罪犯哥哥同住的史班納則希冀從音樂找到自我認同。
死黨倆渴望叛逆與歸屬感,兩人決定在各奔東西之前的那個夏天,最後一次參加非法的地下音樂派對。賀爾蒙爆棚的自由冒險,脫序演出為反政府的體制衝撞,各種衝突一觸即發。電音節奏作為青春的背景音樂,在熱血中銘刻永生難忘的友誼。
導演的話
《地下狂熱趴》故事的靈感來源?
我一直在致力於想要發展一個90年代時期的故事,是關於電子音樂和自我發現的故事,這一切的機緣開始於大約五六年前,我在英國倫敦的布什劇院,看到了劇作家基蘭‧赫里(Kieran Hurley)的同名舞台劇《Beats》,對這個劇本深深著迷,我覺得這個故事忠實呈現當時沒有話語權的我,同時也闡述了個人經歷,又非常具有文化特色,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加上可以激起那個時代成長者的共鳴,也可呈現我的成長之地,眾多吸引我的誘因融合在一起,於是我找來劇本的創作者基蘭,一起花了五年的時間,將本來以個人成長為主軸的故事,發展成多角色的電影。
如何將個人成長故事發展成多元角色的電影?
我們蒐集了許多相似背景的人和資料,包括我個人周遭的許多角色,都出現在電影中強諾和史班納周遭。此外,我們試圖呈現這個非法狂歡派對的重大之夜,對於青少年成長的個人層面而言,是個意義非凡的重要時刻。
為何決定用黑白攝影?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對我而言,如同一段記憶,就像從過去的回憶剪貼簿,抽取一小段章節,我也覺得使用黑白攝影手法,更能提昇質感,我想創造一個神話的感覺,運用黑白攝影我覺得看起來很酷。
為何找來奧斯卡名導史蒂芬索德柏的參與?
幾年前,因為史蒂芬‧索德柏看過我執導的戲劇《黑鏡》第一季第一集《你的全部人生經歷》(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電影開拍之前我們曾聯繫過,他那時剛好觀看了90年代的電影《瘦皮猴外傳》(The Rat Pack),我向他提起剛好在製作以9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作品,但在金錢和製作過程中遇到些許困難,沒想到他非常樂意支持,並跟隨我擔任監製,讓我能順利完成《地下狂熱趴》這部作品。
via 聯影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