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柯智豪接遍了各大音樂統籌案,包括總統府音樂會、臺灣文博會、霞海城隍文化節、全國運動會、大溪大禧,自己籌畫的三牲獻藝,還寫過歌仔戲、京劇、崑曲、演唱會、電影配樂,不只接兒童舞台劇,還親自下海扮演巧虎劇場裡的角色,最近更邊跨足電玩配樂,邊做角色聲優,工作類型超廣超多變,好像只要跟音樂有關的事都難不倒他,「音樂很軟性,很多藝術環節都會用到,我把音樂當作一種語彙,我只是個剛好擅長操作這種語彙的人而已。」
除了音樂更重要的是……
話說得簡單,他能在電影《血觀音》裡讓歌仔戲,無違和地配上閩南語說唱和南北管傳統樂器,還把完全不同性格的中國崑曲和日本能劇結合起來,最後催生出新作《繡襦夢》,到底要如何整合兩種截然不同,又南轅北轍的傳統戲曲?他話也說得很簡單,「好好聽人家講話就可以了。」他打了一個比方,「他們就像兩個講不同語言的老人要怎麼聊得起來?得先找一間舒服的咖啡廳,不要讓他們講正經事,完全瞎聊,再陪他們去逛街買東西,這個過程要花很長的時間,我就是那個能讓他們慢慢認識彼此的那間咖啡廳。」在老人家間串接的年輕人,除了要會協調,音樂的基本功也不能少,這個案子籌備兩年多,他特別去日本學傳統舞踊和能劇裡的舞踏。
一講到音樂的歷史文化,柯智豪可以邊吃著廟口早午餐,邊若無其事地講、唱出一大串故事,從中國戲曲、農耕民族用歌使力的音韻節奏、沒有情歌的布農族的文化背景、宋江陣和八家將的關係,衍生出的戲曲脈絡,再講到熱得要命的中國湖南地區,音樂裡照樣可以風花雪月的特殊性。
勇於跨界被罵沒關係 先讓人關注才重要
柯智豪是從小在迪化街長大的孩子,大稻埕慈聖宮廟口像是他家廚房,這裡到現在一年還是會演60場戲,這或許也是影響他關注傳統戲曲的原因之一,但說到保留傳統,他還真的沒懷抱過這麼大的野心,「我都是接到工作,發現有不了解的細節,再花時間研究,知道他們哪些地方很棒、哪些部分有危險,為什麼沒有條件存活,中間發生什麼事?我會一直問自己這些問題。我應該怎樣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那個第一眼,大家會不會喜歡我不知道,但至少我可以把它做得很亮眼。」對他來說,出來的成果可能很ㄎㄧㄤ也沒關係。
「所以會有傳統老師罵我不傳統,新潮派說我不新潮,想做音樂跨界就是會變成這樣,有人看才會有人罵,至少被看到就得分了,我不怕被罵,反而開心有人看。」
2019台灣創意力100完整名單請見 https://reurl.cc/31603M
線上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XXZ5Qa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9年11月號】
文│詹筱苹
攝影│林政億 圖片提供│三牲獻藝、中華文化總會、衍序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