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亮相台北、高雄!《星空》等3000幅作品化身絕美沉浸式空間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3000幅作品化身絕美沉浸式空間亮相台北、高雄

巡迴全球超過 50 個城市、累積超過 600 萬人次參觀的《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Van Gogh Alive),2020 年將首度登陸台灣,將荷蘭後印象派巨匠梵谷的經典作品搬出美術館,感受《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鴉》等繪畫及素描、書信等 3,000 幅作品與珍貴影像,透過當代科技轉為動態影像,由畫框內躍入6公尺、近 3 層樓高的投影巨幕當中,打造出跳脫現實的魔幻空間。透過光影流動與環繞,帶領觀眾徜徉梵谷的畫作之間,以嶄新方式體驗梵谷筆觸下的絕美神采。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是台灣首個以世界級經典畫家為主題的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透過澳洲知名策展公司 Grande Exhibitions 開發的 SENSORY4 投影系統,以 40 多台高畫質投影機搭配影院級環繞聲效,加上 360 度環繞式巨型螢幕所建構而成的空間;在李斯特、韋瓦第、舒伯特、巴哈的樂章陪襯之下,讓觀眾彷彿穿越至 19 世紀,親身體驗梵谷的創作生涯,隨之遊歷荷蘭、亞爾、聖雷米和奧維小鎮。跳脫「純觀看」的形式,顛覆對「展覽」的想像,以全新角度感受梵谷,發掘與過往截然不同的視野與體驗。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動態展區_梵谷畫風亦深受浮世繪影響


隨著梵谷的畫作在投影螢幕上流動,展區搭配梵谷同時期的李斯特、韋瓦第、舒伯特、巴哈等大師經典樂章作為陪襯;更驚喜的是,隨著梵谷的創作生涯演進,在陸續遊歷荷蘭、亞爾、聖雷米和奧維小鎮的同時,現場將散發出不同的香氣,分為前中後調。前調有柑橘、青草等較清新的味道,中調為薰衣草、鼠尾草的花香調,到了後調則是較溫暖的木頭、麝香與琥珀氣味。在視覺與聽覺的享受後,本次展覽更利用不同香氛觸發嗅覺來刺激大腦,使觀展的體驗更加深刻。

 

除了主要投影展區將帶給觀眾超越視覺的極致聲光體驗,位於入口處的「亞爾的臥室」則以現場實景重現梵谷生前最後兩年的創作時光,讓觀眾一腳踩進經典畫作之中,留下深刻紀念。而最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繪畫區」,將透過投影方式教授素描技法,並提供畫架和紙筆,讓大人小孩一起互動臨摹,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意義。另更規劃「認識梵谷」靜態展示區,透過《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鴉》、《杏花盛開》和《紅色葡萄園》等 13 件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介紹,引導觀眾走入梵谷曲折而短暫的一生。


 

靜態展示區_梵谷名作「亞爾的臥室」重現印象派巨匠創作地


1853 年出生的梵谷,27 歲才投入繪畫,短短十年間創作出超過 2,000多幅畫作,生前只售出《紅色葡萄園》一幅作品,彗星般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卻影響了隨後一個半世紀的藝術文化,成為最為眾人所熟悉與愛戴的繪畫大師。《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將帶領觀眾以當代風行的科技藝術形式,重新探索梵谷跨越時代的才華和美學成就。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 Van Gogh Alive》 

台北場

 ▸ 時間:2020 年 1 月 15 日 (三) 至 4 月 5 日 (日) 11:00 - 20:00

 ▸ 地點: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A11 館六樓(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 11 號)

高雄場 

▸ 時間:2020 年 4 月 18 日 (六)  至 7 月 12 日 (日) 11:00 - 20:00

▸ 地點:新光三越左營店 10 樓國際展演中心(高雄市左營區高鐵路 123 號)


 

via JUSTLIV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在銀座新地標「Ginza Sony Park」看展!「ART IN THE PARK(工事中)」攜手3位藝術家打造施工期間限定展覽

將於2025年1月啟用的Ginza Sony Park(銀座ソニーパーク),特別開放施工期間的建築空間,並邀請與Ginza Sony Park有深厚連結的3位藝術家——SHUN SUDO、山口幸士、玉山拓郎,攜手打造「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展期至2024年12月1日。

以「向城市開放的設施」為理念的Ginza Sony Park計畫,旨在重新建造陪伴銀座街區超過50年的Sony大樓。而這項計畫的第一階段,在舊大樓拆除期間(2018年8月~2021年9月),將施工場地化為公園,最終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吸引了854萬人次參觀;隨後進入的第二階段,重新展開拆除與新建工程,並在今(2024)年8月完成最終形態的「Ginza Sony Park」、預計於2025年1月正式開幕。

➔ 銀座Sony Park將於2025年啟用!以低矮建築創造高樓群中的開闊感、開放性空間吸引居民造訪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1966年,Sony的創辦人之一盛田昭夫建立了Sony大樓。(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Ginza Sony Park為迎接2025年1月的盛大開幕,於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開放施工中的建築空間,舉辦「ART IN THE PARK(工事中)」特別藝術計畫。(圖片來源:Sony)

