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和處在台北市核心地段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兩座國家級重要藝文場域,一南一北,各有任務與挑戰,卻不約而同地將打開場域、與民眾互動視為首要目標之一。要如何破除藝術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讓民眾樂於參與,就請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C-LAB執行長賴香伶透過對談分享他們的想法!
Q:在當代「打開場域與社區和城市互動」,為何重要呢?
簡文彬:這件事一直都是重要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後簡稱衛武營)從2003年第一次被提出要蓋,是以國土整體考量規畫的概念被提出。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韾.侯班(Francine Houben)領軍的麥肯諾(Mecanoo)建築事務所規畫設計,扁平化的設計,導入與自然共生的概念,天井很多,光線容易進入,就連舞台的後台都有自然光。2015年我們營運團隊成立,和建築本身的設計開始逐步對話,也很快就形成了經營衛武營的基本概念──要讓人們進來。我很感謝這個空間的設計概念,他們預留給這個場館在廳院之外很多發揮的空間,每個角落幾乎都可以隨時plug使用,可能性非常多元,我們可以順勢而為。目前對我來說,只發揮了50%,還有很多可能性等待被創造。
賴香伶: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後簡稱C-LAB)這塊場域的前身是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2018年我們進駐後希望能將這塊禁閉的場域打開。從城市空間來看,C-LAB位在城市中心,從當代性來看,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我們如何和當前的社會議題與公眾互動,會決定的我們能帶來的影響輻射力道。我一直都相信,C-LAB成立的第一要務,必須先成為「市民空間」,再來談其他發展規畫。
Q:如何實現「打開場域面對民眾」、「公眾參與」的目標?
簡文彬:一開始我自己也好奇,真的會有人來衛武營嗎?除了買票看表演之外,到底要怎麼樣創造機會讓民眾進入呢?我們決定先將保全降至最基本、維持低度介入。譬如室內公共空間基本上寵物是不能落地的,但小孩和寵物一起跑跑,不是很美好嗎?這裡我們就希望保全很細膩地在適當時間介入,而不是死板地執行規定。在歐美的表演廳很多都沒有保全,我們希望從信任民眾開始,建立彼此的默契和關係。
Profile/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1996年起擔任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長達22年;1998∼2004年為日本太平洋音樂節駐節指揮;2001∼2007年為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任內推動「定期音樂會系列」、國人作品委託創作及錄製、「歌劇系列」等創舉;2014∼2016年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藝術顧問。2014年獲頒第18屆國家文藝獎。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執行長 賴香伶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策展人、評論人及藝術顧問,具有逾30年的視覺藝術專業工作經歷。參與台灣與上海相關美術館的規畫及營運,曾任上海外灘美術館館長、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展人。目前同時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營運諮詢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以及春之文化基金會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
2019台灣創意力100完整名單請見:https://reurl.cc/31603M
線上購買連結:https://reurl.cc/XXZ5Qa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9年11月號】
採訪整理│方敘潔 攝影│黃少柔
圖片提供│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道具協力 │Design But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