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藝文中心推出《時間容器》紀念攝影展

《時間容器》

為歡慶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成立30週年,藝文中心特別呈現紀念攝影展《時間容器》,集結4位攝影藝術先驅,包含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許斌,以及3位新銳觀念攝影藝術家李佳祐、陳彥呈和李浩等7位藝術家,跨越世代一同探討攝影中蘊含的時間觀,展出7組全新作品和選件。展覽將從2019年9月30日(週一)至11月1日(週五)在政大藝文中心舉行。在2019年10月8日(週二),也將由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教授與張照堂、許斌等展出藝術家,以〈大師與時代經典—臺灣攝影的下一步〉為題,展開開幕專場座談。

藝文中心自1989年3月成立以來,持續關注各類型的藝術展演,其中駐校藝術家計劃曾有林懷民、吳念真等國寶級藝術大師參與,然而攝影藝術亦是所關注的重點之一,在過去10年內曾推出8檔當代攝影展,從新聞攝影、紀實攝影到觀念藝術攝影皆有展出。於此30週年的歡慶時刻,特別邀請過去4位曾在藝文中心展出過的攝影藝術先驅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和許斌,攜手年輕一輩的攝影藝術家,承先啟後,世代傳承,慶祝30年藝術教育的積累。

展覽《時間容器》,希望將「攝影是時間記錄器」的概念,擴大至「攝影是盛裝時間的容器」,突破以往時間線性的討論,來探討包含攝影師本人的肉身生命史,視拍攝為一種行為本身所花費的時間,甚至透過攝影作品去挑戰回到過去、凍結時間再回放,讓時間線重疊,探索時間本體論等看似科幻卻充滿藝術家感性想像的時間實驗。

張照堂即曾在過去的訪談中提及個人對攝影的時間觀:「攝影經由相機這個機件把最重要的剎那時間留下來⋯⋯照片也許是在五十年前拍的,經過五十年時間的累積它可能又產生另一種見證的意義或聯想力。從六十分之一秒到五十年都是時間,攝影就跟這樣的時間互相牽引、互相糾纏,可以一瞬,也能永恆。」

為了呈現作品中的時間感,在《時間容器》中,不會看見傳統美術館作品說明牌的展示設計,而是透過參展的7位藝術家,針對拍攝該組作品當下的時間感受、或者對攝影時間觀的研究探索寫下文字,並將文字輸出並置於各組作品周圍、與照片融為一體,希望提供觀眾全新的觀展體驗,直接聽到藝術家們的真實的「心聲」。

展覽亮點包含張照堂全新選件的四連幅系列作品《臺南 官田》。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時,張照堂將台北東區攝影展輸出的超大型攝影作品帆布運至台南,由學生們重新吊掛於系館牆面,一張張台灣攝影大師的經典作品被掛起、拆下、鋪於地面或隨風飄揚,彷彿象徵著歷史時間中攝影家們的一代風華歲月,其中甚至包含張照堂自我再詮釋其經典作品《張世倫49天》的珍貴畫面;而在劇場攝影領域耕耘多年的許斌,睽違近十年再次展出其從2008年開始,深入台南七股沙洲長期蹲點記錄的《沙之息》全新系列,內容包含台灣行為藝術名家瓦旦塢瑪、姚立民等人於沙洲上的行為演出紀錄、以及近期嚴重的海岸塑膠汙染問題。許斌自稱此類作品為「生態藝術攝影」,這些照片同時具有藝術化的構圖以及豐富的自然人文關懷,極為特別。

政治大學藝文中心主任侯雲舒,做為關注大學藝術教育的推行者,從藝文中心的歷史去探討本展的定位,她表示「《時間容器》的舉辦初衷,是希望以30年來首次自行籌辦的攝影聯展,來回應過去幾年發生的策展轉向。大家現在看到的展場『藝文空間』,在30年前就以『藝文展覽室』名稱存在,但以傳統美術為主要展示內容;而其中一次較為重要的轉向,正是2011年張照堂老師的巡迴個展《歲月・風景》的引進。張老師當時充滿當代與觀念性的攝影作品,讓政大藝文中心得以開始勇敢走向當代,以平均每年一檔的頻率,至目前共策劃了8檔當代攝影個展,線性地納入了台灣現代攝影創作者的面貌。這次展覽加入的青年攝影藝術家們,也象徵著我們對未來的藝術世代將進行更多探索與合作。」

秉持著大學藝文中心的藝術教育使命,除了展覽外,亦邀請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教授協同策劃兩場講座,其中〈臺灣攝影大師的下一步〉將由郭教授與張照堂、許斌等參展藝術家共談;另一場〈紀『實』之外的臺灣新世代攝影〉,則是由攝影創作者汪正翔,與李佳祐、陳彥呈、李浩3位參展藝術家主講。活動詳情請參考藝文中心活動官網。

展名:《時間容器》 政大藝文中心30週年紀念攝影展

展出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 5F藝文空間(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展覽日期:2019年9月30日(週一)至2019年11月1日(週五)

展覽時間:週一至五11:00-17:00 國定假日休展

展出藝術家: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許斌、李佳祐、陳彥呈、李浩

開幕茶會暨導覽:2019年10月8日(週二)下午6時

開幕講座:2019年10月8日(週二)下午7時30分至9時30分

講者:郭力昕、張照堂、許斌等,參展藝術家

via/《時間容器》

為重要時刻加分!「饗饗」法國酩悅推情人節限定香檳

情人節將至,說到約會餐廳,位在微風信義店46樓的「INPARADISE 饗饗」,奢華海陸料理和絕美高空景觀,絕對能營造出一場別出心裁的約會。西洋情人節,「饗饗」便帶來擁有馥郁果香和誘人口感的法國酩悅粉紅香檳,2/142/16來用餐的賓客,可額外加購與法國酩悅粉紅香檳共同聯名的情人節限定香檳,華麗經典的包裝,創造令人怦然心動的贈禮體驗,享用佳餚的同時,更能讓兩人專注在彼此身上的完美氛圍。