攜手藝術家傳遞銀座街區魅力

而在竣工的這段期間,Ginza Sony Park也曾舉辦過「ART IN THE PARK」在內的多項藝術活動,讓來往的行人們能感受到銀座街區的魅力。藝術家SHUN SUDO以童年時造訪Sony大樓的記憶為靈感,在Ginza Sony Park地下空間的牆面上,創作了融入繽紛的花卉與音樂元素的大型壁畫作品。此外,他也參與了施工中的「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Wall Art)」企劃,以及在Sony Park Mini空間的展覽。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HUN SUDO作品 「ART IN THE PARK by SHUN SUDO」(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活動。(圖片來源:Sony)
Sony Park Mini是一個為全新Ginza Sony Park進行實驗而設立的場域。這座占地僅約10坪的快閃空間位於西銀座停車場地下一樓,其自2022年3月開幕以來,已舉辦超過50場風格多元的企劃或活動。(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山口幸士在Ginza Sony Park舉辦的「余白の記録」展覽,將周邊風景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作品分散陳列於公園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在遊逛時感受藝術與空間的交融。他也以多彩的「非洲菊」為主題參與「ART IN THE PARK / ウォールアート」,並在Sony Park Mini舉行了相關展覽。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山口 幸士作品 「余白の記憶」(圖片來源:Sony)

藝術家玉山拓郎則在2022年登場的「Sony Park展 KYOTO」,於廢棄多年的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舊址,展出了以「光」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將沉寂已久的空間轉化為如「公園」般的存在。另外,他也曾在Sony Park Mini辦過兩次展覽。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玉山拓郎作品 「Sony Park展 KYOTO」京都新聞印刷工場跡地(圖片來源:Sony)

在施工中的建築空間看展

而這3位藝術家又會如何使用尚未正式開幕的Ginza Sony Park?基於此想法誕生的「ART IN THE PARK(工事中)」藝術企劃,便於11月19日至12月1日限時展開。SHUN SUDO帶來其標誌性的BUTTON FLOWER系列新作;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玉山拓郎則以LED螢光燈打造出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光之裝置藝術。而這些作品將與尚未開放的Ginza Sony Park空間交織出獨特的氛圍,帶給觀者獨一無二的體驗。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現場展出SHUN SUDO象徵性的BUTTON FLOWER全新創作24件。(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山口幸士展出以花田為主題的12件全新創作。(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玉山拓郎運用LED螢光燈打造貫穿Ginza Sony Park空間的原創光之裝置藝術作品。(圖片來源:Sony Park(ソニーパーク)X)

ART IN THE PARK(工事中)
時間:2024年11月19日~12月1日;平日12:00 - 20:00、六日 11:00 - 19:00
地點:Ginza Sony Park(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丁目3番1号)
備註:免費參觀,採事前預約制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資料來源|Son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歷經五年的整建,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024年2月重新開幕,近期迎來大型特展「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聚焦於常玉、藤田嗣治、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旅法藝術家,勾勒出臺灣藝術史的多元性與國際視野。

橫跨三代的藝術家留法浪潮

身為第一代留法華人藝術家,常玉深受法國畫家馬諦斯影響,同樣的奔放畫風,常玉以更簡單的色彩、線條,展現出創作的自信。常玉雖然沒有來過臺灣,但生前寄到台灣、預備辦展的這批畫作,讓他走進了世界的藝術史。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常玉。(圖片來源: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

19世紀中葉後,巴黎成為世界藝術之都,吸引無數藝術家前往追尋創作理想。到了1930年代,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4位台灣藝術家,分別從台灣和日本前進巴黎,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相遇、交流。在此之前,常玉已參與過「巴黎學派」盛會,並經常被與該學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亞洲藝術家——藤田嗣治相提並論。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左:楊三郎《街頭秋色》;右:劉啟祥《收穫》。(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而晚一輩的「留法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以及少數女性留法藝術家潘玉良、袁樞真等人的作品,也在本次「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出。

4大單元一探文化交融下的創作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與生命故事,描述當時大時代脈絡下臺灣藝術家創作風格的遷徙與流動,以及東方藝術教育如何融入西方元素,藉由向觀眾講述藝術家之間交會、感動的故事,以另一種新的眼光再認識常玉。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策展人陳貺怡以「庖丁解牛與西方前衛:常玉」、「巴黎學派中的日本人:藤田嗣治」、「進入世界的臺灣藝術先驅」、「留法三劍客、留法女性藝術家與常玉最後的訪客」等4大單元,分別探討橫跨三個世代的藝術家們,如何在文化衝擊中反思自身的文化根源與藝術傳統,創造出我們今日所見的成果。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次展出常玉的44件作品,包括《菊》《四女裸像》,此外還有陳清汾《巴黎的屋頂》、顏水龍《港風景》、劉啟祥《法蘭西女子》,以及來自國內外收藏單位的藤田嗣治精選作品。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常玉,《菊》,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陳清汾,《巴黎的屋頂》,私人收藏。(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顏水龍,《港風景》,國立臺灣博物館藏。(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而「留法三劍客」中,吳冠中《巫峽魂》、朱德群《他鄉夜》、趙無極《抽象畫》等結合東方特質與西方抽象的作品,以及潘玉良《酒吧+女郎》、袁樞真《遠浦歸帆》等作品,都將在展覽中與觀眾見面。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潘玉良,《裸女》,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他者.他方》!展出常玉與三代留法藝術家的跨世代創作足跡
袁樞真,《遠浦歸帆》,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圖片提供:國立歷史博物館)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樓、2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展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至12月8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