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賽道狂人》傳奇利曼大賽拍攝 !麥特戴蒙、克里斯汀貝爾再現1966年福特對決法拉利賽車之戰

解密《賽道狂人》傳奇利曼大賽拍攝 !麥特戴蒙、克里斯汀貝爾再現1966年福特對決法拉利賽車之戰

伴著引擎轟隆作響的7000轉背後,為的是夢想還是搏命?以1966年賽車界經典賽事為故事背景的《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英文片名明確指示著這是部描繪美國福特(Ford)和義大利法拉利(Ferrari)兩大汽車廠牌對戰的電影。劇情在狂飆急速中,除了讓人見識到熱血沸騰又臨場感十足的賽車競賽外,也看見在這場賽事兩位關鍵人物的相知相惜。

 

電影劇情描述由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的卡洛謝爾比(Carroll Shelby)卸下美國賽車冠軍選手身分後,投身汽車設計行列,他所領軍的龐大團隊,接下福特汽車掌門亨利福特二世交付的不可能任務,欲打造一台舉世無雙的冠軍車款。而這項任務,唯有超越速度束縛,由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英國傳奇賽車手肯邁爾斯(Ken Miles)點頭加入才有可能實現。兩人將聯手對抗企業干預、打破物理定律,同時面對他們各自的心魔,最後為福特汽車打造出一輛革命性新款賽車,更在1966年於法國舉辦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24 Heures Le-Mans)一舉擊敗當時的賽車界霸主法拉利。

 

 

善於表現角色情感關係的導演詹姆士曼格(James Mangold),在《羅根》(Logan)成功為金鋼狼展現不同於一般超級英雄的面向,這次他將在賽車領域大展身手,並透露投入拍攝的原因:「我發現這個世界以及車手追求完美的意志是如此誘人,一個小小零件或一絲猶豫就有可能讓你全盤皆輸。這是一個幾乎適用於人生所有面向的寓言,我們與勝利或毀滅的距離總是如此靠近。」。

 

 

電影背景處於正在起飛階段的1960年代,而現今科技發展早已全面改變汽車產業,這也令導演詹姆士曼格不盡感嘆:「我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科技的關係時,憑藉本能創造出優秀工具和更快更好的裝置。現在一切都變得規模化,保險責任、全自動化,持續避免風險,無法想像曾經達成過這種不可能的任務。賽車先鋒肯邁爾斯是個特別角色,就像太空人、試飛員這類職業,隨時隨地都冒著生命危險。電影裡的賽車原型都獨一無二,有時候卻可能伴隨著死亡,像頭野獸在暗處虎視眈眈。」。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做一部賽車電影,而是慶祝獨特角色之間的深厚友誼。」導演詹姆士曼格說道,「克里斯汀貝爾和麥特戴蒙以時速兩百英哩奔馳於柏油路上,完全融入角色、成為了肯邁爾斯和卡洛謝爾比,並探索彼此建立起的美好情誼。」

 

 

解密狂飆關鍵24小時利曼賽事拍攝

為了真實呈現賽車讓人心驚膽跳的緊張氣氛,詹姆士曼格堅持沿用先前《羅根》拍攝手法,捨棄過多綠幕及電影動畫,堅持投入超高成本打造實景,要讓觀眾能夠身歷其境,就像在賽車場上隨之馳騁。除此之外,一組傑出後援團隊肯定是關鍵,導演設定在輪子底下的師傅、來自賽車維修區或車庫的人有各式各樣的背景,可能是速度迷、科技工程師、企業家、軍人、街頭賽車手、賭徒、設計師、改裝高速車友、汽車愛好者,涵蓋各個年紀的人。不需要過多計畫,大家就能在這個非常前端的科技中共同合作。

 

至於片中高潮飆車關鍵時刻,團隊為精準重現片中的1966年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選在四個不同地點拍攝,因而產生可能不連戲的難題,不只是車輛外觀必須一模一樣,只能聽天由命的天氣也必須如出一轍,所以某些鏡頭勢必要用特效來修改不連貫之處,鉅細靡遺到就連時鐘上的時間都不含糊帶過。像是主角肯邁爾斯從休息室走向賽道,距離創造歷史的比賽只剩十分鐘,一鏡到底的攝影令人身歷其境地貼身透過肯邁爾斯的觀點、對片中鉅細靡遺的場景和佈置一覽無遺,他一走出室外便首度目睹人山人海的壯觀看台,但這才只是導演想呈現暴風雨前寧靜的部分,透過不斷堆疊的緊張感,令張力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在此片段中,專為本片精心打造的復古車款也精銳盡出、爭奇鬥豔,包括歷久彌新並令人眼睛一亮的法拉利跑車,以及本片另一名主角,為了此賽事打造、由肯邁爾斯駕駛的福特GT40帥氣跑車,但最重要的,還是比誰跑得快、跑得遠。其中也呈現24小時不間斷的利曼耐力賽可能鮮為人知的特殊規則,賽車選手必須像賽跑選手一樣在賽道邊就緒、等待倒數計時一結束便衝向自己的跑車展開比賽。

 

 

