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為引,進行地方的活化與創作,連結北桃竹苗中五縣市的2019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即將開跑,跟著編輯前往位在苗栗大湖鄉的「大窩穿龍地景藝術節」,親臨有人間仙境之稱的大窩,涉水度過先人徒手挖鑿的水圳,再沿著溪流行經之地,觀賞四座地景藝術創作,參與週末限定的五感體驗活動。在這條水織路上認識前所未見的客家文化,感受人與土地共創的城市記憶。
水圳文化導覽-原漢融合的美好意涵
來到大窩,得先涉水過圳來回溯歷史。三面環山的大窩,拓墾者在百年前以雙手鑿掘出穿龍圳,引水灌溉了數十頃的農地。而當時泰雅族人早已在此狩獵為生,開拓時的土地開發問題,總造成漢人與原住民的紛爭。好在有泰雅族公主,優雅・猶玠,她作為兩族群溝通的溫柔橋樑,與客家拓墾者陳履獻締結聯姻關係,開創大窩的共榮與和平。現存唯二之一的古圳即命名為「優雅圳」,圳寬45公分,僅能容一人度過,是台灣現今極少見的穿龍圳古道。
《奉茶惜福》-品嚐客家文化的感恩知足
登橋走過三潭溪,溪邊的竹林流瀉了一徑白砂地,開出一朵朵花茶碗,《奉茶惜福》由大窩在地陶藝家翁已涵所作,感念客家族群在過去會設置給過路人休息的「奉茶」茶亭,以陶製桌椅、茶碗為亭,邀請民眾坐下,喝口茶,以茶敘念客家文化感恩知足之情,並在現場教導民眾,捏製大窩溪獨有的馬口魚陶作。
《生命的鑿痕》-傍水而茁壯的生命力
沿著溪流停歇在一座奇異的涼亭,這是花蓮港口部落藝術家伊祐‧噶照( Iyo Kacaw )駐地創作的作品。擅長取材自然刻畫有機樣貌的Iyo,這次取用百坪木材、削成約萬片木板,以先人開鑿水圳的痕跡為靈感,透過木板的層層堆疊,打造一座聆聽水流、迎風吹拂來有木頭香氣的涼亭。Iyo考察民情,看見了圳流所孕育的生命,以亭為喻,象徵發芽的生命體。
《茶窩》- 感到如茶葉舒展開來的溫暖
繼續向上一個坡地,兩顆鳥巢一般的球體以山巒為背景停在這裡。這是以竹編創作為名的藝術家范承宗,將客家文化特有的「茶壽」放大成讓人入內的茶窩。早期客家婦女疼惜丈夫外出工作時,總是喝到冷掉的茶,便以鳥巢為靈感編織出茶壽來保溫。范承宗取木為架構,透過竹、藤編織出一個有光影、有大地氣息的世界,進到其中就能像茶葉般感到溫暖而舒展開來。
《編織記憶》- 延續伯公樹下的情誼
來到有上百歲年紀的伯公樹下,屏東好茶部落藝術家Eleng Luluan安聖惠編織出一個舒適的休憩空間。她回憶到樹下是人們休息與交流之處,更是居民們成長的共同記憶,便將樹幹的紋路、蜘蛛網的脈動都勾織於其中,成為堅韌的網絡,讓人或躺或臥於此互動,創造大樹下的美好回憶。而四周向上的枝幹,則象徵在樹下的公民討論,都能持續發芽。
《雲水音樂會》一場流動的音樂饗宴
除了上述的體驗,本次藝術節更透過音樂的元素隨著地景藝術起舞,音樂總監陳冠宇認為「地景是空間的藝術,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邀請以莉高露、黃連煜、黃瑋傑、盧苑儀、羅茵茵、鄭各均六位歌手,在大窩山頭流動,以歌聲共鳴藝術創作,呈現一場有如行雲流水的《雲水音樂會》。就地而唱,你無法預期會遇上誰的演出,就像人生一樣。
在大窩穿龍地景藝術節活動期間,同場開設有許多文化體驗課程,像是「山村中的香氣練習」,是芳療師Ally以大窩過去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樟腦與香茅為題,調配屬於自己的防蟲精油;「食在地 牛汶水製作」,則由大窩在地返鄉青年,反青富民聯盟所創的品牌,以農村好食材製作客家經典點心-牛汶水。更邀請當地耆老、文史工作者以講古、說唱的方式,引領大家遨遊客家文化的脈動。如客委會副主委所言:「文化是人與土地對話的結果,而生態是觀光的長度。」以藝術引領在地的識別,浪漫台三線宛如一個正在進化的動詞,邀請大家在活動期間,揮霍時間浪漫的與土地交會吧!
註:穿龍為古字穿窿之音譯,客家語為鑿洞的意思。
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時間:2019.10.19 - 12.15
地點:苗栗縣大窩穿龍圳地景
更多體驗活動詳情請見活動粉絲專頁 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
文│劉秝緁
圖片提供│大窩穿龍圳地景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