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記憶以來,我就是個非常愛畫畫的小孩,從家裡的牆壁、學校的課本到隨身的筆記本,到處都能畫……」插畫家芳因笑著說起童年時的自己,這份對於繪畫的熱愛,至今依舊不曾改變。在創作時,只要覺得自己沒畫好,或發現這作品還有其他可能性,她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再重畫幾張試試看,並且對於這樣的過程一點也不會感到厭煩。
為低落的心情敷上畫作
心思細膩的插畫家芳因,坦言自己容易陷入低潮或難過悲傷的情緒中,因此每當這些負面能量來襲時,她總是藉由畫畫來療癒自己,「在悲傷難過的時刻,我會將這些情緒畫下來,並在完成後告訴自己:『我已經把這個悲傷收起來了,就先將它放在這裡面吧!』接著,就能將自己從那些不好的感受中抽離出來」。
從小就一直熱愛畫畫的芳因,不僅是繪本的狂熱者,也在師長的鼓勵下進行繪本創作。
就像她為本期《點讀華山》所繪製的封面插畫《在這樣的日子裡》,這幅圖是在芳因成為自由工作者快滿一年時所創作的。在離開職場這一年多來,承接過平面刊物的插畫邀稿,也努力延伸觸角從事各種不同面向的創作,例如擔任書籍的美編設計,與妹妹一起動手做紙黏土,嘗試創作紙製品……。但當時的她常對現狀感到深深的迷惘,反覆在內心自問:「該繼續這樣下去?還是要重返職場?」於是她提起畫筆,憑藉著圖畫的力量來療癒自己,同時也給那些和自己一樣對生活感到茫然的陌生人一點點安慰。「我刻意在主角的周圍畫了一些動物,因為每當我跌入低潮時,身邊的家人、朋友們總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守護著我,所以我也想透過這幅畫告訴自己和別人『你可以感到傷心,就算哭泣也沒有關係,但請別忘了,身旁還是有很多支持、關心你的人,請不要忘了他們的好、他們的溫柔……』。」她緩緩地說著。
聽繪本主角說自己的故事
在繪圖時,芳因特別喜歡在畫面中放一些小線索,讓讀者自行去推敲或想像。就如繪製這次封面圖畫中的「熊」時,她刻意讓熊的頭面對主角,但熊卻是毫無靈魂般兩眼空洞地看著前方。這是因為在構思創作時,畫面設定中,牠其實不是一隻真的熊,而是由一個穿著布偶裝的人所假扮而成,在這熊布偶裝裡,可以是任何人,可能是最常在你身邊給你安慰的人,也或許是一個完全陌生、卻能給你帶來溫暖的擦肩者。
芳因喜歡在作品中埋藏線索,讓讀者自己挖掘驚喜彩蛋。
芳因筆下的插畫,總有著濃厚的故事感,每幅畫都能引發讀者的想像力。「我在畫圖時,畫中的人物總會在我腦海中活生生的動起來,像個小劇場般,彷彿聽見他們互相的對話……。」這或許與她從小就是個繪本愛好者有關,從小到大,芳因常會窩在圖書館的角落讀著一本又一本的繪本,高二那年因外婆去世,進而有了想透過繪本來安慰媽媽的念頭,於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本繪本創作就在滿懷思念之情下溫馨誕生,沒想到完全沒接受過任何專業美術訓練的她,竟然首次創作就入選「2010金車仲夏插畫祭奇幻旅行繪本比賽──佳作」。
我一直都是那個熱愛繪本的芳因
大學三年級時,因為視傳系課程的要求下,第二次接觸繪本創作,然而在交出作業後,老師特別對她說:「芳因,我覺得妳很適合去畫繪本。」創作繪本過程中的愉悅經驗與師長的肯定,讓她下定決心,每年都要為自己畫一本繪本,紀錄自己的生活、想法,也同步練習創作。「畫繪本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需要讓整本書有一個韻律感,如果節奏沒抓好,情緒可能就會出現斷層,這部分真的好難。但我很喜歡在書中放些線索、留下伏筆,讓讀者自行挖掘出驚喜彩蛋,我真的好喜歡繪本啊!」
藉由繪畫療癒自己的芳因,也希望作品能帶給更多人慰藉的力量。
近年來插畫的跨界合作成為主流,對此芳因雖然不排斥將自己的創作商品化,或與其他商業目的相結合,就現階段而言,她更想專注於畫好手上的每一張圖,並在累積創作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看見自己的成長與蛻變,總有一天,一定要做出一個自己超級喜歡的故事,然後把這故事和更多人分享!
插畫家芳因
現任專職插畫家。畢業於朝陽科技大學視傳系,第一本繪本創作就入選「2010金車仲夏插畫祭奇幻旅行繪本比賽──佳作」。插畫創作具有故事性,能誘發讀者的想像力。
文|方嘉鈴 攝影|林辰鍵
via 點讀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