這幕戲使用的所有車輛全都是真車,在特效當道的現今更是實屬難得,這些古董或半古董車由25位專業車手駕駛,加上一旁的400名臨時演員,在陽光普照、光線充足的天時地利人和下,導演曼格成功挑戰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完全滿足觀眾隨著氣氛高漲的極度期待!如同跟著肯邁爾斯狂飆的主觀鏡頭有如VR般令人身歷其境,一路上閃避失控打滑、瞬間撞壁的其他跑車十分驚心動魄,而且他才進入第一圈時就遇上車門失靈打開、無法關上的惱人問題,而他還得保持時速150英哩的極速往前狂飆!曼格以透過車手觀點或設在賽道上的鏡頭,創造出有別於賽車報導的距離感,令觀眾感覺就像自己開車一樣騰雲駕霧。

 

 

via 福斯影業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3月台灣上映!「五郎」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打造跨國美味冒險

熱播13年的國民美食神劇《孤獨的美食家》,推出集大成輝煌之作《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並將在3月14日於台灣上映。

開播至今已達13年的《孤獨的美食家》,最早是由久住昌之原作、谷口治郎作畫,於1994年開始連載的漫畫。從2012年拍攝成電視劇以來,已經累積11季劇集、12集特別篇,可說是日本最長壽的美食劇集。而這部紅遍海內外的美食神劇,如今終於以《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跟觀眾在大銀幕見面。

國民美食神劇首度電影化

本作透過往返於各個城市的進口雜貨商人「井之頭五郎」,每當辛勤工作之後,總會在內心吶喊「肚子餓了!」然後趕緊找到一間偶然路過的餐廳用餐,並沉浸在努力工作後,享用美食的幸福時光當中。與一般戲劇作品不同的是,本作雖然沒有衝突萬分的戲劇化轉折,主要專注在刻劃五郎於各個餐廳品嚐美味佳餚的過程,然而他西裝筆挺、手拎公事包,透過豐富內心戲、對美食的強烈直覺、大膽的飲食風格,在不受任何人打擾、自由享受美食的情況下吃遍大街小巷,也無比療癒觀眾的身心靈,更對角色產生共鳴而沉迷其中,因此蔚為熱議話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適逢播出本劇的東京電視台開台60週年之際,製作團隊順勢推出這部最新電影版作品,不論製作規模與敘事風格,都將與戲劇版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主角「吃爆全世界」的美味之旅,足跡將遍佈法國巴黎、長崎五島群島、南韓巨濟島和東京。而且相較於戲劇版,電影版的敘事將充滿高度戲劇性,並以貼近現實生活的幽默與台詞來提升喜劇效果。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而本片也因為松重豐的號召,齊聚豪華演出陣容,包括內田有紀、磯村勇斗、村田雄浩、鹽見三省、杏、小田切讓、遠藤憲一,以及曾演出《梨泰院Class》的韓星劉宰明特別加盟。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松重豐自編、自導、自演

值得一提的是,松重豐這回更一肩扛起《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導演、編劇、主演工作,尤其他在這13年來,自始至終支撐著本作,深深了解作品的世界觀,成為他出道40餘年首度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他回憶這次將作品「放大」成電影版的過程:「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拍攝電視劇第十季的2022年夏天。當時,長期參與系列作的製片人和工作人員因調動或轉職,讓人擔心沒人能綜觀全局並指引未來的方向。這讓我想到,既然正值十週年,為了測試這部作品是否還能繼續、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我決定展開動搖根基的挑戰。基於這樣的想法,我選擇『電影化』這個方式,雖然並不確定本作的內容是否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希望能藉此進行一次重構。」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獲金獎名導奉俊昊啟發

尤其松重豐是本作唯一的常駐主演,這讓他產生一種責任感:「基於對未來發展的考量,我開始思考誰適合當導演。」而他最一開始,就是想找《寄生上流》奧斯卡金獎名導奉俊昊執導,他對此表示:「考慮到本作不僅在日本、在東亞地區、尤其是韓國都頗受歡迎。我也曾在多次赴韓取景時感受到觀眾的熱情,於是我便想到了奉俊昊導演。恰巧,我和他之前在《東京狂想曲》中的〈搖晃的東京〉短篇合作過,覺得如果他能將這部作品『烹調』成電影,會非常有趣。」

松重豐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奉俊昊提出邀約,只可惜對方回覆時間因素無法配合,但這也開啟他不同的思考:「我和事務所社長談起這件事,隨口說了一句:『要不乾脆我來當導演?』這就是最一開始的狀況。」他並補充:「之後,我並沒有太在意自己說話的分量,就順勢寫下了一份劇情大綱,拿給正在拍攝第十季的工作人員看,跟他們說:『我打算以這份大綱來拍電影,大家覺得怎麼樣?我打算自己當導演。』結果他們回答:『我覺得不錯,一起做吧。』」而這也成就出本片最一開始的面貌。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劇情大綱

本片劇情描述從事進口雜貨銷售的井之頭五郎(松重豐飾演),是個喜歡在工作之餘到處品嚐美饌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餓,就會秉持「吃飯皇帝大」的信念,拋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廳食堂大快朵頤。他最愛享受用餐時不被人打擾,細細品嚐料理的美好時光,更愛在內心自言自語品評美食滋味。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兒——千秋(杏飾演)的委託,前往法國拜訪千秋的祖父一郎(鹽見三省飾演),並要幫助一郎找出童年時曾喝過的湯頭食譜。儘管線索相當稀少,五郎依舊踏上尋找「究極湯頭」的旅程,足跡遍及法國、南韓、長崎和東京。不過在這趟旅程當中,他卻意外捲入到一場更大的風暴當中⋯⋯。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電影版孤獨的美食家》(圖片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

資料提供|采昌國際多媒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