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擁有金馬獎是幸福的。
隨著屆數一年比一年增加,金馬獎度過第56個年頭,從影展、典禮到幕後細節設計,每個項目皆不馬虎。今年同樣不例外,或者用更精確的詞形容,依舊沒讓大家失望,在甫落幕的2019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擔任視覺設計總籌的JL DESIGN,認為在這個關鍵時期,金馬獎仍舊持續帶領華語電影新的時代浪潮,並擁有更多潛能來說未來的故事,無論是從技術、影像到創意,都將集結成華語電影傳遞真實情感的未知新力量。
尋找黑馬
今年典禮主題以「尋找黑馬」為概念,在微光中尋找黑馬、新銳輩出的可能性。過去看台灣電影的討論,其實已經有很多內容回顧台灣電影的過去。反而是有沒有可能透過今年金馬56,更去聚焦呈現屬於華語電影的未來?
「一開始我們討論的時候,就想透過設計概念讓大家看見華語電影的未來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把這個概念細緻的帶出來,好好去討論這些創作者、內容產業接下來往哪裡走,面對台灣現況,也想要觀眾們可以願意認同,我們要賦予新一代更多機會與可能。其實未來就在這裡,在台灣,在金馬獎。」 Johnason如是說。
每個階段所釋出的設計都有完整承接的清楚脈絡,從定調「尋找黑馬」開始,視覺上詮釋「戰痕」的意義,有多少挑戰、有多少拼搏奮鬥,都會留在作品裡成為戰痕的光榮記錄。主視覺海報以「在微光中尋找黑馬」為主要概念,挖掘對新銳創作者的期待,隨著CF形象廣告曝光,深化了意義,邀請《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執導、《返校》王淨出演,屬於未來的新世代,更要清楚認知現下在追尋什麼,並且鼓舞新世代勇敢前進。
揭開入圍影片幕後祕辛
藉由尋找黑馬,看見屬於新世代的樣貌,頒獎典禮則透過入圍影片將新生代導演的樣貌具體呈現,設立具象化的標準與切入點,至少執導過一部長片,並在創作的路上有初步的方向定位呈現。JL DESIGN邀請23位新導演合作,「當時我們從各個地區挖掘,從金馬本身的能量,像是學院、創投去挖掘,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的新生代導演們,就想讓觀眾真的覺得,哇我現在看到了這些黑馬是誰!」。
細看這次合作導演先前作品與創作背景,新加坡導演曾威量側重東南亞與台灣的連結,VR作品《山行》聚焦在台移工生命經歷,又如電影《大餓》導演謝沛如,對現代女性受到的外貌框架提出很有趣的討論,馬來西亞導演梁秀紅首部電影作品《盲口》則以沈默的公民不願表態,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切入;以及宗教宮廟文化聚焦,廣為人知的《通靈少女》導演陳和瑜。這些從數個國家地區與金馬學院、創投等挑選,定調以至少執導過一部長片的人選,都有著截然不同背景,有的關注勞工、移工、性別等不同議題,有的作品則以藝術風格、動作電影、實驗特效等令人耳目一新,邀請新導演們拍攝入圍影片,作品非但可看見他們對土地與社會的思考、對電影本質與獎項的詮釋,從每個獎項:劇本、配樂、男女主角配角等,新導演們不斷嘗試,持續探索內容、影像風格、視覺手法的過程。每一次激盪,都是尋找黑馬,都是對華語電影未來性的嘗試找尋。
李安、侯孝賢、張艾嘉等重量級影壇大師獻聲
在入圍影片確定23位新導演合作計畫以後,團隊一直在想要如何以入圍影片配音在創意的包裝和內容核心之間連結完整性夠,能夠被相互承接。從最一開始「尋找黑馬」概念,23位新導演是概念的重要包裝,核心內涵則乘載著世世代代對電影共同的追求精神。新的未來性,其實從過去孕育這片土地的養份持續至今。
「儘管不同世代影人說故事的方式、技術還有對內容切入點都很不一樣,從新浪潮時期他們要做新電影的夢想到現在,金馬獎已經56屆了,你看每一輩華語電影人,那個精神是一樣的。挖掘在這片土地真實生活的情感、嘗試不同說故事的手法,那個對作品的追求、對創作的熱情,華語電影要一路往前,這些精神會不斷傳承下去。」;於是團隊邀請了新浪潮時期以及許多重要的台灣電影前輩,包括李安、侯孝賢、張艾嘉、王童、李壽全、李屏賓、楊貴媚等重量級影壇人物為入圍影片配音,唸出每一位入圍者、每一份入圍作品,不管有沒有得獎,這是一份心意祝福。由這些台灣電影最重要的前輩來恭喜入圍,鼓勵每位影人,對華語電影持續追尋的精神。
「今年入圍作品,有很商業、視覺效果很好看的,也有很藝術的,也有把社會文化歷史挖得很深,把人的內在情感細緻呈現,在內容上有的作品在講中年同志伴侶、有的是填海造陸新興國家下的建設問題、有的是二戰東南亞戰俘營中為背景的小說故事改編、也有過去威權統治白色恐怖、現代社會家庭手足變遷的情感拉扯等,你會在這裡持續一直看見屬於創作的可能性,不同地方、不同的創作者,更了解自己以後,說出的故事就有很多可能性。」。
未來始終都是未知,創作的路上也會面臨許多不同層面的挑戰,但我們仍舊萬分期待,把希望的火種一路傳出去,懷抱著所有的可能性,獻給電視機前看轉播的觀眾、給不同地區用心關注金馬獎的電影工作者、心中懷抱電影夢的年輕學生、給孕育許多創作養分的這片土地家園,點燃它,看見華語電影未來的可能性。
未來在這裡,在這片土地上,在每一位影人的創作裡。
製作名單
視覺製作統籌:JL DESIGN
最佳劇情長片入圍影片導演:林君陽,旁白:李安
最佳導演入圍影片,導演:李駿碩,旁白:侯孝賢
最佳男主角入圍影片,導演:曾英庭,旁白:張艾嘉
最佳女主角入圍影片,導演:黄千殷,概念:陳小娟,旁白:楊貴媚
最佳男配角入圍影片,導演:巫俊鋒,旁白:陳博正
最佳女配角入圍影片,導演:謝沛如,旁白:梅芳
最佳新導演入圍影片,導演:呂柏勳,旁白:廖慶松
最佳新演員入圍影片,導演:鄒隆娜,旁白:王小棣
最佳紀錄片入圍影片,導演:曾威量,旁白:萬仁
最佳劇情短片入圍影片,導演:梁秀紅,旁白:蔡明修
最佳動畫短片入圍影片,導演:張徐展,旁白:余為彥
最佳原著劇本入圍影片,導演:曹仕翰,旁白:吳念真
最佳改編劇本入圍影片,導演:陳和榆,旁白:小野
最佳攝影入圍影片,導演:李永超,旁白:李屏賓
最佳視覺效果入圍影片,導演:徐漢強,旁白:朱延平
最佳美術設計入圍影片,導演:楊婕,旁白:王童
最佳造型設計入圍影片,導演:練健輝,旁白:虞戡平
最佳動作設計入圍影片,導演:洪子烜,旁白:石雋
最佳剪輯入圍影片,導演:賴孟傑,旁白:陳勝昌
最佳音效入圍影片,導演:陳志發,旁白:杜篤之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入圍影片,導演:黃邦銓,旁白:李壽全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入圍影片,導演:于瑋珊,旁白:潘越雲
via J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