饗饗

為讓甜蜜感再升級,「饗饗」推出三款葡萄酒佐餐,全餐期供應〈雷歐尼蘭伯斯氣泡紅酒〉,清爽微甜的氣泡嘶嘶作響,讓平常不喝酒的人也可輕鬆啜飲。另外兩款〈塔帕斯有機紅酒〉及〈約瑟翰雷司令白酒〉則於平日午餐、晚餐與假日全餐期供應。除了原本既有的香甜雞尾酒和沁涼啤酒,初春開始多了三款紅白酒品,食家饕客可盡情搭配豐大海的海鮮、大快地及炙丘的燒烤肉品,或是甜田區的繽紛甜點,讓感官四溢蔓延。

饗饗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突破腕錶設計的疆界!RICHARD MILLE推出全新 RM 16-02 超薄自動上鍊腕錶

建築美學與精湛工藝的完美融合

RICHARD MILLE 再次突破腕錶設計的疆界,推出全新  RM 16-02 超薄自動上鍊腕錶,為品牌標誌性的方形腕錶系列注入嶄新藝術視角。此錶款延續品牌一貫的前衛風格,巧妙融合粗獷主義建築美學與極致製錶工藝,呈現簡潔有力且充滿現代感的設計語彙。這款腕錶不僅僅是時間工具,更是一件藝術作品,展示了當代建築美學與高級鐘錶技術的完美結合。

粗獷主義啟發 全新赤陶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錶殼

RM 16-02 的設計靈感源自粗獷主義建築風格,透過材質本身的獨特性,展現純粹且大膽的美學理念。新款腕錶提供五級鈦合金與赤陶色(TerracottaQuartz TPT® 石英纖維兩種材質選擇。其中,赤陶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材質經特殊工藝製成,將極細的二氧化矽纖維浸泡於彩色基質中,以 45° 角層層堆疊,再經高溫高壓處理後切削成形,最終打造出極具層次感且充滿雕塑感的錶殼,並以強烈對比的乳白色 Quartz TPT® 中層錶殼進一步強調其視覺衝擊力。

這款腕錶的錶殼設計不僅美觀,更具有卓越的耐用性與輕盈特性,使其能夠適應各種生活場景。從都會街頭到極限運動場景,RM 16-02 皆能完美契合,展現 RICHARD MILLE 對於功能與設計並重的製錶理念。

RM
全新赤陶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錶殼

鏤空機芯與高級製錶工藝的極致展現

RM 16-02 搭載品牌自製 CRMA9 自動上鍊機芯,為 RICHARD MILLE 精心研發的第15款自製機芯。這枚超薄鏤空機芯採用五級鈦合金打造,並經微噴砂與灰色電漿處理,呈現極致現代感。機芯底板設計極度鏤空,擁有多達 67 個精密切割的鏤空區塊,每處均需經過繁複的手工修飾與倒角拋光,展現品牌對細節的一絲不苟。

機芯擺陀則以鉑金製成,並配備雙向自動上鍊系統,確保高效能動力儲存,最長可達 50 小時。此外,該機芯亦經過長達 10 年的嚴苛測試,包括抗震與老化測試,以確保在日常佩戴中的穩定表現。這些工程技術確保了機芯的耐久性與穩定性,使其能夠應對極端環境條件,同時維持卓越的精準度。

RM
機芯底板設計極度鏤空,擁有多達 67 個精密切割的鏤空區塊

極致人體工學 設計兼顧美學與舒適度

RICHARD MILLE 始終致力於打造符合人體工學的腕錶,RM 16-02 亦不例外。相較前作 RM 016,其尺寸縮減約 10%,達到更貼合手腕的 36 x 45.65 毫米。超薄錶殼設計在保有前衛美感的同時,也確保了極致舒適的佩戴體驗。此外,腕錶具備 30 米防水性能,兼具實用性與奢華美學。

錶盤上的線型印花時標設計亦充分考量到人體視覺感受,使時間讀取更加直觀且流暢。此外,錶殼的微彎設計使其能夠更自然地貼合手腕,減少長時間佩戴的不適感。

RM

該腕錶的錶殼提供兩種款式:一款為五級鈦合金錶殼,經微噴砂、緞面修飾和拋光倒角處理。另一款是充滿運動風格的新色——赤陶色(TerracottaQuartz TPT® 石英纖維款,這款獨特色調是創新工藝的成果:將直徑僅 45 微米的二氧化矽細絲浸泡於彩色基質中之後,層與層之間以 45° 角方向堆疊,接著在 6 巴壓力下加熱至 120°C。此複合材質經銑削後與乳白色 Quartz TPT® 石英纖維材質的中層錶殼組裝在一起。最終呈現出的結果充分體現了這款腕錶的設計初衷,毫無矯飾,這也是粗獷主義建築風格尊崇的理念。

RM
鈦合金材質,及新色——赤陶色(Terracotta)Quartz TPT® 石英纖維材質

RM 16-02 超薄自動上鍊腕錶將美學創造力與嚴謹的機械結構完美結合,其獨特魅力喚醒人們的想象力,又激發動感或冥思上的共鳴。

Via / RICHARD M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