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歡慶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成立30週年,藝文中心特別呈現紀念攝影展《時間容器》,集結4位攝影藝術先驅,包含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許斌,以及3位新銳觀念攝影藝術家李佳祐、陳彥呈和李浩等7位藝術家,跨越世代一同探討攝影中蘊含的時間觀,展出7組全新作品和選件。展覽將從2019年9月30日(週一)至11月1日(週五)在政大藝文中心舉行。在2019年10月8日(週二),也將由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教授與張照堂、許斌等展出藝術家,以〈大師與時代經典—臺灣攝影的下一步〉為題,展開開幕專場座談。
藝文中心自1989年3月成立以來,持續關注各類型的藝術展演,其中駐校藝術家計劃曾有林懷民、吳念真等國寶級藝術大師參與,然而攝影藝術亦是所關注的重點之一,在過去10年內曾推出8檔當代攝影展,從新聞攝影、紀實攝影到觀念藝術攝影皆有展出。於此30週年的歡慶時刻,特別邀請過去4位曾在藝文中心展出過的攝影藝術先驅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和許斌,攜手年輕一輩的攝影藝術家,承先啟後,世代傳承,慶祝30年藝術教育的積累。
展覽《時間容器》,希望將「攝影是時間記錄器」的概念,擴大至「攝影是盛裝時間的容器」,突破以往時間線性的討論,來探討包含攝影師本人的肉身生命史,視拍攝為一種行為本身所花費的時間,甚至透過攝影作品去挑戰回到過去、凍結時間再回放,讓時間線重疊,探索時間本體論等看似科幻卻充滿藝術家感性想像的時間實驗。
張照堂即曾在過去的訪談中提及個人對攝影的時間觀:「攝影經由相機這個機件把最重要的剎那時間留下來⋯⋯照片也許是在五十年前拍的,經過五十年時間的累積它可能又產生另一種見證的意義或聯想力。從六十分之一秒到五十年都是時間,攝影就跟這樣的時間互相牽引、互相糾纏,可以一瞬,也能永恆。」
為了呈現作品中的時間感,在《時間容器》中,不會看見傳統美術館作品說明牌的展示設計,而是透過參展的7位藝術家,針對拍攝該組作品當下的時間感受、或者對攝影時間觀的研究探索寫下文字,並將文字輸出並置於各組作品周圍、與照片融為一體,希望提供觀眾全新的觀展體驗,直接聽到藝術家們的真實的「心聲」。
展覽亮點包含張照堂全新選件的四連幅系列作品《臺南 官田》。在台南藝術大學任教時,張照堂將台北東區攝影展輸出的超大型攝影作品帆布運至台南,由學生們重新吊掛於系館牆面,一張張台灣攝影大師的經典作品被掛起、拆下、鋪於地面或隨風飄揚,彷彿象徵著歷史時間中攝影家們的一代風華歲月,其中甚至包含張照堂自我再詮釋其經典作品《張世倫49天》的珍貴畫面;而在劇場攝影領域耕耘多年的許斌,睽違近十年再次展出其從2008年開始,深入台南七股沙洲長期蹲點記錄的《沙之息》全新系列,內容包含台灣行為藝術名家瓦旦塢瑪、姚立民等人於沙洲上的行為演出紀錄、以及近期嚴重的海岸塑膠汙染問題。許斌自稱此類作品為「生態藝術攝影」,這些照片同時具有藝術化的構圖以及豐富的自然人文關懷,極為特別。
政治大學藝文中心主任侯雲舒,做為關注大學藝術教育的推行者,從藝文中心的歷史去探討本展的定位,她表示「《時間容器》的舉辦初衷,是希望以30年來首次自行籌辦的攝影聯展,來回應過去幾年發生的策展轉向。大家現在看到的展場『藝文空間』,在30年前就以『藝文展覽室』名稱存在,但以傳統美術為主要展示內容;而其中一次較為重要的轉向,正是2011年張照堂老師的巡迴個展《歲月・風景》的引進。張老師當時充滿當代與觀念性的攝影作品,讓政大藝文中心得以開始勇敢走向當代,以平均每年一檔的頻率,至目前共策劃了8檔當代攝影個展,線性地納入了台灣現代攝影創作者的面貌。這次展覽加入的青年攝影藝術家們,也象徵著我們對未來的藝術世代將進行更多探索與合作。」
秉持著大學藝文中心的藝術教育使命,除了展覽外,亦邀請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教授協同策劃兩場講座,其中〈臺灣攝影大師的下一步〉將由郭教授與張照堂、許斌等參展藝術家共談;另一場〈紀『實』之外的臺灣新世代攝影〉,則是由攝影創作者汪正翔,與李佳祐、陳彥呈、李浩3位參展藝術家主講。活動詳情請參考藝文中心活動官網。
展名:《時間容器》 政大藝文中心30週年紀念攝影展
展出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 5F藝文空間(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展覽日期:2019年9月30日(週一)至2019年11月1日(週五)
展覽時間:週一至五11:00-17:00 國定假日休展
展出藝術家:張照堂、沈昭良、陳敬寶、許斌、李佳祐、陳彥呈、李浩
開幕茶會暨導覽:2019年10月8日(週二)下午6時
開幕講座:2019年10月8日(週二)下午7時30分至9時30分
講者:郭力昕、張照堂、許斌等,參展藝術家
via/《時間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